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繁体版

第十六章 魏国增兵

    辽隧城中,司马懿虽已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可脸上仍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封锁了粮草短缺的消息,命粮官等人不许走漏风声,暂时以小斛给魏军分发粮食,寄希望于勉强多撑几日。

    司马懿筹划了大半年的军事行动,是把公孙修全部赶入襄平,待七月河讯暴涨,魏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齐围剿,没想到自己反倒被围,还面临缺粮少食的问题。

    不仅未能如期实现,而且即将满盘皆输。

    不可谓不气愤。

    胡遵小声道:“太尉,先进食吧?天色快暗了,饭菜都凉了。”

    司马懿看着桌上的美酒佳肴,随意地吃了几口,放下筷子,说道:“你有把握攻破燕军的防线么?”

    胡遵咬牙道:“太尉放心,等王昶率兵来解围,卑职借机也开城与敌军决战,两下汇合,燕军的防线自然而然的就破了。”

    他如何不明白这个问题。

    司马懿再等待绝地反击的机会。

    一直以来他的计划详细详尽到了事后诸葛亮的地步,也就是预判了敌人的预判的预判,步步为营到了极点。

    可终究人算不如天算,自己陷入此等境地,眼前的解救之法,自是王昶引兵来救,方可解围。

    司马懿虽已六十高龄,胃口甚好,吃了两碗饭,又饮下一壶老酒,脸色红润,气色也瞧不出来是身处绝境之中。

    胡遵暗暗佩服:“司马公都这样的高龄了,还是一如壮年,如此境地,饮食睡眠依旧正常,这份涵养气度,世间无人能及。”

    突然,斥候自外狂奔而入,叩首于地:“太尉,东吴的三万水师进入辽东境内,现驻扎于大孤山,距离王昶大军不到五百里的路程。”

    司马懿闻言一惊,猛地里站起身来:“此话当真?”

    斥候汗如雨下,说道:“卑职句句属实。”

    胡遵惊骇万分,心想东吴的三万水师进驻辽东,自然是助辽贼的,而不是助魏军,颤声道:“如果真是如此,王昶被东吴水师阻拦了,便是有心解辽隧之围分身乏术啊。”

    司马懿冷笑一声,眼睛眯成一条缝,阴森道:“居然能引孙权这样的人劳师动众,不惜几千里救援辽东,好本事。如老夫料想得不错,公孙修是以辽东战马送给东吴,并谄媚称臣为由,不然,说破了天孙权也不会出兵。”

    胡遵苦笑道:“前狼后虎,这该如何是好?”

    完全的必死之局。

    如果王昶大军能赶来解救,胡遵突围出城,解辽隧之围没什么困难,可现在东吴水师神出鬼没的冒出来,出现在魏军的后方,等于救援之路被阻断。

    这样的情形下,辽隧已成了死城。

    无援可救。

    等死吧。

    司马懿沉默少许,仰天大笑。

    胡遵一愣:“太尉何故发笑?”

    司马懿收敛笑声道:“若非天意如此,你我又怎会陷于此城中?”

    “天意弄人,既然上天要我们死在这里,那也没有办法。”胡遵长叹一声。

    司马懿收敛笑意,背着双手,向外走出几步,望北而立,喃喃道:“为今之计,只有看老夫的最后一计了。如不能奏效,魏军除了全军覆没,也无路可走。”

    胡遵连滚带爬地问:“太尉有何计策?”

    “围魏救赵之策。”

    司马懿冷笑道:“此乃两败俱伤之策,老夫也只能赌一把了,高句丽出兵万余人围攻襄平,公孙渊此时手头上只有几千兵卒,决计拦挡不住的。公孙修不奔赴襄平解围,公孙渊若是遭擒遭杀,燕军士气溃散崩溃,他若是分兵去救,则围不住辽隧,我等掩杀而出,则有了一线生机。”

    胡遵只听得心惊胆战:“这——若是公孙修不去救援襄平呢?”

    “公孙渊毕竟是辽东之主,也是他的父亲。他不去救,从道义跟法理上讲不通。而且燕军都听命于公孙渊,襄平被围必然投信求援,援兵如果不及时援救,即便有惊无险,日后父子之间也有隔阂。”

    司马懿顿了一顿,阴郁道:“老夫这就是再赌,赌他不得不救。”

    ——

    辽口。

    王昶率领的一万五千余魏军趁夜出营,分从水路并进,直冲辽隧。

    骁骑校刘质携劲旅走陆路,王昶率艨冲前行,两路迅捷轻行,并无携带辎重部队,目的只有一个:解辽隧之围。

    魏军在辽东所受到的战况和窘境,王昶已一五一十地如实报回了洛阳,上奏禀明魏帝曹睿,将司马懿如何被围城一事说了。

    曹睿闻知司马懿被围,不禁大惊,随即又是大怒:“公孙氏日益骄横,太尉平日里谨慎善持,怎得这次如此莽撞,竟中了敌军的疑兵之计,受困辽隧危在旦夕。这该如何是好?军报说城中粮草将尽,不出八日即断粮,东吴也出兵救辽东,公孙渊和吴贼联手,兵力已远超我军。”

    洛阳行宫内,百官战战兢兢,不敢出一言以复。

    过了好半响,侍中老臣孙资才敢出声:“陛下,太尉远征受挫,我大魏理应发兵解救,顺势一灭辽东,二击东吴。”

    曹睿年仅三十五岁,隐隐有盖追曹操之风,发动征讨辽东的战役,在他看来是为政期间足以载入史册的功绩。

    出兵辽东前夕,朝中大臣主战派及绥靖派都展开激烈的上书,最后拟定了征辽的部署,特意把司马懿调回洛阳,商议讨伐辽东的事。司马懿自知朝中征辽事急,又不肯调动太多的部队劳民伤财,便只求得四万大军开拔,立下豪言一年光景便可攻克辽东而归。

    可出兵到此不过七个月,司马懿连带着万余名将士受困于辽隧不可屈伸,一旦粮草用尽,必死无疑。

    曹睿怒不可遏,可也知道司马懿的重要性,此人在军中的威严甚重,若有闪失则军心大丧,同时魏国也已经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大将了。老的老,死的死,人才愈加稀缺。

    “听朕旨意:召兵五万,赴辽东助太尉平定蛮夷,并启用青、衮、幽、冀四州所造的海船,先决辽贼,后诛东吴寇首,既然已数千里援辽,看来公孙渊给孙权的条件着实不小。”

    曹睿沉吟少许,考虑增援辽东。

    孙资叹了一口气,他为臣多年,早已练就了打圆场的滑头,忙道:“陛下准备以何人领军往辽东?”

    曹睿道:“兹事体大,中书令有何人选,不妨明言。”

    孙资犹豫再三,说道:“不如命散骑常侍司马师、幽州刺史毌丘俭领军往辽东,与太尉司马懿、王昶等人合兵一处?最后仍由太尉率领。”

    “此言甚好。”

    曹睿微微点了点头,司马师作为散骑常侍,职责是规谏过失,以及皇帝的顾问。他也看得出来,司马师是知兵法、通兵略之人,足堪大用。

    幽州刺史毌丘俭与皇帝本人有六年东宫之旧的交情,且曾经两度伐辽,是燕贼的老对手了,由二人作为援军,进驻辽东是再好不过的。

    只是远水不解近渴,五万魏国援军抵达辽东的时候,司马懿说不定早就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