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徐世绩演义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世民献须

    贞观十一年冬十二月。

    在并州的李绩一连几天感觉心绪不宁,这天忽然接到二弟李弼的信函,李绩顿感不妙。他双手哆嗦着打开家信,只看一眼就如瘫坐在虎皮大椅里,眼泪无声地流淌下来。

    父亲去世了!

    李绩想起父亲跟自己走离狐,搬滑州,反瓦岗,陷黎阳,奔长安,还要承受失子之痛,一生受尽千辛万苦。如今自己和二弟刚有所成就,正可颐养天年之时,父亲却驾鹤西去。

    李绩忍着悲痛,命人准备素衣白马,自己身着重孝,带领一百名扈从火速回长安为父发丧。

    天色将晚时李世绩来到长安家里,进门就看见灵堂已经布置好,父亲灵柩放在中堂。李绩伏在灵前大哭,两旁守灵的子侄们也跟着大哭,二弟徐弼上前搀扶大哥进了内室。

    兄弟二人促膝而坐,李绩止住悲声问道:“圣上可知父亲病故?”

    李弼道:“前日圣上知悉父亲过世,即传谕赠父亲潭州都督,谥号为节。当日驾临咱家,在父亲灵前祭拜,并赐银五千两。”

    李绩道:“我徐家备受圣上恩宠,你我生不能尽孝,当以死为大唐效忠。今日已晚,我明日进宫拜谢圣上隆恩。”

    兄弟二人正在叙谈之际,有人来报瓦岗故旧魏征、秦叔宝、程知节、许敬宗等人过府吊唁。

    李绩一听瓦岗弟兄来了,赶紧出门相迎,引领瓦岗众人在灵前拜祭。祭奠完毕,李绩把瓦岗众弟兄引进内庭,命人摆宴。

    众兄弟按年齿落座之后,李绩喟然落泪道:“弟兄们自瓦岗一别,少有相聚之时。今日难得一聚,大家小酌几杯,就好好叙谈一番。”

    魏征道:“今晚在座诸位都是瓦岗兄弟,既为叔父守灵,又叙兄弟之情。”

    程知节道:“咱们兄弟自从归了大唐,数年里南征北讨,天各一方。要不是为叔父奔丧,众兄弟怎么能聚在一起?”

    秦叔宝叹道:“可惜黄君汉不在长安,他在江南任夔州都督。”

    李绩看着叔宝吃了一惊,那个曾经英勇神武的秦叔宝竟似老了二十岁!

    李绩问道:“叔宝兄为何这般憔悴,莫非染病不成?”

    秦叔宝喟然道:“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有几斛,怎么会不生病呢?”

    李绩道:“兄长善养虎躯,他日你我兄弟还一起跃马疆场,斩将夺旗!”

    秦叔宝长叹一声道:“如今愚兄身心俱疲,恐不能再驰骋疆场为国效命!”

    李绩了解秦叔宝的为人,他知道秦琼的病因在心不在身。

    以秦叔宝侠肝义胆的性格,在亲身经历了李密杀翟让、玄武门骨肉相残的惨剧以后,对自己苦苦追寻的人生理想彻底失去了希望。

    他苦闷,彷徨,不知道百战余生的自己还要为什么而战。

    秦叔宝想起过去的旧主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他们都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也曾肝脑涂地忠心辅佐,但他们都早亡。

    直到遇到秦王李世民,才感觉如拨云见日一般,遇到一代雄主。哪知玄武门自己亲眼看到秦王一箭射死大哥太子李建成,杀死弟弟齐王李元吉,又派尉迟敬德执槊上殿威逼父皇,血战一生的秦叔宝突然感觉累了,倦了。

    魏征道:“我先后辅佐翟让、李密。投唐以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幕僚,可谓言听计从。圣上登基以后不弃前嫌,拜征为谏议大夫、尚书左丞,参与政事。如此知遇之恩,我定以死报效。”

    许敬宗道:“在瓦岗时我与玄成兄共事李密,日日承蒙兄长教诲,没齿难忘。往后同殿为臣,还请兄长多提携!当今圣上乃一代英主,你我做臣子的只要顺旨而行即可。”

    魏征正色道:“延族此话不妥。纵然皇上英才天纵,但人无完人。天子一言一行系天下安危,魏征身为谏官绝不能阿谀奉上。”

    许敬宗脸上有点儿挂不住,讪讪道:“玄成兄还是那么耿介,佩服佩服。天色已晚,咱们也该回府了。”

    秦叔宝道:“懋功一路鞍马劳顿,早点歇息,我等告辞。”

    李绩和李盖把瓦岗众兄弟送出门外,转身回府歇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李绩早早起来沐浴更衣,准备进宫面圣,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庭院之中。

    等他苏醒过来睁眼一看,李世民正坐在病榻之侧,正要强支病体下床拜谢,李世民道:“懋功不必拘礼。你权且躺着,御医正在给你号脉诊治。”

    李绩气喘吁吁说道:“吾家承蒙陛下厚恩,李绩代去世的父亲叩谢圣上。”

    李世民道:“徐家满门忠烈,懋功你为大唐戍守北疆恪尽职守,朕也是替太上皇表示感谢之意。”

    此时御医道:“启禀圣上,英国公此病因在于头上血脉不畅,加上哀痛过甚所致。卑职药箱中诸药俱全,独缺一味药引。”

    李世民问道:“缺什么药引?”

    老御医道:“独缺壮年男子黑色胡须。”

    李世民听了当即命人拿来剪刀,自己一刀把胡须铰掉递给御医。

    老御医含泪道:“陛下龙须烧成灰烬伴药而下,明日国公之病可见大好。”

    徐家人都感动得泣不成声,满院子人跪谢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李绩把药付下,安慰他一心养病,就起驾回宫。

    此时天色已晚,李世民的车驾从崇贤坊的一个街巷穿过时,突然一条黑影从房檐飘落,手中的宝剑在月下闪着寒光直刺过来!李世民虽是身经百战之人,可手中无兵刃只能闪转腾挪。

    就在生死之际,只听有人高喊:“贼人休伤吾主!”一人执剑拦住刺客,两人当街缠斗在一起。

    此时大批皇宫侍卫赶到,把刺客围在中间。只见一个白衣少年用剑抵住了刺客的咽喉。

    李世民借着火把一看,这少年正是秦琼之子秦怀玉。此时这刺客取下面罩,李世民定睛一看,她是大哥李建成的长女、自己的亲侄女李婉贞!

    原来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儿子全部被斩,他的两个女儿并没有被杀。

    此时的李世民心如刀绞,婉贞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亲侄女,高祖在世时视她如掌上明珠。

    玄武门变后不久,大哥李建成的两个女儿都恢复了县主的名位,长孙皇后更是视如己出,亲自照顾她们的生活。

    李世民命秦怀玉退后,秦怀玉说:“父亲命我保护圣上安全,我不敢违抗父命!”李世民道:“那你更不能违抗皇命!”秦怀玉只得抽剑退后两步。

    李世民对李婉贞道:“婉贞,你若真想替你的父亲报仇,那就动手吧!”说完双眼一闭,垂手而立。

    李婉贞把宝剑抵在李世民的胸前。面对这个在梦中杀死了无数次的仇人,她此时却下不了手。

    此刻长孙皇后闻讯赶了过来,大喊了一声:“贞儿!”

    李婉贞不禁心中一颤,自从小时候记事起,这个二婶娘对自己都是呵护有加,胜似自己的亲娘!

    此时李婉贞泪如雨下,她对李世民说道:“自从你杀了我的父亲、哥哥弟弟,我就发下毒誓一定要报仇。婉贞今天下不了手,不是因为你是个好皇帝,也不是因你是我的亲叔父,是因为自小疼我爱我的二婶娘!”

    李世民早已泪如雨下,说道:“自从那日至今已经整整四年,叔父我何尝不是日日煎熬。我经常梦见和大哥、四弟小时候一起读书练武玩耍的情景。贞儿,你动手吧,叔父也就此解脱了!”

    李婉贞说道:“侄女要去九泉之下找父母和哥哥弟弟了,请叔父婶娘善待你们的二侄女李婉顺!”说完挥剑自刎,一时间香销玉殒。

    事发过于突然,众人都呆在那里。

    李世民茫然而立,长孙皇后哭着把李婉贞抱在怀里,命人连夜准备棺椁。

    第二天李世民把李婉贞厚葬在隐太子李建成的墓旁,并在灵前大哭一场,兄弟间多年的爱恨情仇在此刻一并释放。

    回宫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商量,决定把李建成的二女儿李婉顺接到宫内抚养,让她和自己的女儿一起生活,皇后亲自教她读书和女工。这个李婉顺年方十二,人如其名,淑婉柔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待之如亲生女儿。

    从这次事件中,李世民心中得到了些许的宽慰,他知道秦琼一直在关注保护自己,这次多亏了秦怀玉护驾自己才逃过一劫。

    隔天晚上李世民着便衣,带了两个贴身护卫,乘一个二马驾的立车,悄悄从后宫门出发,直奔秦琼的府邸。

    不多时马车就到了秦府的正门。门旁的两个守卫没见过当今皇帝,再加上李世民身着便装,他们就拦住了三人。

    “你们是何人?因何事来访?”一个门官出门问道。

    李世民把一枚随身玉佩递给门官,笑着道:“请通禀大将军一声,就说有好友造访,把此物递给他看。”

    门官一看来人虽着便装但器宇轩昂,又是将军好友,连忙回身进府通报。

    此时的秦叔宝正在内庭喝茶看书,他接过门官递过来的玉佩,定睛一看吃了一惊:皇帝夜间驾临,所为何事?

    秦叔宝连忙换上朝服,带领夫人贾氏和儿子秦怀道、秦怀玉一应人等到大门口跪迎圣驾。

    李世民躬身扶住秦琼,笑着道:“朕今夜唐突造访,就是来感谢你们。那枚随身玉佩陪伴朕十年了,就送给怀玉吧。”

    君臣来到正厅落座,李世民询问了叔宝的病情。其实他也知道秦琼的病根在心里,只是这种心病他医不了,因为自己的心病更严重。

    李世民感觉到,如今君臣之间已经没有了做秦王时期无话不说的氛围。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有一搭没一搭的,更多的是沉默。

    约莫半个时辰,李世民告辞回宫,临别时嘱咐道:“卿善养身体,朕还盼着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征呢!朕要回宫了,夜里风凉,你就不要送了。”

    尽管李世民一再劝留步,秦琼还是坚持送到大门外。

    此时的李绩感觉身体大愈,听说皇帝遇刺的经过,吓出一身冷汗。

    亡父的头七那天,李绩兄弟身披重孝为父亲李盖出大丧,皇帝李世民亲率文武大臣前来拜祭李盖。李绩在家守孝半年后李世民命他启程回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