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那些事
繁体版

白居易拜谒顾况

    779年,唐代宗李豫去世,唐德宗李适即位,年号建中。

    唐德宗即位后,一心想要重振大唐。他启用杨炎为宰相,整顿经济,想要实现唐朝中兴。

    可唐德宗治理刚有成效,各地藩镇之乱又起。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生前势力庞大,他所在的成德藩镇不仅是河朔三大叛镇之一。

    再加上河北地区的几个节度使互相结为军事同盟,朝廷一时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

    781年,李宝臣死后他的儿子李惟岳按照惯例,向唐德宗请求继承自己继承父亲节度使的职位。

    可一直想要削藩的唐德宗另有打算,他看李宝臣才去世不久,成德镇内部局势不稳。

    想借此机会削弱藩镇势力,派遣朝廷官员去治理成德藩镇,于是拒绝了李惟岳继承父职的请求。

    唐德宗想法虽好,可没有考虑河北藩镇的实际情况。

    李惟岳请求继承成德节度使职位未果的消息传出,魏博节度使田悦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也坐不住了。

    他们看出唐德宗的削藩意图,为了保证自己藩镇节度使的位置能够代代相传,纷纷调兵遣将,举兵支持李惟岳与朝廷抗衡。

    大战一触即发,唐德宗四处征调军队。

    他不仅从其他藩镇调兵,甚至还派出了禁军神策军,目的就是扑灭河北的叛军。

    在唐德宗的命令下,和李宝臣向来不和的幽州平卢节度使朱滔,也趁机出兵成德,抓住机会痛击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

    朱滔先是收买了李惟岳手下大将张孝忠,接着又在战场上命人提前绘制大象等图案,拿到阵前挥舞大喊。

    李惟岳军队的战马受惊,因此溃不成军。

    李惟岳麾下的另一员大将康日知见局势不妙,也投靠了朝廷,李惟岳势力受到了重创。

    李惟岳处境艰难,没想着如何笼络人心,反倒开始疑心下属,尤其是与他有亲戚的大将王武俊。

    王武俊处处受到提防猜忌,一气之下杀了李惟岳,带着李惟岳的首级投靠了朝廷。

    本来帮助李惟岳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也被朝廷大军围困在自己的地界上。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则病逝,他的儿子李纳暂时掌握军队,但也不敌不过朝廷的军马。

    胜利似乎近在眼前了。不过,就在这时,唐德宗做出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决策。

    唐德宗看到李惟岳的首级后大喜过望,觉得平定叛乱指日可待。

    唐德宗将成德的土地一分为三,分别让王武俊、张孝忠和康日知三人统领。

    同时再派朱滔攻打李纳,想要把淄青节度使的权力也一并削弱。

    唐德宗以为自己能够一举两得,既分割藩镇势力,又能安抚降将。

    不过,实际发展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投降朝廷的王武俊觉得,自己杀了李惟岳,为朝廷立下了头功。

    如今不但没能接替李惟岳执掌成德藩镇,地位却与其他功劳没自己大的人平起平坐,心中很是不平。

    朱滔也对朝廷很不满意,他觉得自己打仗没得到多少好处,要是其他藩镇都被削弱,那接下来受威胁的就是自己了。

    想到这里,王武俊和朱滔联合起来加入叛军,与朝廷抗衡。

    如此一来,双方实力来了个大洗牌。

    更要命的是,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随后加入叛军,几大藩镇联合起来攻城掠地,朝廷一时之间难于抵抗。

    为了尽早平叛,唐德宗赶紧调兵增援,其中被征调的就有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的五千名士兵。

    因为当时军情紧急,士兵们不得不冒着雨雪前行,他们一路跋涉艰难,来到了长安脚下。

    泾原士兵都是知道自己要去战场上搏命,想在出征前得到朝廷丰厚的赏赐。

    可此时战争损耗太大,朝廷财政难以为继,发不出来多少军饷。

    五千多名士兵当场翻了脸,索性进攻长安。

    唐德宗听闻泾原士兵叛变,被迫逃出长安,暂时驻扎在了兴元府。(今陕西汉中)。

    784年,迫于压力唐德宗赦免叛乱藩镇,颁布大赦诏书,不再削藩。

    这场“建中之乱”让唐德宗削弱地方藩镇的尝试彻底失败。

    从此他再不信任藩镇将领,重新启用宦官,由宦官掌握神策军军权,也为唐代中晚期宦官乱政埋下了伏笔。

    787年(贞元三年),未来诗坛大咖白居易到长安游学。

    期间曾去拜谒过当朝名士,时为著作郎的顾况。

    而本书的故事便从这诗魔白居易开始。

    白居易的名字出自《礼记》,书中有言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其意为君子安居现状等待天命,小人铤而走险以获得非分的东西。

    在白居易很小的时候,由于战乱他父亲便把全家迁往宿州(今安徽)符离县安居,白居易便是在此度过的童年。

    白居易的父亲叫白季庚,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那个女子即是白陈氏。

    \t结婚那年,白季庚四十一岁,而白陈氏仅有十五岁的样子,两人年龄的差距足有二十六岁。

    \t白季庚和白陈氏,还有另外一层关系。

    白陈氏是他姐姐家的女儿,两人是舅舅和外甥女的关系。

    \t乍一听这是乱X,哪怕是在开放的唐朝近亲之间通婚也是不被汉族礼教所允许的。

    但白家其实是匈奴人所以一切也说得过去。

    当然就像李贺要自称唐诸王孙一样,白居易也为自己找了一个显耀门庭的祖宗。

    自称“白氏芈姓,楚公族也”,说其高祖是北齐五兵尚书白建。

    那日白居易穿过长安的大街小巷来到了顾府,可没想到门前竟然排起了长龙,这些都是来巴结顾大人的。

    顾府门前不断有人进出,过了许久才有管家念到“白居易”的名字。

    白居易见到顾况先是一顿行礼,而顾著作郎见惯了此只是将注意力放在了白居易呈上的诗作上。

    顾况一看“白居易”这名字,当即调侃道:“这京城的米价很贵的,要想在此生活可不容易啊!”

    他这话说的一点毛病没有,要在京城混没点真才实学是行不通的。

    顾况很快看起了白居易写的这篇《赋得古原草送别》。

    谁知读完最后四句后态度一百八十点转弯,当即语重心长的对白居易说。

    “你能写出如此精美的诗句,呆在长安,是没啥困难了。”

    随后两人又是一波商业互吹,白居易拍马屁说。

    “顾大人红叶传情的那段佳话我早已如雷贯耳……”

    顾大人说。

    “你刚才那首诗也是佳作,以后恐怕前途无量啊……”

    而顾况也是爱才之人当即答应待会便在朋友圈帮白居易宣传作品。

    果然没多久白居易在长安就声名鹊起了。

    而白居易总算是达成了此次游学长安的目的,十六岁的他可谓是年少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