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皇朝
繁体版

101 前途和钱途都不错的

    杨顶天道:“那三千多钱你交给县衙了吗?”柳夕道:“还没有,都锁在柜子里呢。”杨顶天欢喜,道:“这样正好,我觉得这些钱,包括往后再收到的话,就不用交县衙了,咱们这边自己保管。因为这公屋里的吏员做事,多少是需要些花销的,一年花销几千钱,恐怕还不够呢。”

    柳夕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得跟我伯父说了才好。”杨顶天现在跟孙修仁混得挺熟,不担心这个问题,道:“我得空了便去跟他说。现在咱们只管把钱和立契的名单保管好,钱和名单得对上,日后开支项目也得有清晰的簿子。以后项目明细方面,便由你来监督行吗?”柳夕见杨顶天认真,应了一声。

    当天公屋挂牌和选定吏员时,杨顶天给大家认真培训过,而且吏员中有专门的会计员,所以事情也大概知道怎么做。

    杨顶天道:“你这么早来这里,是有什么要做的吗?”柳夕道:“就过来看看,没事的话准备去县衙。”杨顶天道:“这样也好,等会儿咱们一道去县衙,跟孙大人说了刚才的事,我还得回乡城去看看。”又道,“想来,我都好些天没回乡城了,也是该去看看了。”

    这时,杨顶天向汤阖、朱日华他们说,他们在这里做事的酬劳,杨顶天会每一个月给他们发一次,每人每月暂定一百钱,有功劳不同的,到时再酌情处理。

    杨顶天已了解到,这个朝代的官员工资还不是按月发的,而是半年一次。杨顶天觉得这个没有没有二一世纪的工资制度先进,所以决定悄悄改革。

    果然,汤阖和朱日华他们听了都惊喜,只是还有点疑心,疑心杨顶天能不能做到。汤阖和朱日华都已经结婚了,有妻子有孩子要养活,而且他们在县衙属于低层吏员,薪俸低,家里钱粮紧张,经常要借钱过日子,听杨顶天说能有月工资,心里自然欢喜。

    杨顶天见他们疑心,说只要大家认真办事,他就一定按月发工资。众人安心。

    柳夕是富家女,不担心她工资的事,而且她是这个朝代的人,半年才一次的工资发放方式她已经习惯了,所以还不知道杨顶天说的这个一月一次是好是坏。

    不过柳夕见伙计们好像都开心,就没有说质疑与反对的话了。跟着,杨顶天向伙计们说了日常工作后,就和柳夕离开了。

    两人走了一会,到县衙门口时,刚好撞见了徐光,杨顶天赶紧拱手见礼,此时徐光还是他的上司。

    此前徐光对于杨顶天勾搭美女秘书长是羡慕嫉妒恨的,不过此时知道了杨顶天身份可能有大变,而且他有家室,杨顶天还没有成家,确实很适合美女秘书长,所以就不去想他俩的事了,不去想心里也就没什么羡慕与嫉妒了。

    徐不去留意柳夕,反正柳夕是搞不到手的了,多留意也没用,而且徐光正要和杨顶天一起去跟孙修仁说昨天的事,所以积极回应杨顶天。

    又跟着,三人旁侧街道吱吱丫丫地来了一个马车和五六个骑马护卫人员,徐光和柳夕认得,那是县令孙修仁的车驾,知道是首长来了。

    于是杨顶天三个退让迎候,这是下级对上级首长的规矩。

    彼此也都熟悉了,所以马车停下,孙修仁出来后,也没有装模作样,随口向他们三个说了几句,就谈正常工作了。

    此时孙修仁的心思跟杨顶天差不多,在朝廷的任命文书下来前,想认真留意一下县衙里的公务,免得升迁之前出了什么幺蛾子,可就太不值了。而且县衙的大小事情确实很多,有必要认真对待。

    片刻后,杨顶天和徐光,还有柳夕,一起随孙修仁进了他的专用办公室,是一个陈设装饰比较好的厅堂。

    堂房门口楣头上写着“勤政堂”,堂房里头正中的房壁上还有“廉洁奉公,不负国民”的一块大长匾额,装裱得精致大气而不奢华,看样子是朝廷统一挂起来,勉励与督促各位县令的。

    四人进了里头去,先是徐光向孙修仁说了昨天跟杨顶天一起办理的钱正好父女的事,这个事情已妥当,孙修仁听完应声,徐光就出去忙别事了。

    跟着,杨顶天向孙修仁汇报了房屋保险常务、公屋挂牌、常用人员、财物开支以及杨顶天按照二一世纪的报酬按月发放的事。

    其实这些事情昨天的时候,有的柳夕已经跟孙修仁谈到了,孙修仁已经首肯,都是正常工作需要嘛。而且不久以后他可能到州府上班去了,这里县令的位置将要由杨顶天取代,孙修仁也不需要管了,所以就满口答应了。

    谈妥后,杨顶天和柳夕行出。就事务跟柳夕说了几句后,杨顶天就告别离开了,他要回乡城去,觉得不能再耽搁了。

    杨顶天借了县衙的三四个护卫兵勇随行。行一大阵,早出了县城辖境,进了绿柳乡辖下的一个村屯。

    杨顶天举头一看,看见前头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母亲,她带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儿和两个儿子,儿子大的一个看着十一二岁,小的一个看着十来岁。

    让杨顶天十分惊奇的是,这母亲和她的女儿都用背篓背着山里砍来薪柴,母亲背的那捆柴挺长挺大,看着有百多斤重,她女儿背的虽然小许多,但看起来也有五六十斤重,对她此时的年龄来讲,此时她还是个小女孩,所以也显得很大很重了。

    跟着母亲的两个小儿子,大的一个也背了一捆看着三四十斤的柴火,小的一个给他们背锄头、砍柴刀等器具。

    母女子四人都穿着破旧的粗布短衣,个个面色艰辛,埋头走路,一声不响地发力对付身上的重物。

    这景象杨顶天还从来没见过,觉得母亲身上的大柴火,他扛着可能都费劲,她女儿身上的那捆抗起来或者还差不多。

    对方四个是迎面走来的,看见杨顶天高头大马,穿着官服,身后跟着带刀的兵勇,不由惊了一惊,纷纷往道路边上让了几步,看那样子也是怕官的。杨顶天也知道,古代百姓,越是穷苦的,越是害怕达官贵人。

    不过杨顶天是二一世纪的文明民主社会里来的文明青年,不会欺负平民百姓,对百姓穷苦很关心,他于是叫住了马匹,跟着翻身下马,准备向母女们问话。母女们却惊了一惊,不知道这官兵要搞什么。

    杨顶天见这母亲本就风霜悲沉的面色更是惊恐可怜,急道:“大姐,你不必怕,我没有歹意!”好在杨顶天长得一副挺是俊郎正直的面相,再说出些温柔话语来,就不会让人感到害怕了,母女们于是消了惧意。

    杨顶天续道,“你们把柴火先放下吧!”说时,杨顶天见母女二人柴火凌空背上,而且又沉重得很,似不好放下,于是叫身后兵勇赶紧帮忙抬下。

    母女二人大概从没看到官兵给穷苦百姓帮忙,先是一惊,跟着感觉他们听了杨顶天的话,没有恶意,边配合他们帮助了,几人柴火都抬了下来。

    母亲动容,忙不及向杨顶天低头哈腰地道谢,但面色仍是透着悲苦。

    杨顶天动容道:“大姐,你们为何这般劳苦艰辛,家里是出了什么变故了吗?”大姐道:“孩子爹得了肠胃痼疾,大夫说这疾病很难根治,一年到头,得靠药罐子养着,而且大半年不能干活,有时连走路都不能,要活活不成,要死死不了,该怎么办呀……”说时泪珠便要滚出来了。

    杨顶天也已动容,随口问到:“你们家住哪里呢?”大姐擦了擦泪,转身往后一指,道:“就这桂子屯里。”

    杨顶天不由心奇,道:“那你们怎么往这边走,是要哪里去呢?还背这么多柴火?”大姐道:“县城里有大户人家要柴火,我们背去卖些钱,积得够了,好给孩子爹买药。”

    杨顶天一惊,道:“这里去县城一二十里路,你们柴火背这么多,还要走路过去么?”大姐道:“那有什么办法呢?家里本来也有只驴子,前年为了孩子爹治病,就卖掉了,家里其他值钱的东西也都卖了……”

    说时,又要滚泪,她十三四岁的女儿,还有两个小儿子都低着头,似乎都快要哭了;她两个儿子其实才十岁左右,换是家境好的人家,可能连起码的事情都不懂。杨顶天和三四个兵勇听得动容,险些也落泪。

    杨顶天好奇,道:“孩子爹一年要多少钱养病?”大姐道:“要二千多钱,而且一年都断不得,可该怎么办……”

    杨顶天想:“二千钱也不是特别多,辛苦些,该是能挣到的……”两千多钱,搁在瓢子屯做小百姓那会儿,杨顶天一定觉得多的,可现在前途无量,所以不觉得了。

    这不,前天晚上他一时高兴,给了漂亮姐姐四百钱的大赏呢。跟着出“春光楼”,为了讨柳夕小姐姐的欢心,又花了一千四五百钱买礼物。这么算下来,刚好是眼前大姐所说的管用一年的两千多钱了。

    收入方面,昨天他和徐光办理了钱正好父女的事情,临时得了三千钱,就一天的功夫,又足够眼前母女她们家一两年的用度。所以照着目前的情况看,杨顶天前途和钱途都不错的,自然不把几千钱放眼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