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多少事
繁体版

第一九六三章 杀人要讲究法律

    如今北方的道教,在杜英的授意、郗愔这个道学大家的亲自操控下,已经向着后世全真教的宗旨发展。

    对于如今江左盛行的五斗米道,杜英自然是相对排斥的,因为符箓丹药之说,目前来看只不过是在阻挠社会的发展罢了,什么物理、化学的,杜英已经有了书院和工坊作为底子,并且也在推动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所以直接让书院正儿八经的钻研这些课题难道不是更好么?

    自然也没有必要借助于一群所谓炼丹修仙之人的手,而且他们现在着重炼制的五石散什么的,本来就是在毁坏人的根基。

    至于佛教,则在那甘露寺主持法洁的主持下,积极和西域佛教接触,交流佛法。

    杜英知道此时西域佛教继承自天竺,发展的非常完善,并且一直有深入中原的野心,历史上也的确让他们做到了,所以想要凭借闭门造车多年的本土佛教拦住他们,不太现实。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

    因此杜英也没有打算拒绝西与佛教,而是让西域佛教和本土佛教合二为一、取长补短。

    历史上那些西域僧人深入中原之后基本上也是一心传道,并因此得到了各国的尊重,杜英对他们还是相对放心的,毕竟能够有决心穿越黄沙大漠前来传道的,和江左那些盯着自己山脚下一亩三分田的和尚,在思想觉悟上还是要高一些的。

    并且,学习、引进、融合,最终化为己有,本来就是华夏文化最大的特点和长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因为是都督府以官方身份背书、支持这件事,所以道教和佛教在北方发展的都颇为顺遂,此时让其南下,也是在情理之中,尤其是主持这些事情的郗愔、法洁还有谯王司马恬,都是江左世家和皇室的老熟人了。

    当然,杜英大概不会让司马恬南下,此时正是削弱皇室的时候,司马恬没必要来刷存在感。

    谢安和王羲之对此都没有意见,杜英在平叛和后续管理上,用的都是江左出身的人,这已经给足了面子、留足了余地,若是会稽世家们还有那些和尚和道士们再不能领情的话,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会稽郡的事暂时先如此,建康这边可已经平定?”杜英接着问。

    “昨夜有世家妄图自南门突围,皆被镇压。”郗超回答,“另外城外东山也有世家意欲闭门自守,不过因为有谢家的帮助,所以我军已轻松控制整个东山。

    所有名单上的罪犯,一个不差,其余不该杀之家眷,今日已着手押解北上。

    大王可要今日将这些人斩首示众?”

    “不着急。”杜英微笑着说道,“昨天的查抄应该收获颇丰吧?这些钱财都是从何而来,是否搜刮的民脂民膏?”

    谢安和王羲之皆是无言,这不是废话么,世家哪一点儿财富不是民脂民膏?这乌衣巷里有几个一清二白的?

    换而言之,不这样做又如何住在乌衣巷?

    “不只是抢掠民财,而且还有诸多欺男霸女、勾搭成奸、阴谋造反、对大王意图不轨的证据。”郗超微笑着说道,他明白了杜英的意思,“这些罪责林林总总,已足以让这些人罪不容诛。”

    欺男霸女什么的肯定没少做,不过阴谋造反就是有点儿牵强附会了,顶多就是想要联手对付杜英罢了。

    不过这半真半假的,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再加上会稽郡那边一乱,转眼功夫风起云涌,明眼人自然都能看出来,会稽世家和五斗米道以及佛教恐怕早就已经勾勾搭搭,不然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起来这般声势?

    说不定他们真的要阴谋造反,只不过之前未曾察觉罢了。

    “那就好,这新时代已经到来了,乱世眼见得要结束了,可不能说杀人就杀人,要讲究律法才行。”杜英颔首。

    郗超赶忙拱手应诺。

    “不过嘛,对于一些直接敢于挟持陛下、刺王杀驾的,也不用客气。”杜英接着说道,“昨夜作乱禁军的首级,可曾挂在大司马门上?”

    “已在彼处。”

    “这些事情,起因、结果,都要通过报纸和老百姓讲清楚,让他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孰对孰错、孰忠孰奸。”杜英缓缓说道,“可莫要误会了本王的一片苦心。”

    一时,众人表面上都唯唯诺诺,心里皆忍不住感慨于秦王的无耻。

    不过······正是因为秦王不要脸,才能走到这一步,也才能在未来继续坐稳那个位置。

    会稽郡叛乱,显然也打乱了众人的计划,按理说明天就应该准备三请三让第一下了。

    小皇帝已经完全被隔离、控制起来,继续拖下去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现在会稽戡乱,自然不能再有动作,否则一边喊着会稽叛军是逆贼,一边督促小皇帝禅让,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好在杜英也不急于这一时,司马家三代人走的路,自己三年之内能够走完就满足了,现在也正好可以借助摄政,刷一刷名望。

    众人散去后,杜英单独留下了谢安。

    “三叔打算何时启程?”杜英问。

    私下里场合,杜英直接按照家里的关系称呼之,自然也是表示亲近。

    谢安和王羲之现在显然也只是帮着秦王府的属官们熟悉朝政、做好交接工作而已,对于关中新政,他们了解有限,甚至之前还怀有偏见,自然不适合、也没打算继续留在朝堂上,遵守之前的约定,动身前往关中。

    谢安将要配合任群,继续构建关中的监察体系,这虽然是一个得罪人的活,但是以谢安的手腕、心态和威望,还真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任群自己的确撑不起来场子。

    王羲之则会前往书院任教,这也是因为他的身体仍然没有好利索,自然没有余力能够为政务奔波,且琅琊王氏和秦王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谢家那样如胶似漆,王羲之本来就不奢求自己能够得到秦王的信任,人在关中,其实有点儿“自请为质”的味道在其中。

    谢安闻言,微笑着说道:

    “应该就是这两日了,先等等会稽郡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吧,说不定还需要余同右军出面。

    大王有意想要更迭整个朝堂,但也不能急于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