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繁体版

第五百三十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直到进入这个圈子后。

    李多鱼终于明白了,自己讨厌的不是关系户,而是因为自己不是关系户。

    只要有关系,做事确实很方便,且没有小人给你卡脖子。

    想起以前,自己关系还没做开时,去报个案,门口的小同志都能恶心你一小会。

    其实在这个年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更加的普遍,要想办事情,靠的全都是关系。

    要想在这个年代混得好,就不能拿前世的观念来对比,如果觉得自己重生了,就可以不按规矩办事。

    那下场百分百就是碰一鼻子灰,有技术都没地方给你使

    台风过后的这些天,不少渔民都出海捕鱼,鱼获相当不错。

    只要有鱼的话,几乎就是一整船,连带着平常都很少抓到的龙虾也变多了。

    赵家兄弟在西甲礁那里,抓到了一条大鲈滑,跟李多鱼当年抓的差不多。

    可现在价格却贵多了,那条大鲈滑,他们两兄弟卖了将近一百五。

    那些没有渔船的村民,最近这些天则在积极参与灾后重建,那些塌掉的房子,大多都给重新修好了。

    有的是自己修的,有的则是请人帮忙,至于那些掏不出钱维修房子的老人。

    村委会这边也会给与一定的帮助,先借钱给他们,等以后经济稍微好点,再还给村委会。

    滩涂那边,原本被台风吹上岸的毛竹桩全被清空了,不到两天时间,就被当地村民给搬空了。

    大多都是拿回去当柴火烧,有些渔民捡了一些相对好点的,拿去做渔排。

    这段时间,大竹村运了十几船毛竹到担担岛来,大多都被李多鱼给消化掉了。

    现在滩涂那边,又重新插上了毛竹桩,这次的毛竹桩更大更粗,且插得更深。

    老李则带着一大帮人在废弃的鳗鱼厂那里粘生蚝。

    拖拉机没过一会,就把一整船的生蚝拉到这里来,还是跟以前一样,要把蚝苗撬下来,然后用水泥粘在蚝苗上。

    由于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南日镇那边不少养殖户跑到担担岛来取经。

    经过这次惨痛教训,这些养蚝户决定放弃用水泥柱养生蚝了,也打算学李多鱼用绳吊的方法来养殖。

    虽然那个李主任说,可以随便看随便学,可他们也不好意思真的白学。

    刚好李多鱼的生蚝田正在拆蚝苗,南日镇过来的这三十多个养蚝户就跟着一起帮忙了。

    有他们帮忙,李多鱼也省了一笔不菲的人工费用,只有几个是需要付工资的,朱秀华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她虽然不是闽龙的员工。

    可那些外包的话,她几乎都是有份的,收海带的那一个月,她工钱都拿了上百块。

    按她的话来讲,累是累了点,但赚的一点也不比在海欣的少,最重要的是,不用受气。

    而这个撬生蚝苗,她早就已经很熟练了,状态好的话,一个人一天能撬两拖拉机蚝苗。

    撬个半个月,少说也能赚个七八十块。

    老李见她撬得那么快,忍不住皱眉说道:“撬得仔细一点,别浪费蚝苗了。”

    可能是在海欣经常被骂的缘故,老李说她时,朱秀华也不顶撞了。

    “好的爹,我再检查一遍。”

    见儿媳态度变得这么好,老李都有些不适应,甚至有点反应不过来,这应该是他们家第二个转性子的人了。

    李多鱼跟陈元素见面后的第三天,一艘三十多米长的运输船开到了新码头那里。

    新元水产公司来担担岛收海带了,趁着天气好,大家纷纷拉着板车,将一车车海带往新码头那里运。

    而当大家得知,李主任跟对方有签订协议,今年海带的收购价格还是按去年的来,一个个都乐开了花。

    尤其是那些海带泡水的养殖户,感动到都快哭了,差点就抱着李多鱼的脸亲起来。

    “有人带头就是好啊。”

    “那还得看谁带,要是换成别人的话,说不定会把我们带到坑里去。”

    “你们是在说上岐村吧。”

    “知道就好,别说出来,前两天我去赶圩时,他们村的人脸色都非常的臭。”

    可也有人担忧道:“老曾,明年你家的海带可别再泡水了,不然今年要是被你们影响到了,说不定明年海带收购价格就降低了。”

    老曾也很无奈:“你以为我们想泡水啊,谁能想到仓库的屋顶塌了,就塌在我家海带上面,早知道,就让你们先放进去。”

    “哈哈哈。”

    几家欢喜几家愁。

    浪奇村由于没跟新元水产公司签协议,价格就没那么好了。

    几个海带养殖户皱眉道:“张支书,咱们村怎么没跟新元水产签合作协议啊。”

    张东升眉头紧锁,叹气道:“现在的新元水产已经不是以前的新元水产了,我是想跟他们签合作协议的,可人家不理我们啊。”

    自从吞并掉榕城联合经销公司后,榕城水产这一块,目前几乎是新元水产说的算。

    只要他们愿意的话,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操控水产的价格。

    今年海带还没收那会,张东升就去了一趟新元集团,结果连陈元素都没见到。

    去年他们内部斗争,还有收购榕城联合经销公司时,这小丫头还亲自登岛给他送过茶叶。

    可才半年不到,自己居然连跟她坐下来泡茶的资格都没有了,想见她的话,还得专程预约。

    还是李多鱼那小子鬼精,早早就跟陈元素签了协议,今年的干海带还是按一块钱收。

    有位养殖户说道:“张支书,担担岛的收购价格那么高,咱们头等菜不是还要做出口吗,干脆把二级菜跟毛菜一起卖给那个李多鱼。”

    张东升摇头道:“你想太多了,那个李多鱼跟陈元素是穿同一条裤子的,怎么可能会让我们钻这个空子。”

    “穿同一条裤子?”在场的人都瞪大眼睛,这个信息量有点大啊。

    张东升嫌弃地看着他们:“打个比方懂不懂啊.担担岛跟新元水产现在正是合作的蜜月期,那个李多鱼是不可能帮咱们的。,依我看啊,那个新元水产那个老板,就是故意敲打咱们的。”

    说起来,这事也怪不得别人,当初陈元素跟安经理斗法时,他们村就没有坚定站在陈元素这边。

    这也是他跑了好几次,都没能跟新元水产把合作协议签下来的原因之一。

    不过,他还真有听说,那个陈元素私下跟李多鱼的关系确实不错。

    可惜这个李多鱼婚结的早,不然他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让浪奇村跟下沙村成为亲家。

    几个海带养殖户叹气道:“可要是按这个价格的话,咱们今年可能会少赚很多钱啊。”

    “有赚钱就已经不错了,总比烂在海里面的强。”张东升叹气了声,可跟上岐村比起来,已经不错了,哪怕价格不是很高,可今年大家至少都赚到钱了。

    他这么一说,大家忍不住感慨了起来,跟担担岛确实没法比,可跟上岐村比,确实好太多了。

    张东升对着村会计问道:“海带卖掉后,咱们村重新统计一下,今年有多少个万元户,希望不要差下沙村太多。”

    上岐村这边就有些鸡飞狗跳了,海带养殖户直接跟收海带的吵了起来。

    “这个价格也太欺负人了吧,担担岛的二级海带干都有一块,怎么到我们这,就只有四毛,这也差太多了吧。”

    收海带的经理嫌弃道:“也不看看你们这些海带什么品质,全都是沙不说,还到处破破烂烂的,四毛已经算很照顾你们了,你们这个品相的最多就只有三毛。”

    几个养殖户坚决道:“最少五毛,不然我们就自己到菜市场去卖。”

    经理冷笑了声:“你们最好想清楚了,就你们这个品质,你们自己卖的话,我们还真省了很多麻烦。”

    这位经理说完就要走,上岐村的村支书赶紧把他拦下来,好言相劝道:“刘经理,他们土包子说话不好听.要不你跟上面申请下,看看四毛半行不行今年我们村真的很不容易,海带一半以上都没收起来,大家都亏了很多钱。”

    刘经理叹道:“唐支书,你们的情况我们早就了解了,我也想给你们多开点价格,可实在没有办法啊。”

    刘经理抓起一条海带来:“你们村这个海带,沙子又多,我们收购回去的话,还得重新清理,且卖相也不好看,跟担担岛的海带完全没法比啊,说难听点,你们这些海带在咱们沿海卖不动的,只能卖到内地去。”

    一说到担担岛,上岐村的养殖户瞬间就炸了,有人甚至忍不住碎碎念起来。

    “麻蛋的,搞那么好干嘛,搞得我们都不好卖。”

    “你们说,李多鱼那小子是不是跟这个公司的女老板有一腿啊,怎么那么照顾他们啊。”

    “以后不让他们村的渔船,来我们附近海域捕鱼了。”

    有个村民感慨道:“我听说了,那个李多鱼把七星湾都给租下来了,现在七星湾都是他们的了,以后咱们要是想去七星湾外面的海域养海带,说不定还得经过那个李多鱼同意。”

    “卧槽啊~”

    而最让他们难受的是,担担岛今年又赚大钱了,而他们上岐村今年亏大发了。

    今年他们村也养了非常多海带,原本还觉得今年又能多出来四五个万元户,现在好了,一个台风让村里面多出来四五个“万元负”。

    见刘经理这么强硬,唐文昌纠结了会,看了眼村里的海带也不禁露出了苦笑了。

    品相确实很糟糕,自己去卖的话,也不一定能卖出好价钱,说不定还要被拿去跟担担岛比。

    到时候,就更加丢脸了,还不如卖给这样的大公司,他们可以连同其它干货一起运到内地去卖。

    “行吧,那就按刘经理的价格来。”

    见村支书也无法说服这个刘经理,那几个海带养殖户眼神都无光了,也不知道今年,还敢不敢继续养海带。

    两天的时间,担担岛的海带就全卖完了,剩下的头等菜则会跟着鳗鱼一起出口。

    鳗鱼厂虽然被吹垮了,但好在鳗鱼都没啥事,目前都还非常的健康。

    可能是有经验的缘故,今年的鳗鱼养殖并没有像去年那样手忙脚乱了。

    二哥每天都会检测鳗鱼塘的水质,鳗鱼厂虽然没了,可这几天重新搭建了间竹屋。

    天天都睡在鳗鱼厂这边,不知道为啥,就是非常怕回家。

    现在的他,又变得唉声叹气,非常期待二嫂能去哪里出差上班去。

    除了检查水质外,李多鱼在每口鳗鱼塘随机挑选了几条幸运儿。

    先是检查了下外观,确定没有犯病,接着检查腮部,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就把鳗鱼身体给掏空了。

    这次李多鱼升级了装备,通过小舅购买了一台水产研究所退下来的显微镜。

    虽然倍数不是很高,但完全够用了,李多鱼用这台显微镜专门来看鳗鱼是不是有感染小瓜虫病的。

    根据他的经验,台风天或者暴雨过后的这段时间,由于外面的水体混入,鳗鱼特别容易感染这种寄生虫。

    而这种小瓜虫病也是养鳗人最讨厌的病种之一,因为没有特效药,一旦犯病,那就代表着折损的多跟少。

    一些没经验的新手养鳗人就经常中招,尤其是土塘养殖的,要是养殖户再粗心大意点,那损失将会非常可观了。

    就比如去年夏天来的比较早,气候也相对不稳定,李多鱼就着了小瓜虫的道,虽然及时补救了,可还是折损了四分一的鳗鱼。

    在这个鳗苗不值钱的年代,折损四分一还是可以接受的,可要是在前世,鳗苗占了养殖成本的一半,折损四分一的鳗鱼,那就等于一整年白干了,要是超过一半的话,那就是妥妥的要亏钱了。

    李多鱼检查完后,也没有浪费,将这三十多条被掏空内脏的健康鳗鱼打包起来,打算回去做烤鱼。

    虽说鳗鱼要再养一个多月才能达到出口的标准,可现在口感也是不错的。

    大有大的好。

    小有小的妙。

    鳗鱼小小的也非常的好吃,这时候刺更少更细,甚至可以完全忽略不计,连图图这样的小孩,也可以随便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