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江春
繁体版

寻找黄埔古港的故事*

    毕忠在现场观看了信澳化肥杯诗歌大赛。虽然毕征最后没有能够拿到冠军,但是毕忠赛后开车回家时在车上,还是安慰了毕征,并对他在本次诗歌大赛中的精彩表现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毕忠说,“强仔,虽然这次诗歌大赛你还差一步,未能拿到冠军,不过爸爸觉得你的表现已经足够好了。我们以后加强学习总结,如果有第二届比赛,我们再来参加”。毕征点了点头说,“爸爸这次大赛对我的帮助很大。我遇到了很多很强的对手,这些都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天是星期天,毕忠带毕征来黄埔古港游玩。毕忠始终认为,一名学生除了把课本的知识学好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出来开拓眼界。这一点毕忠和妻子意见不太一致,妻子认为毕征是在学习阶段,尽可能留在家里多读点书,这样才能够考高分,而且出来玩很容易把心玩散了。

    毕忠为此也作了让步,他大概两个礼拜左右才带毕征出来走一走。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毕忠开着车,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就来到了黄埔古港,把车停好,就和毕征去参观黄埔古港纪念馆,了解黄埔古港哪些和外国进行商贸往来的历史。

    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闭关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闽三海关,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长达80多年,期间黄埔古港迅速发展,在这里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等,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然后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五千多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哥德堡”号商船。

    “哥德堡”号商船由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38年建造,曾经三次抵达广州,航行海上丝绸之路。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装载着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踏上第三次中国之行返程时,遭遇暴风雨袭击,不幸沉没在哥德堡港入口处,相传当时从沉没的“哥德堡”号船上打捞出来的货物除去船的损失以及打捞工程的费用还能有利润,因此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而黄埔村也成为热闹繁华的古城,同时这种氛围自然熏陶了当地人的经商思想。后来因河道堵塞变窄,古港迁至长洲岛,沿用黄埔港的称号。

    看完纪念馆,毕忠跟毕征说,“强仔,如果要写一首诗,关于黄埔古港的历史和现在。你想怎么写呢”?毕征笑了笑说,“爸爸,我们还是来合作吧,你先写第一句,我接着来”。

    毕忠点点头说,“那好吧,我们边走边想”。

    此时已是下午的两三点,阳光还非常灿烂,天空湛蓝湛蓝的,而河水在奔流不息。

    走了一会,毕忠说,“强仔我来先说第一句,大江奔流通商口”。

    毕征接着说,“爸爸,你这第一句还挺有气势的,我想一想,再接第二句”。

    毕忠陪着毕征,沿着河堤悠闲的走着。大约过了五六分钟,毕征说,“爸爸,我想到了,我接一句,八方来客共聚首”。

    毕忠听完之后说,“毕征,你这一次接的不是特别理想,不过还凑合。我来说第三句,今逢盛世忆往昔”。

    毕征听父亲说完,就接上第四句,“国运昌隆壮志酬”。

    题黄埔古港

    大江奔流通商口,

    八方来客共聚首;

    今逢盛世忆往昔,

    国运昌隆壮志酬。

    (诗歌旅行团关于毕征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从明天起毕征将在诗歌少年上北大的故事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