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海洋时代
繁体版

152债帅

    就这样大量的资源集中在了官员手上,为了调动这些官员的积极性,国家给他们的待遇都极为优厚,不仅享受高福利待遇,还有权利独立组织企业生产,权力的上升带来了欲望的膨胀,滋长了这些官员的腐败之风,也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

    当然苏联最高当局也不是没有采取过措施,列宁同志对干部的工资待遇问题做了明文规定,要求一切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并且亲自做出示范,只领取500卢布的薪酬,但问题是腐败的干部其实根本不靠工资生活。

    不过,这一制度造成了特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各级官员的物质需求。

    1923年11月,布尔什维克的最高权力机关部长联席会议决议规定选拔分配领导岗位干部的制度。

    这个决议规定了三类官职等级名录的资格,如果你有幸成为名录中的一员,你将根据你的级别享受到对应的诸多特权。特供商品,食堂、商店、健身馆、医院,各级官僚都有相应待遇,爬的越高,待遇越好。各种风水宝地、名胜景区都有国家盖的各种级别的别墅,官员别墅也是按级别分配。

    进了圈子子女享受幼儿园到大学一条龙服务。

    在苏联国家银行有专属户头,不受限制的提款,堪称苏联银行黑卡。

    斯大林建立的这套完整的保证苏联官员干部特权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利用制度制造了一批公仆名义下的贵族。

    当时苏联作协主席高尔基的家里就像一个宫殿,一共拥有40多个专属佣人,而且只为他一个人服务。

    有11米长的大餐桌,大的像食品加工厂一样的厨房,金碧辉贵族的待遇。

    当时在苏联访问的法国作家罗兰想了想自己过的日子,在对比一下高尔基的生活,不仅有一个疑问产生,到底谁才是过着腐朽生活的资产阶级?

    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也被当做贵族养起来。他在餐桌上一手举着酒杯,吃吃喝喝,浪费掉的时间。

    提起赫鲁晓夫大家不免浮想到一个光头男子在联合国大会上用皮鞋敲桌子的场景,但他却是苏联史上第一个向贪腐宣战的领导人。

    是不是有点想不到,他面对斯大林建立的合法化、制度化的特权贪腐体系,赫鲁晓夫命令取消一些特权,比如免费汽车、免费别墅等,并实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

    这一下苏联彻底炸了,此举无疑是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让你赫鲁晓夫上来,就是看你不会像斯大林一样,一言不合就要人命,但是你这行为简直比要人命还狠啊,于是赫鲁晓夫毫不意外的被驱赶下台了。

    布尔什维克统治集团推出的代表勃列日涅夫,于是赫鲁晓夫废除的又被他恢复,斯大林时代有的他都有,斯大林时代没有的他也要有。

    勃列日涅夫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党代会每过一段时间改选1/3成员的规定,间接恢复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而且勃列日涅夫是个老好人,他从来不严厉要求属下,即使干部犯错误,他也只是稍微批评两句,很快就能官复原职。

    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每个干部有恃无恐,加上苏联特有的经济制度中成的经济条块化分割,使那些掌握一定实权的干部把地方和部门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而他们就是独立王国里的国王。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腐败案就是,在当时的乌兹别克斯坦加盟共和国集体腐败,上到部长会主席下到普通官员,无人不贪。

    在那里,官职、文凭、奖章等一切由政府发放的事物,都可以通过金钱购买到,而这一腐败案直到1989年戈尔巴乔夫时期才得到解决,共有100多位高官被查办,3000多名官员被解职,近两万人被开除党籍。

    叶利钦在回忆录中说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一句话就是不折不扣的法律,更重要的是,勃列日涅夫发挥身先士卒的精神,带头搞腐败,自家别墅、豪车、珠宝数不胜数,谁跟他关系近,谁的职位就越高。

    总之,有了这位榜样,苏联也正式进入全面贪腐时期。

    有人会说,勃列任涅夫时期苏联走上了巅峰,人民福利待遇也好,但其实靠的是斯大林时期的底子和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油价飙升,给苏联带来巨量的财富,不然苏联的经济早就崩了。

    所以别看七八十年代的苏联在国际上咄咄逼人了,其实家底是非常脆弱的石油经济。

    如果说苏联高层的权力斗争是修罗场的话,那么处理高层官僚腐败简直是他们的罗刹门。一条条权力和金钱搭建的腐败链条正一点点的勒死这头红色狗熊。

    贪婪的寡头们如同一个个的硕鼠,吞噬着国家的财富。那些身处特权阶层、精英阶层的官员们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使自己手里的财富完全私有化、合法化,一些高层甚至希望国家转向资本主义的轨道,极力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勃列日涅夫之后的两位苏联话事人,人均在位不到一年,最高领导人的接连不断。并故是苏联的最高领导集团产生了一种惧怕的心理,使年轻力强的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这艘航母的舵手掌控苏联这艘仓体有些漏水的航船。

    苏联当时有很多问题,戈尔巴乔夫当时执政经验不足急于改变苏联的情况。尽管戈尔巴乔夫是以清流的身份上位,人们也对他寄予了厚望,但贪腐问题有前面18年全面贪腐打下的基础,已经不是简简单单改革。

    最终走投无路的戈尔巴乔夫选择了从苏联命根上下手,也敲碎了苏联这座大厦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1991年12月25日19:38,在苏联69周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克里姆林宫上飘扬的红旗徐徐下降,而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缓缓上升。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这个诞生于人类最高尚理想,最终却输给了人类最低级的欲望!

    现在大明帝国的情况。把明朝官员的法外收入概括为五个主要途径:乞请与赏赐、占田收租、逃避赋税、贪污受贿、以权经商。

    其实,赏赐只是九牛一毛,以权经商也不普遍,而贪污受贿终究是严重违法行为,时刻有可能因此锒铛入狱甚至丢掉脑袋。

    最重要的,还是以避税为支撑点的广为占田,和常例钱两大途径。凭藉这两大途径,明朝官僚的实际收入极其可观。

    明朝的常例自州县到阁部,无所不浸染其恶,但它的深根长在帝国统治机器的最下层——胥吏。

    明朝政府的基本运转掌握在胥吏手中,特别是与百姓最为息息相关的刑名钱谷,往往操持在胥吏手中。这些胥吏没有上升的希望,自然汲汲于倚仗手中权力肆意寻租,百姓稍有不从,可能面临家破人亡的后果。

    故而被搜刮的民脂民膏,实际上第一层先进了胥吏的腰包里,不少书手衙役赚的盆满钵满。

    明代官僚有免税特权,故而中进士任官之后,就会有大量人来投献土地,而明代官僚们也都是兼并土地的老手,因此获得的地租收入,足够大多数官僚衣食无忧。

    这固然也是损国利己之为,但我今天主要讲的是不为人所熟悉的常例。

    如果说贪腐是彻彻底底的黑色收入,“常例钱”就是名副其实的灰色收入。

    常例也是搜刮民脂民膏,也是不合法的收入,但却是大明王朝从上到下都心知肚明,人人都拿钱的收入。

    常例虽不合法,但久经实践,已经形成国家机器运转中的潜规则,拿这份钱,人人心安理得,也不会冒有掉乌纱帽的风险。谁若拒绝常例,譬如海瑞,反倒要被看作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表现。到了清朝,一脉相承的陋规之风更是愈演愈烈,无法收拾。

    文官如此,那大明的武将呢?

    债帅这个词儿出现在唐朝,之后传到了宋朝和明朝,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明朝自己的军官市场最早出现在洪武17年,形成于嘉靖年间。这个用钱买官职的原因出现也是起于朱元璋。

    朱元璋跟把许多跟随他征战的老兄弟都分为世袭千户,世袭百户,而这些世袭官职是永远传承下去的。

    而随着后来立军功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世袭的千户,百户军官也越来越多,而实职的军官就那么多,所有人都想当实职军官。拼军功拼不过的情况下,只能拼谁花钱花的多了。

    吴宗宪就曾专门写了奏折,记住天下边帅,半是债帅的观点。

    到了万历20年,礼部尚书陈玉璧就直接在奏折里面说,九边军镇军饷有一半以上就被当时的九边总兵克扣后还债了。

    实职军官以13个重镇边防的总兵官和游击等军官共有910个左右的官位可以买卖。

    一个边关的守备售价在两千到三千两,一个总兵的售价在数万两银,这可是明朝的总兵相当于九镇的司令员,每个总兵手下掌兵数万人。

    为了还这笔钱,边帅想尽办法搂钱还债了。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直接从士兵嘴里喝兵血。明朝军官与敌方官就经常以准洁之力为名,可口响亮。比如军兵为上缴籽粒粮时,本应折银一点二两,但实际交付时却仅折八钱银两,而发粮饷之事,每粮一士仅给军兵4银子,而存留4两。但这么干太明显,太容易暴露,也容易遭到士兵反噬。

    洪武年间就出过平阳卫所的两个千户,带500军人外出筑城,结果因军官克扣扣粮饷,两个月内兵士被饿死100人的恶性事件。

    这种事儿,从底层一路走上来的太祖皇帝向来是不惯着的,他老人家的处罚也很有创意,一个千户被斩首传首九边。

    另一个千户被命令取的100名军人对枪,如果他对枪能够打赢,便饶他一命。于是这名克扣军饷的军官被恨极他的士兵用乱枪戳成了马蜂窝。

    最真正捞钱的好办法还是在装备上动脑筋,比如为啥现在的女真军能玩双层重甲突击啊?

    因为明军的火器打不透,双层甲为啥打不透?因为装药不足,那为啥装药不足呢?

    两个原因,一个是军中的火药被军官们给卖了。所以火药储备不足,火器中的装药就不足。第二个原因就是军官们把打造兵器的银子给贪污了。火器用料不足,火药装多了容易炸膛,所以为了减少炸膛,就士卒就会少装药,造成火器威力的下降。

    明军那些边帅真正捞钱的手段其实是把战马养死。现在边军中的战马都是由太仆寺出面和边疆蒙古部落进行茶马交易来的。

    于是边境上的军镇因为他们和蒙古人联系比较紧密,便在朝廷之前把蒙古人的好马买到手,武装自己和自己的家丁后,让蒙古人把自己剩下马卖给大明,然后急切的把太仆寺下发的军马养死,在更加急切的向中央政府报告,赶紧送钱送马过来。

    就这样边将们成功的将辽东的军马数量从77001匹的定额玩到只剩四万一千八十三匹,以至于明末的文书中多次提到边将不珍惜战马。

    边将不是不珍惜战马,而是不珍惜国家的马,他们自己倒腾到手的好马,那可是宝贝的紧。

    好马和他们精锐家丁是边将说话的底气,发家的本钱,这也是明军逐渐家丁化的原因。

    国家发那点钱本就不够养足够的战兵,老子还得捞钱去保证自己有官坐的,那就只能把有限的钱用来武装家丁保证小规模战士的战斗力,至于剩下的士兵会不会沦为乞丐,那就得看边将的良心,但良心在边军其实是个负担。

    于是为了偿还债务,享受人生,那帮军将们自然极力避免和敌人进行硬碰硬的较量,对能给自己好处的野心家也非常宽荣,这就造成了边防的全面衰落,养私兵且吃空饷,必然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但也是军队必然要遭遇的顽疾。

    对此要么拼命给军队砸钱,保证还有足够的钱用到到军队身上。

    要么像岳飞、戚继光那样,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要么像岳飞最佩服的韩世忠那样,用六万人的编制吃一半空饷,然后还能把这三万人养的能打五万人的仗。

    要么像边将把钱都花在刀刃上,打1000人以下的仗,天下无敌,1000以上的战斗明哲保身保存实力。

    当官儿的如此,那当兵的呢?

    俗话说,当兵吃粮,拿钱卖命,银钱是维持一支军队运转和作战的关键,而想赢奖赏、战利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更是三军将士甘愿拼命的根本原因。

    士兵就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了,上战场一线士兵随时都有阵亡的可能,一旦战死,士兵身上的一切就成了战利品,那都是别人的。

    不过嘛,大明早期的士兵倒也不用太担心身外之物的去向问题,因为担心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得有身外之物啊。虽说粮饷、粮饷、粮食与饷银缺一不可,可是太祖和成祖时期是卫所。

    平时军事们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只有到了打仗的时候到了军营才管饭,工资那是不存在的,最多给士兵本人及亲属免除徭役赋税。

    但士兵仍不是职业军人,并不脱离农业生产,没工资,进军营以后也没花钱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带钱,也就没必要担心保管财务的问题了。

    当然现实与理论总是有那么一点小差距,就如那句著名的国家发到你手里的武器是用最低的成本生产的,国家提供的总是不那么让人满意,衣服可能是磨损的很快,饭菜也没什么油水,士兵往往需要自己掏腰包去买衣服作为补充,或者自己出钱打牙祭改善生活。对此士兵的做法就是从家里带出一些钱粮。

    但普通士卒的家里大多也不富裕,士卒手上是不会有很多钱,但没钱衣物被褥总是要有的,这些可以不便宜。

    对此军队提供了贴心的寄存服务,士兵每人都有随军被,装在袋子里写上名称。如果外出作战,包括钱台之外的非作战,都可以留在后方。自会有人妥善保管,而且不必担心与他人混淆。

    等到了战场上立了功劳,给予的奖励与赏赐也往往跟官位、爵位、田地相关,而不会直接给钱。

    所以大明士兵有相当长的时间不用担心钱财问题,因为还是那句话,你怎么去担心你没有的东西?

    随着官位没有那么多,绝在贬值,皇帝可分配的田地也越来越少,皇帝就开始用赏赐钱财来解决问题了。

    当皇帝开始用金钱解决赏赐问题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两个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征兵制逐渐变为募兵制,第二个则是随身携带大量钱币的士兵。

    宋朝是最典型的募兵之盛行的时代。宋代军事的工资标准是月份分为五等,最低300件,最高1000钱,和京城普通百姓日收入一百千相比,只能算是聊程于物,但经常会有各种补贴都算上的话,一年大概能赚5万钱,再加上各类额外的收入,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腰包都是很肥的。

    而在募兵制的环境下,生活所需却由朝廷供给,士别没有必要的技术。容易把钱攒起来,而且大部分正规军纪律严格,并且驻扎在偏远地区,不良嗜好也会被压缩到了最低程度。如此一来,军饷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

    但俗话说财不露百,身上有钱了自然就招人惦记。军营不是钱庄,并不是个适合存放个人财产的地方。

    根据记载,唐代时就有黑心军官会故意让存了很多钱来的士兵去战死吞没其财产,所以把钱放在军营中毫无必要,除了留少部分傍身之外,大部分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托人带回家。

    所幸很多时候士兵家属是可以随军的,特别是长期戍守边境的士兵,会将家属带在身边生活,不打仗的时候,他们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着小日子,就是住的偏远一点,条件艰苦一点,一旦有作战任务,士兵肯定是将全部钱财留给家里,自己好一身轻松的上战场。

    如果军队在城市驻扎,不仅家属可以随军,甚至还允许在军营附近租房上去做士兵可以。军营只要每日点卯随军操练几个,每天上下班儿自由,在不打仗的时候,军队不开火,个人回家吃个人的,平时全部家当也都放在家里。

    一旦遇到战士,士兵随大军一致行动,衣食住行都有保障,自然不需要特地的把钱带在身上。

    但是也有一些士兵是孤身一人或者给家人寄托,实在不方便,只能将钱财带在军营中了。但打仗毕竟是刀头舔血的勾当,兜里的钱毫无疑问是处于有机会发和没机会发的叠加状态,好不容易赚到了血汗钱,无论是便宜的队友还是肥的敌人,都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因此,除了少数极品大部分人都能想得开一句话,兵爷不差钱儿。

    当然对于士兵来说,除了军饷和军功赏赐,真想发大财,还得靠另外一条途径,意外之财。

    军队的军纪,除了极少数纪律严明的铁军,比如岳家军、戚家军,大部分军队其实都是武装暴徒。

    士兵们为了钱,往往会做出事情,比如从老百姓家中搞钱,从死尸身上搞钱,从坟墓里搞钱,甚至可以说,这些计划外的收入才是吸引他们参与作战最大的动力。现在大明军队中越来越严重的杀良冒功现象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

    虽然正规军也有严格的军纪,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保护老百姓只是衍生产品,而军队的意愿很多时候是高于老百姓。

    军队统帅甚至会故意放纵手下劫掠,经常出现的纵兵三日,屠城三日,就是指放纵士兵劫掠,三日之内没有军纪,你们想干啥就干啥。

    甚至还有用这种方式招兵的鸡蛋,至于那些以劫掠为目的的军队就更是如此。对于很多士兵来说,打仗就是一个出门发财的过程,只要保住小命,基本上就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这种钱一把就抓,这之后赶紧想办法回家当个富家翁,是个人都知道士兵有了钱就没心思打仗了,所以将军们自然会想办法让手下的士兵变得没钱。

    林夕在张府中研究书籍已经进入半疯魔的状态。他的这种状态是被张图屏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