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海松原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下乡的日子(二)上

    (二)、于梅花家祖辈在农村生活,知青的到来,打破了于梅花平静的生活,看着知青们穿着不俗,拿着农村孩子没有见过的花手绢,小镜子,头上戴的花卡子时,于梅花的心情再也不平静了,她觉得城市来的知青个个都说着普通话,穿着时髦的衣服,觉得很羡慕,并非常向往城市人的生活。

    每天早晨于梅花起来上茅子时,见知青们拿着牙刷和缸子蹲在外面刷牙,感到非常新奇,她们每天早晨都在院外的土坡上刷牙。于梅花向她娘要钱,也想买一个牙刷和一桶牙膏,她对娘说:“娘!给我点钱,”梅花娘问:“要钱干啥撒?”梅花说:“买牙刷哩,”梅花娘斥责道:“买那做啥?咱一辈子也没用过那,哪个也没得过病,一个一个都跟牛犊子一样,你别整那些没用地啦,买牙刷没钱。”

    于梅花见向自己娘要不来钱,气的扭身走了。于梅花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六个弟妹,父母做衣服先紧着梅花做,梅花穿小的衣服才给底下的妹妹穿。

    由于梅花穿的都是新衣服,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家里比穿她领先,任何事情她要尖。自从知青来到队里,见知青们的穿戴用度都比自己好,在羡慕之余,便竭力模仿知青们的穿戴、打扮。

    买牙刷要钱不给,梅花换了一种要钱方式道:“娘!我的背心坏了,我想去买个背心哩。”

    于母知道女孩大了,在穿上不能抠孩子太紧,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母掀开上衣,从里面的衣兜里掏出一把零票子,在卷成卷的票子中找出了几张毛票,递给梅花。剩下的又揣进了里面衣服的兜里。

    梅花拿着那两张毛票,不满的说:“这能买啥?连个线头都买不了,不给钱就不买了。”说着把那两张小票往地上一扔,扭身走了。于母见女儿生气了,又喊道:“行啦!给你给你!”从内衣兜里拿出那卷已经被汗水打湿的毛票,又拽出一块钱给了梅花。

    梅花接过钱高兴的到合作社,指着牙刷和牙膏,买齐了,都拿回了家,藏在自己屋里的箱子里。

    早晨时,她拿出牙刷,把牙膏挤在牙刷上,用碗端着一碗水出去,来到院外,蹲在外面刷起了牙,正刷着,于母出来倒尿盆,见梅花在那里刷牙,便骂道:“把你个耸娃,想一出是一出,把那么个嘴掏的血呼啦啦像吃了死孩子似的做啥呢?你没看见人家都笑话你呢吗?”

    骂完梅花端着尿盆进了院子,梅花在外面的土坡上刷完了牙,地上有滩白红的印记挂在上面,梅花站起身来抬头一看自己周围围了一圈人,像看西洋景一样瞅着自己,梅花生气的喊道:“没见过人刷牙吗?都跑来看个啥劲儿?”旁边的二柱子说:“梅花!把嘴掏的血呼啦啦地,疼不疼?”张老汉说:“那白沫能吃不能?”梅花说:“这白沫是甜地,我不晓地能不能吃。”张老汉又说:“能吃,你咋吐了干啥哩,可惜了地。”

    梅花弯了一眼张老汉,回到院子关上院门。外面看西洋景的人才陆续散去。于母骂道:“你说买背心哩,咋卖起那东西,没屁用把钱都败祸咧,以后你再别要钱,要钱也没有。”

    梅花见母亲生气了说:“你看人家知识青年个个都把牙刷的白白地哩,就我的牙黄地跟啥一样,刷牙是讲卫生哩”于母听了女儿的话像开了窍,知道卫生就是干净的意思,后来经常把卫生挂在嘴边。

    梅花的表姨来了,于母对梅花说:“梅花,你表姨来咧,咋去买些肉回来,给你表姨做点好吃的。”说完从内衣兜里拿出两元钱,给了梅花,梅花到村东头杀猪匠家去买了一条肉,回来交给于母,于母把肉连皮带肉切成薄片,放锅里连炒带炖,炖熟了放进一大棵白菜,炖熟盛出来,把熬好的小米粥盛到碗里,烙了黄米玉米两掺的薄饼,表姨吃着挺好吃。

    吃饭时于母说:“表姐,你要吃饱、吃好、吃卫生哩。”表姨没听懂于母说话的意思,问:“咋?”梅花解释道:“表姨,我娘叫你吃饱、吃好、吃卫生,就是吃包、吃好、吃干净,不要剩下咧。”

    表姨连忙点头说:“嗯!吃饱咧,也吃好咧,就是吃不卫生。”

    梅花和队里的社员一起参加劳动,下来的知青也和社员一样劳动,有个知青叫董玉民的突然肚子疼,梅花看见后从家里熬了一碗姜汤端给董玉民喝,董玉民喝了梅花端来的姜汤,肚子好受一些了,梅花说:“你可能是肚子着凉咧,姜汤是驱寒的,喝了就舒服咧。”

    梅花从那以后,经常给董玉民拿几个家里煮熟的鸡蛋,董玉民从小在家母亲早丧,父亲早早娶了后妈,后妈又给他生了几个弟妹,董玉民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俗话说:“有后娘就有后爹。”董玉民在家里干活最多,生活最差,知青下乡时,他第一个报名下乡。

    如今,在家没有得到过温暖的董玉民,手里捧着梅花送来的两个鸡蛋,止不住眼泪流了下来,梅花见董玉民哭了,连忙安慰董玉民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你想家了,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到我家去,我家的人多,你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董玉民没有说话,他从心里感激梅花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把两个熟鸡蛋敲开,慢慢的吃着说:“这鸡蛋真好吃。”于梅花说:“好吃我再给你煮。”

    董玉民说:“别煮了,你妈发现鸡蛋少了多不好。”梅花说:“我妈发现也不怕,我妈最心疼我了。”两个人一来二去的,走的越走越近,后来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春节就要到了,知青们都回家过年,董玉民不想回那个没有温暖的家,梅花对她娘说:“娘,有个叫董玉民的知青没有回家,就他一个人在知青点的大房子里,过年让他上咱家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