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超市
繁体版

第七十五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看到有陌生人过来,陆远急忙放下水杯,收敛起刚才独处时的狂放。

    男子一米七二左右的身高,看上去也就比王容高一指,穿着淡蓝色衬衫+卡其色休闲裤,一双深棕色皮鞋。

    眼神温润明亮,面目儒雅,体型偏瘦。

    陆远心想,这不会是容姐姐的候选人吧?

    还算看得过去。

    因为事先被王容提醒过,所以当他看到面相如此年轻的陆远时倒也没有太过吃惊。

    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这些年,见过的新奇古怪事情多了去了。

    如果看见点大陆难得一闻的新鲜事就难以接受,那早把自己憋死了。

    年轻的创业者并不少见,有一次他甚至见过十来岁就跟着父母做生意的小孩。

    但是刚刚进门前的尴尬确是自然流露。

    “容姐,还不给我介绍一下眼前这位青年才俊?”

    王容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

    “马友林,多年朋友和前同事,之前在琴岛莱西的种植基地工作。

    大学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学专业。

    前两天听说我换工作了,就想过来看看现在的工作环境。”

    马先生主动伸出手来跟陆远一握,补充道:

    “不仅是前同事和老友,也是王容的追求者,正在努力。”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女怕缠郎啊!

    陆远偷瞄了一眼王容的表情,神色自如。

    不禁感叹经济独立的女人最有底气。

    “加油!”

    看样子堡垒不好攻陷,陆远只好给这位大哥打打气。

    “我今下午刚在胜利火车站接到他,结果就听这家伙说自己成了无业游民。

    让他出去旅游休息休息,也不听我的,执意要跟着我来上班。”

    陆远内心直呼好家伙。

    不提别的,就为这一份千里会佳人的赤子之心,陆远就想跟这位大哥好好的吃一顿。

    再过几年这种事儿就不可多见了。

    骑着共享单车为爱冲锋的勇士最后都成了一个笑话,还有什么可以相信。

    “之前在新加坡的一家企业工作,专门负责收购大陆的农产品。

    后来觉得自己入了行,就在琴岛包了200来亩地,结果全赔光了,正好借看她的机会出来散散心。”

    拿得起,放得下。

    当着陆远这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毫不讳言自己的失败,够光明磊落的。

    带两人到里面的小沙发上坐下,从桌子上给他们递去两瓶矿泉水。

    “我这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就没有准备好茶叶,见谅。”

    陆远同样一副坦荡的做派,反倒给马友林一种熟悉的感觉。

    之前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

    大家交流时没有人说先花几分钟品杯茶,都是争分夺秒完成工作。

    等到自己创业办蔬菜大棚,忙起来的时候直接把嘴对在水龙头底下喝水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怎么想起去承包土地了?”

    陆远很好奇的问他。

    要知道在大家的印象里,种地可不是一门光鲜的职业。

    自己要种田,一是有大农业的情节,对土地有感情;二是有统哥的帮助,那颗能覆盖万亩土地的农场之心还没用呢。

    “不是种粮食作物,我种的是蔬菜大棚。

    投资了40来万,想做高标准的水培蔬菜,专供肯德基这样的连锁餐厅。

    当时在新加坡那家企业工作,见过他们流水线收获蔬菜水果,整个蔬菜种植过程强调标准管理、过程管理、结果验证,让我很受震撼,就有了创业的想法。”

    作为一个农民家的孩子,陆远当然明白他的意思。

    不要说现在,就是10年以后,全国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占据了主流。

    在农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存在着:

    食品安全不可控、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供应链冗长、基地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者老龄化严重等一系列痛点。

    特别是最后一点。

    以陆庄村为例,目前在村里生活的居民,大多是五十岁以上中老年人,小于四十岁的基本都跑去工厂打工了。

    幸好乐安县工业发展不错,有充足岗位消化当地的富余劳动力。

    在村里,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和年轻人的土地已经转包给其他邻居耕种。

    再过几年,随着最早一批的劳动力失去劳动能力,甚至会出现撂荒的情况。

    这种事情乍一听似乎不可思议。

    在把土地视为命根子的农村,竟然出现白送给别人种,人家还嫌麻烦不种的情况,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是在胜利市这个地广人稀,土地面积还在逐年增长的地方,就是现实。

    得益于上世纪的土地开荒政策,陆庄村的人均耕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十亩地。

    比起豫省农村人均耕地2.64亩,农村户均耕地7.59亩的情况,人地关系良好多了。

    所以会有大量的土地资源被白白浪费掉的情况。

    但是七八年后,随着三权分置与乡村振兴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农村经济就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陆远想的一样,马友林也从目前的农业农村现状中看到了机会。

    他相信国家不会眼睁睁看着农村出现如此多荒废的土地。

    每年的一号红色文件都是关于“三农”,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古今一理!

    所以,未来几年,农业一定会有巨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通过追踪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科技,了解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路线。

    他想到了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标准化农业,于是一头扎进标准化程度落后的农业领域。

    没想到碰了满头包。

    “借了40万作为启动资金,在莱西承包了260亩土地进行蔬菜标准化种植,结果种植的7个品种6个都亏损了。”

    正在喝水的王容是第一次听到他还有这样的曲折遭遇,呛得连连咳嗽,憋的脸色通红。

    “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啊?”

    马友林细心的从纸包中抽出两张纸,给她递了过去。

    “你什么时候主动问过啊。”

    服了,陆远竟然从这位创业先锋口中听到满满的委屈。

    “一开始我设定的标准太高,坚持‘从种子到餐桌’一条龙模式,耗费了太多精力而且成本很高。

    市场上没有人关心我这是不是无公害蔬菜,更多关注蔬菜外表好不好看,加上价格比较贵,所以就没卖出去,堆在仓库坏掉了。”

    陆远从他的话中也听出,马友林正借这个机会反思,寻找破局的办法。

    那当然了。

    从陆远的角度来看,高“颜值”的果蔬产品肯定更具吸引力,就一把蔬菜,只要没被下毒,谁关心那么多营养健康的问题啊。

    对于大部分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家庭来说,炒菜能吃饱,吃不坏就可以了。

    而且他还不知深浅的选择去菜市场卖,就算去琴岛的高档小区门口估计都比菜市场卖得好。

    输的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