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大明
繁体版

第11章 法典的尊严

    离开衙门后,向枫一肚子怄火,一时又不想回客栈,便找了个茶馆坐下了下来。

    这是一个路边小茶馆,里面有三五个茶客,看装束都是些贩夫走卒之辈。

    向枫在一个靠角落的小桌边坐了下来,要了一碗茶,咕噜咕噜喝完后,又喊了伙计续了一碗,然后慢慢呷了起来。

    官司的路是走不通了,玲子不知下落,高叔的铁匠铺也开不成,下一步该如何走?来大明已满一年,这一年来可以说是所获不多,让他有些懊恼。

    他分析了一下,之所以如此,一是和他个人能力有关,他本以为自己知晓后六百年的事,应该可以在这个朝代里很好的生活,但事实上这后六百年的历史不能与每日的柴米油盐等同,他还得靠自己去打拼。二是起点不高,如果遇到是一个更有社会地位的人相助而不是高疙瘩一家,那他也许会更容易地谋得一份满意的职业。但他并不后悔,相反,他对高家父女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在大明,高叔和玲子就如同他亲人一般,如今他们遇到伤害,他却无力相助,对此他感到很沮丧,至于自己的前途,倒在其次。

    想到这里,向枫握起拳头在桌上轻轻地砸了一下,口里发出一声叹息。

    “小兄弟,这里可以坐么?”

    向枫被一声问话打断了思绪,抬头一看,一位清瘦儒雅的老者站在身边,肩上还挂着一个布袋。

    向枫连忙站了起来,向老者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说:“老伯,请坐!”

    那老者朝向枫看了一眼,取下布袋后,缓慢坐了下来,随后吩咐伙计取一壶茶来。

    没过一会,伙计端来一壶茶放在老者面前,老者倒上半碗后,端起来抿了一口,说道:“好茶!好茶!还是那个味。”

    向枫喝了半天没也品出这茶的滋味,现在听那老者夸赞后,端起碗来喝了一口,觉得这茶一般,还有一股淡淡的糊味,茶里除了茶叶的味道外,好像还有些别的味道。

    这时,对面那老者说道:“小兄弟,这茶的味道不错吧?老朽我每到城里来,必定要喝上一壶,而且只在此家。”

    向枫回答道:“老伯,我怎么感觉这茶喝起来不全是茶叶煮的,好像还放了别的……”

    那老者笑了笑,说道:“这是茶叶和犁头草一起煮的,很多人都喝不惯——犁头草你认得不?那是一味中药,我们兴国州的湖边地角到处都是。这犁头草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当菜吃,当茶饮,有和中益气、利肝明目之效,城中卖此茶者不少,唯独此家煮得最地道。喝上一壶后,真个是‘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啊!”

    那老者捋着胡须摇头晃脑地介绍了一通,好像用犁头草煮茶是他发明一般。

    向枫不知道什么犁头草,但也相信老者所说,便朝那老者一揖道:“老伯,你可真是学富五车啊,什么都懂!”

    那老者又是一笑,接着问道:“小兄弟,你念过书?尊姓大名呀?”

    向枫答道:“晚辈向枫,念过几年书。”

    老者点点头,接着问道:“向兄弟,我方才听你唉声叹气,是不是遇上难事了呀?”

    “这个……”

    向枫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向来是不太喜欢把个人的困难说与别人听的,更何况是不熟之人。

    “向兄弟,说说无妨嘛,就当喝茶聊天了,说不定老朽还可以帮你出出主意呢!”

    向枫看着这老者慈眉善目,出口不俗,猜想他兴许是个老秀才,于是也不再有所顾忌,就把他来此地的缘由前后讲了一遍。

    “这帮羊狠狼贪之辈,我大明迟早要毁在这些人手里!”听完向枫的讲述后,老者愤然地说了一句。

    向枫叹了口气说:“我本来也只是试一试,并不指望衙门真能替我们做主。”

    “向兄弟,老朽和这兴国州的程知州还有几分交情,要不要我去打声招呼还你个公道?”

    向枫又朝老者一揖道:“多谢老伯的好意,不麻烦你了。所谓公道,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知州大人来说,最后能让殷安礼陪几两银子给我家高叔,那便是主持公道了。可这是真正的公道么?那殷安礼之流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底层庶民照样无处申诉。老伯,我不是说官官相护,只是看事的角度不同而已——能按律断案不偏不倚那便是公道,可惜没有几个当官的能真正做到……”

    老者听得有些入神,点头说道:“向兄弟之言新颖犀利,有些话老朽还从未听过,很不一般呀!实不相瞒,老朽我也是做过官之人,一向勤于文而疏于政,对百姓之官司,向来主张以和为贵,能调解便调解,非不得已不予惩治。如今看来,老朽当年断案之法,也是不能服众的。”

    向枫没想到这老者竟然是官宦之身,连忙说道:“看得出来,老伯当年肯定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百姓之诉讼,得看其性质,邻里之争是完全可以调解的,而且效果更好。我方才那些话未经熟虑,不妥之处莫要怪罪——敢问老伯如何称呼?”

    老者呵呵一笑:“你说得很好。今日只是我俩私聊,也没有外人听到,不必拘谨——哦,老朽姓吴名国伦,字明卿,就是这兴国人,当年我等几人受严党迫害,老朽辞官回此地养老了,今日与向兄弟一见,很是投缘啊!”

    向枫搜索着脑海里的记忆,对吴国伦这个名字很陌生,不过他所说的“严党”,那应该是指严嵩他们了。

    向枫站起来朝吴国伦躬身一揖:“晚辈虽然未听过老伯的大名,但一看便知你老应是饱学之士,而且宅心仁厚,乐于助人!”

    吴国伦听了又是呵呵一笑,说:“坐下坐下。你也莫要太高看我了,老朽平日里只是喜欢弄点文墨而已,徒有虚名。你年纪轻轻,又不是本地人,不知老朽理所当然——向兄弟,方才听你之言,好像对律法大为推崇,你对我们大明律很了解?”

    向枫露出一丝窘态,答道:“吴老伯,说来惭愧,我还没读过大明律,但听说它是一部顺应民意的法典。”

    吴国伦“哦”了一声,接着问道:“那你对法治如何看?”

    向枫想了想后说道:“我们大明秉持重典治国,既然是法典,那社会各阶层的人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会在法典里明示,让人人知法守法。一部好的法典,不仅保障达官贵人的权益,也要保障代表大多数的庶民的权益,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稳。历朝历代,再底层之人,总得有个说理申诉之地,遇事不能只靠几个青天在堂,只要人人按律办事而不是以言代法,那人人都是青天了。人人是青天便是无青天,这天下无青天,便是万民之福!”

    “说得甚好!甚好!”吴国伦听了双手一拍,“老朽我向来尚德不尚法,今日受教了!向兄弟谈吐不凡,思路开阔,敢言天下先,让老朽佩服。今日听你这一席话,不禁让我想起一位故友,他常有惊世骇俗之言,呵呵!”

    向枫好奇问道:“吴老伯,你那位好友是......”

    “他叫闻照庭,字亮之,是一位奇人,现住黄梅西山。他日有机会,一定帮你引见一番。”

    壶里的茶早已喝干,吴国伦付了茶钱后,兴致盎然地拉着向枫走出了茶馆,两人又在路上说了好一阵子话。得知向枫当前的窘境,吴国伦要赠以银两,向枫万般推辞谢绝了对方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