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繁体版

第300章:大胜法国!伟大胜利

    一次性杀这么多书生,而且不久之前人家刚刚上书,要求皇上亲政。

    刚过几个月,你就把人家杀了。

    虽然是以科举舞弊的名义杀的,但毫无疑问还是会给天下人公报私仇的感觉。

    母后皇太后,你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名声了吗?

    你这样做,皇上心中怎么想?

    之前伱的名声一直是宽容的,柔和的,结果现在痛下杀手的也是你。

    您让天下如何看您?

    ……………………………………

    长春宫内。

    小皇帝如同正常一样向叶赫那拉氏请安。

    他今年十五岁了,对于普通人家的小孩子来说,这个年纪当然算不上成年,但是对于皇室而言,这个年纪真的不小了。

    很多事情,都已经想明白了。

    至少,现在的小皇帝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亲政的最大障碍是谁。

    你要说他有多么想要亲政,想要执掌大权吗?那倒是不见得。

    但是作为皇帝,尤其是作为爱新觉罗的继承人,他对有些事情还是很敏锐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苏曳和两宫太后的私情。

    这才是小皇帝最最在意的。

    他内心是觉得耻辱的。

    在很长时间内,小皇帝和慈安太后的关系更加亲近密切,和慈禧太后反而一般。

    但是自从慈安跟了苏曳,尤其是生下孩子之后,她所有的情绪重心也就不在小皇帝身上了,这对于他而言,便是重大的打击。

    “母后,这些书生也罪不至死吧。”小皇帝忍不住说了一句。

    叶赫那拉氏道:“该死,他们当然该死,竟敢在科举上舞弊,难道还不该死吗?”

    实际上,这个时候他们说话已经不需要这么小心了。

    因为朱三娘带着几个姐妹全部退出了长春宫,现在长春宫所有的宫女,嬷嬷,还有太监,都是叶赫那拉氏亲自挑选的。

    至少某种程度上,不再那么受到监视了。

    此时,太后和小皇帝说话的时候,周围最近的人也在几十米之外。

    安德海作为绝对的心腹,就在门外。

    “额娘,这一次我大清面对三个外敌,如果赢了,那就超过圣祖爷,超过高宗皇帝了吧。”小皇帝忽然说道。

    叶赫那拉氏道:“不可同日而语,但……也是前所未有。”

    小皇帝道;“现在地方上的那些人,都在说让儿臣亲政,会不会带来祸事?”

    叶赫那拉氏道:“你放心吧,不会的,你老师不是一般人。”

    足足好一会儿后,她又问道:“最近倭仁师傅给你上课,都讲的什么?”

    小皇帝想了一会儿,道:“竟然在讲英国的一些事儿了。”

    叶赫那拉氏心中顿时觉得不妙,倭仁啊,理学大家啊,算是大清最忠诚的臣子了,现在竟然不给皇上讲什么治国大业,也不讲帝王新书,而是去讲什么大英帝国的君王了吗?

    关于这一点,叶赫那拉氏也不是很清楚。

    但大概知道,英王是属于君主立宪制,英女王是没有绝对大权的。

    倭仁给小皇帝讲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是想要让他放弃幻想吗?

    竟然连倭仁这样一等一的忠臣,也变心了吗?

    还有赛尚阿,这个资历最老的政事堂大臣,现在也完全唯苏曳马首是瞻。

    大清最精英的大臣,都觉得苏曳应该继续掌权下去吗。

    小皇帝看了一下周围,缓缓道:“额娘,大清江山总不能亡在朕的手中吧。”

    叶赫那拉氏脸上表情微微一变。

    以她的视野,实在是看不出,眼前的小皇帝究竟是汉献帝,还是顺治帝。

    但是有些事情,必须要做好思想准备了。

    这三场大战,如果获胜的话,那苏曳的声望会达到何等之巅峰?

    届时,苏曳还能满足摄政王这个位置吗?

    诚然,现在她手中还是掌握了兵权的。

    景寿已经退出了,不敢再呆在京城了,现在京城两个警备师都是苏曳的嫡系。

    但是,第三师依旧还在荣禄手中。

    而荣禄,依旧是叶赫那拉氏的人。

    这个第三师何止是满编,已经完全是超编了,整整两万六千人了。

    每一次要超编的时候,苏曳方面都没有阻止。

    还有一个细节,上一场大战的时候,苏曳来下令把荣禄的第三师调走了一部分前往黑龙江战场,而这一次,不管是前往越南战场,还是外东北战场,又或者是日本战场,都没有调动荣禄的第三师,任由这两万多大军镇守京城。

    其实很多人知道,苏曳在等着第三师请战。

    但是你既然不请战,那我也不调派了。

    叶赫那拉氏想了无数遍,眼下这个局面,该如何破解。

    结果是……完全无解。

    尽管双方还保持一定的和气,但是在关键事务上,苏曳几乎已经不通气了。

    其实,有一个念头始终浮现在脑海之内。

    对于她和小皇帝最好的结局是什么?

    苏曳打赢了三场对外战争,解决了内部所有的矛盾,完成了洋务运动,完成了海军建设,把国内外的所有事情全部解决了,留下一个无比强大的大清。

    然后……他安安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让皇帝毫无障碍地接管整个江山。

    这……这真的是最优解。

    钮祜禄氏那边或许有恋爱脑,但她叶赫那拉氏已经完全褪去了。

    最关键的是,成年聪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是清清楚楚,双方都很难做伪。

    叶赫那拉氏这边知道,苏曳对她的感情是不深的,虽然是初恋,但此时感情远远比不上慈安。

    而慈禧这边对于苏曳当然是有感情的,但是远远比不上她爱自己,比不上她爱权势。

    此时,她和小皇帝静静相对,却是无言。

    因为,几乎找不到盟友了。

    荣禄是她的嫡系,但是他现在的力量实在是太弱了。

    政事堂,军机处,六部,几个重要衙门,全部都忠诚于苏曳。

    几十万陆军,海军主力,也几乎都效忠于苏曳。

    就连倭仁这样的皇帝忠臣,心态也渐渐变了。

    还有什么指望?

    至于这些高呼让皇帝亲政的汉人大族,汉人精英?

    他们手中没有兵,有个屁用。

    ……………………………………

    军机大臣,礼部尚书,上书房大臣倭仁府内。

    “相爷,难道您就这样坐视吗?完全不说话吗,您可是天下清流领袖。”

    倭仁道:“你让我说什么?上奏折骂太后娘娘,不该杀这些书生吗?”

    “这分明就是报复,这些书生就算涉及了科举舞弊,也罪不至死啊,顶多也就是罢黜功名,流放边疆便是。”

    “杀得人头滚滚,分明就是报复他们提出让皇上亲政。”

    “如此一来,今后谁还让说皇上亲政之事。”

    倭仁心中也无比之矛盾,他肯定不算是苏曳之嫡系,一直游离于苏曳势力之外。

    但是在先帝咸丰朝期间,他倭仁一直都是被贬斥,被打压,完全不得重用。

    反而苏曳执掌中枢之后,他倭仁屡次擢升,如今也成为了上书房在宰相。

    最关键的是,苏曳每次给他安排的岗位,都是非常合适的,真正的量才适用。

    而且这些年来,苏曳和他倭仁,也没有任何私交。

    每一次倭仁心中都感慨,如果是君主的啊,那苏曳真是一流之君。

    当然,倭仁依旧是保守派,依旧是顽固分子。

    但是,在苏曳体系中依旧有他的位置,用来平衡洋务派的激进力量。

    这让双方都能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洋务派知道,西化也要一个程度,不应该完全摒弃中华传统。

    而倭仁长期参与改革大业,也就不那么务虚了,也就知道洋务运动的必要性。

    所以这段时间,倭仁心中经历了无数次挣扎和思考。

    得出一个结论。

    皇帝亲政,算是很扯淡的事情。

    至少十年内,皇帝是不能亲政的。

    先让摄政王把所有的事情解决完毕,把国家带上正规,然后渐渐让皇帝上手,培养个十来年时间,再让皇帝渐渐接手。

    所以,大概二十年后,摄政王苏曳五十几岁了,皇帝三十几岁了,才是亲政的恰当时机。

    另外,倭仁也是皇帝的老师,对皇帝的性格和智慧,真是再了解不过了。

    这位小皇帝实在称不上是什么英明之主,甚至……还不如先帝。

    这等资质,如何接受这么大的一个国家?

    反而二阿哥,真的是很合适啊。

    又聪明,又大气,又机灵。

    可惜啊,如今二阿哥南下游历去了。

    倭仁望着天花板,叹息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小皇帝资质平庸,性格跳脱。反而摄政王英明神武,乃是百年不遇之英王。”

    …………………………

    极北的战场。

    现在中俄双方都有飞艇了,双方也都有迫击炮了。

    但是,江南制造局的秘密武器,苏氏机关枪,也真正上了战场。

    这秘密武器的原型当然是马克沁机枪。

    这个武器在历史上面世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一直到索姆河战役爆发才震惊世界。

    五年前和俄国人的大战中,这个机枪始终没有成熟,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上战场。

    经过无数研究人员不眠不休的工作,终于在三年之前,这个武器完全成熟了。

    这三年时间,完成了大量的量产。

    如今,已经大规模地出现在战场之上了。

    结果,大发神威的并不是在地面战争上,而是在空战之中。

    上一场大战中,沙俄军队充分地感受到了制空权的重要性,中方军队的飞艇在空中,对战场上的一切一览无余。

    这优势实在太大了,就如同帝国时代游戏开了地图一般。

    战场迷雾不见了。

    所以,沙俄甚至整个欧洲,竭尽全力制造出了飞艇。

    这一次,沙俄整整制造出了三十艘飞艇运到远东战场,打算和中国争夺制空权,也完成对中国军队部署透明化。

    但是没有想到,苏曳这边把机枪搬上了飞艇。

    于是,世界上第一次空战爆发了。

    这是一场极度悬殊的战斗,完全是碾压级的。

    双方的飞艇在空中疯狂大战,但是沙俄那边只能用步枪射击,而苏曳这边的飞艇,机枪疯狂倾洒着子弹。

    双方的火力相差太大了,沙俄军队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飞艇,一艘接着一艘坠落。

    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

    开战后不久,沙俄军队又失去了制空权。

    苏曳军队再一次获得了战场上的单方面透明。

    然后,双方五十万大军在纵横几百里的战场上疯狂激战。

    ……………………

    越南河内战场。

    整整经过了两个月时间的修建,中越军民动用了十几万人力,终于修建出一个近乎夸张的防线。

    而且外面集结的军队,也超过了六万多人。

    毕竟,面对的可是三万多法国陆军。

    绝对的世界级列强。

    主帅陈玉成和冯子材,真的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而且这支南征军的武器装备,也是非常精锐的。

    不但有机枪,快射炮,高爆炸弹。

    等等等等,一切应有尽有。

    但就算如此,中方军队还是表现得非常谨慎。

    知道完全准备完毕之后,才开启了河内反击战。

    随着一声令下,大战爆发。

    首先爆发的,依旧是空战。

    双方的飞艇在河内上空,疯狂地厮杀。

    结果……

    还是一面倒的屠杀。

    仅仅几个时辰后,法国军队的飞艇,几乎全部被击落。

    然后,中方军队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与此同时,河内的起义军也发起了各种偷袭。

    一天!

    两天!

    三天!

    ………………

    “轰轰轰轰……”

    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河内的城墙,直接被炸飞上天。

    紧接着,又是一阵猛烈的爆炸。

    又一段城墙,被直接炸开。

    紧接着又一段,城墙被猛地炸开。

    有两段城墙是中国军队炸开的,另外一段城墙,竟然是河内的起义军炸开的。

    至此,河内城破。

    中国的军队,潮水一般涌入了河内城内。

    接下来,是无比激烈的城内巷战。

    但是……

    也仅仅只持续了十一天!

    法军主力崩溃,正式投降。

    至此,河内之战,大获全胜。

    从全面进攻到结束,也仅仅只持续了半个月。

    看着不计其数的投降法军,陈玉成感慨地说了一句。

    “这……这也没多厉害啊。”

    “害得我担心了这么久,小心翼翼好几个月,就……就这啊……”

    旁边的冯子材道:“小心,终归是没有大错。”

    但是他心中却道,你换成十年前,别管是大清的军队,还是你太平军打起来试试看。

    面对三万法军,你十五万你大军都只能惨败。

    你也不看看这一场大战,从武器装备上,从火力密度上,甚至兵力优势上,都是大大超过法军的。

    但是……

    很多将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如同梦幻一般,

    就……就这么赢了?

    这,这可是世界顶级列强啊。

    这可是整整三万大军啊。

    十年前,八千洋人军队就攻破了京城,完全摧枯拉朽。

    而现在我们竟然击败了三万法军?

    我们,我们竟然这般厉害吗?

    ………………………………

    河内之战大胜的消息,先通过海路传到上海,然后用电报传到京城。

    用海路传到了琉球。

    琉球王宫之内,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一开始看到战报,还觉得不能相信。

    这如何可能?

    这可是法国陆军啊,整整三万人啊。

    就这么败了?

    肯定是清国在制造假捷报,想要吸引我上当。

    但是,传来的消息越来越详细。

    最终,中国海军邀请德川庆喜前往河内,参观战场。

    参观法军俘虏。

    面对这一幕幕,他不得不相信。

    中国确实在越南战场击败了法国大军,用绝对的胜利夺回了河内。

    那么,轮到他做选择了。

    虽然北边战场结果还没有出来。

    但是,法国人比俄国人还是要厉害一些的吧,中国主力军队可是在北方战场,甚至摄政王亲自指挥北边战场。

    那么如果再不做选择的话,或许就来不及了。

    而白飞飞在边上声音也变得清冷起来。

    “将军,我们的部署非常清晰,不管你是否邀请,等我们结束了越南方面的战争,结束了北边和沙俄的战争之后,就会直接进攻日本的本土。”

    “当然,我们会没有足够的名义,吃相会显得非常难看,但是只要我们打赢了南北两场大战,打赢了法国人和俄国人,那么吃相好不好看,也就不重要了。”

    “德川将军,您的时间不多了,但我们的时间还非常充裕。”

    终于,幕府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终于下定了决心,离开琉球,带着使团前往中国的京城。

    半个月后。

    德川庆喜进京,入宫觐见了两宫太后和皇帝。

    正式宣布流亡政府成立。

    正式邀请中国军队登陆日本,帮助幕府夺回大权。

    终于,得到了这个名义。

    几日之后。

    中国海军,正式进攻东京湾。

    对日方本土的作战,正式开始。

    哪怕几个列强强烈反对,但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

    日本的悲惨局面,终于降临了。

    ………………………………………………

    注:五千字送上,谢谢大家,谢谢恩公。(晕,昨天定的目标八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