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一哲徐懋功
繁体版

第155章 太原筑东城

    李世勣接任太子左卫率之后,感觉有些困惑不解。

    唐皇世民近来特别宠爱二子魏王李泰,特许魏王府设文学馆,魏王支付用度超过了太子。许多朝臣趋炎附势攀缘魏王李泰。

    唐皇世民为啥要把魏王李泰推上风口浪尖呢?是否如同传闻,二子魏王将作为太子后备人选?

    不该知道的事不要深究,秘密事知道多了会累及自身。李世勣自思量,身职晋王李治的长史,必须要壮大晋王的实力。晋王李治贞观二年生,至今虚龄十岁,明年滿十岁,步入成童之年,也许要离开京城到封地居住。必须要赶在晋王成童礼之前,新筑并州太原东城,以实现晋王儿时梦想。

    和平年代筑城,有反常规。御史谏官动不动给你奏上一本:穷兵黩武,滥用民力。

    小晋王李治隨唐皇世民去了洛阳宫。李世勣不必要每月向晋王面述并州都督府的军政事务。趁此春闲土不冻,赶筑太原新城。

    李世勣已经酝酿好规避谏官的方式方法,不动国库的钱粮。之前都督府六司曹共同策划新筑太原东城,动用人力物力非同小可,要精确计用工用料量。依《阴符经•筑城篇》,古今筑城之法,下阔与高倍,上阔与下倍。

    城高汉尺五丈,城基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

    上阔加下阔,得三丈七尺五寸。上下平均得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丈之城积数九十三点七五……城长一里,用工十万一百九十人。城周长十里,用工百万。

    凭晋王李治封地积累钱帛粮粟,再加并州都督府库存盈余钱粮,远远不足其数。

    土曹说:“汾水东岸千顷公廨田,可筑方圆数里城廓,不与民众争地,不产生民怨。只需考虑筑城人工。”

    户曹说:“许多州府当年的税赋滞延交纳,咱并州是否也可迟纳税賦,先用于筑城。”

    “不行,咱不能比烂、比低劣。”

    仓曹说:“咱并州南来北往商贾多,由商户分摊筑新城所需的人工物料。”

    李世勣说:“这想法方向对了,道路不通。强行摊派,民众不甘心情愿,有违民意。”

    法曹说:“商贾趋利避害,唯利是图。咱并州府的毛皮牛马商贾户,比洛阳长安还多。都督府告示民众,汾西老城不留驻商户,要贸易赚利的商贾,全部迁移到汾东,允许外来商贾户购地建宅院。贸易街市寸土寸金,在汾东筑新城保平安,商贾们求之不得。”

    以商筑城,不耗费官库钱粮,利国又利民,何乐不为。李世勣下定决心在夏收夏种之前筑城。

    尽管如此,也要预先到户部、兵部、工部报备一下。以免落人口实,授人以柄。

    李世勣来到户部,首先申明不动用官府钱粮,户部郎中不置可否。不要批钱发粮,好说、好说。

    兵部、工部一年到头想着多办实事,多办利国大工程。只是受户部所管的钱帛粮限制,无能为力而己。李世勣自筹资金办大事,求之不得。

    正式启动筑新城工程之前,还得向主人禀告详情。李世勣书启一函,驿送洛阳宫。唐皇世民接到书启打开一看,不是给皇帝的表章,是写给大都督小晋王,议筑太原东城一事。

    唐皇世民看得既欢喜又气恼。喜的是小雉奴晋王懂事了。恼的是长史李世勣玩套路,重视小晋王,轻视老皇帝。筑城这么大的事不表奏皇帝,只是书启小晋王。

    唐皇世民呼喊:“雉奴儿,来看看你的长史书启,要动工修筑新城,又得靡费人力物力。”

    “父皇耶耶,儿臣不是钟鸣鼎食,穷奢极欲。长史和我商议,为我封地的臣民办实事,为的是国泰民安,物阜民丰。耶耶,有请御笔批红。”

    唐皇世民笑道:“不行啊,这么多王子封地,为父不宜为你御批开先河筑新城。一旦众人攀比,跟风筑新城,如此劳民伤财,有伤国体。”

    晋王雉奴说:“长史与我说过,皇子成童礼之后,按常规要去封地生活。耶耶,我以晋王府封地的累年积蓄筑新城,给自己的成童礼物。”

    唐皇世民笑而不语,晋王雉奴说:“其他皇叔、皇兄攀比吗?我的长史说,自从封我晋王,并州人口翻了一倍还多。攀比就攀比呗,哪一个州府、哪一个皇子封地有这么样的政绩?”

    唐皇世民心中暗想,雉奴儿这小子有个性,孺子可教也。笑道:“特许你的封地你自作主张,可得体衅民情,不甚于劳民伤财。”

    小晋王歪头一想,父皇瞻前顾后,是有道理的,我也得学着点。把长史李世勣来书加套封,没有批复好与孬,只是亲笔签字密封,原书驿回给长史李世勣。

    唐皇世民看到雉奴儿晋王如此措置,心中好笑。跟着长史李世勣,学会了太极推手,绝境寻生机。不驳回,就是默认。办事人必须要把事做得圆滿,不能把事情做砸了,否则天怒人怨。

    李世勣收到小晋王李治亲笔签封的回复,书启原文返回,没有批,亦没有驳。李世勣明白其中的意思:你看着办!

    筑新城要增加新的官员管理,碌碌庸才可不行。李世勣向吏部要些能干的候选官吏。

    存档卷宗显示:李义琰,魏州人士,进士及弟。

    李世勣看到这份卷宗感到奇怪,上一届进士及第,为啥还是不入流的胥吏。

    吏部郎中述告:李义琰耿直俭朴,固执己见,不善于趋附上司。到县衙试用补选官吏,评绩一直是中下等,故而不能进阶品官。这样的性格想进官场,爷爷不疼奶奶不爱,至今仍为流外胥吏。

    李世勣看完李义琰全部卷宗说:“太原汾河东筑新城,急需一名县尉管理。调李义琰到太原新城赴任。”

    五品官以上要皇帝御批,五品以下由吏部尚书作主张。最不起眼的九品官吗?经吏部郎中们考核合议后,无需惊动尚书和皇帝了。

    人口规模中下级小县的县尉,是九品三十官阶中最低阶的官员。

    鲲鹏展翅,不计起点低。后来,出乎意料之外,李世勣伯乐相马,李义琰终成一代名相。

    并州都督府统领三十多个军府,其时抽调半数兵士参与筑城。各方镇守兵力薄弱,李世勣远出巡视各地防务。

    为了赶工期,都督府司曹要求各县增加民工。今年新任县尉李义琰坚决抵制增加民工,理由是官府行令必须要言而有信,不能朝令夕改。

    李世勣巡视边境军务回到太原城,听报筑城进度不如预期哪么快。筑城说难不难,两边按城墙阔度竖木排,中间加土填实。但是单纯压实还不行,必须要加水润土,夯土成膏,只有土塑成膏干透之后,才能耐雨水冲刷。就是夯土成膏这道工序费工太多。

    李世勣召集都督府与各州府官员会议,如何不误农时,确保夏忙前筑成土城墙,又要确保城墙坚实牢固。官员们众口一词,增加人力。

    太原县尉李义琰求见都督长史,被卫士阻挡在府门外,告知都督府大人们会议。四品五品,六品七品,最低是八品小县令参加会议。李义琰九品小县尉,没有资格入厅会议。

    李义琰在府门嚷嚷着:为了利国利民,要体衅民众,不得滥征民工。

    听到下人报告李义琰擅闯都督府,口出狂言。李世勣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让他进来见见诸位也好。”

    李义琰在县衙供职县尉,本县衙有大事都是县令抛头露面见上官。李义琰越级抗命少征民工,不知是祸是福。

    进了都督府大厅,近处是县令,军府都尉,州官,都督府官,依官品阶高低,分左右排列。正前方案台后是坐榻,李世勣端坐右侧,左则虚位以待,应该是晋王大都督的座位。

    官大一级压死人,李义琰进厅即拜礼。李世勣历声喝问:“为何擅闯大都督府?”

    “大都督长史明鉴,下官为民请命,官府应当言而有信,不要再次增加民众役工。”

    李世勣刚巡视军府回来,马鞭还在身边,惦惦手中马鞭说:“如期完成筑新城,这是军令。如若不增加民工,如何按期完工?年轻人需知,若否定原来的规划,必须要有新的策划替补。如若好大喜功,沽名钓誉,马鞭伺待。”

    李义琰听得一愣,为民请命,还得受罚马鞭。新的策划替换原来的策划?李义琰双眼瞪着大都督长史的马鞭,真的担心马鞭凌空砸来。心念马鞭、马鞭,突然灵机一动。“大都督长史大人,下官试想以马蹄踩湿土成膏。”

    马蹄踏土成膏?厅堂中众人纷纷点头示好。

    李世勣严峻的脸面顿现笑容,起身离榻来到厅中说:“好,好,好,今日城墙加虚土一尺,润水过夜,加固夹板,明晨万马奔腾上城墙。”

    马蹄踩土成膏,果然提高了夯土效率。太原新筑东城按预期完成了主体工程。

    ……注,《唐书》志卷记载:汾东曰东城,贞观十一年李勣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