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繁体版

第七百六十四章中燕

    在八九十年代,沾染了洋墨水的合资企业,是华夏企业界的超级明星。

    中燕也不例外,先后被评为京城市先进企业和明星企业。

    1990年这家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1991年被内阁纳入国家大中型企业,紧接着又被评为国家级明星企业。

    等魔都股市成立后,中燕也拿到了上市指标。

    可惜跟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改开的深入,物质的极大丰富。

    八十年代的卖方时代,到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买方时代。

    中燕虽然有着上市公司的华丽外壳,但内部的管理还是当时国企僵化的老一套。

    所以到99年的时候,便彻底陷入了困境。

    生产的羽绒服、羽绒被等产品大量积压,公司管理层对此一筹莫展。

    二弟放心,以后我吃干的,就绝不让你喝稀的。”

    在此期间,争夺京城中燕控制权的京城国合,眼看背刺无望,就把手里全部的中燕股票卖给了中经国际租赁集团。

    不过夜路走多了终会遇到鬼。

    鲁迅曾经说过,强龙不压地头蛇。

    浓眉大眼,人畜无害的京城国和之所以愿意加入中燕这艘破船。

    “大哥,以后公司就交给你了。

    拿到多数股的中经国际,志得意满的想要迎娶,表面看起来盘倩条顺的中燕控股。

    把中燕这个壳资源一卖,赚个快钱。

    一番极限拉扯后,中燕集团拿到了京城中燕的实质控制权。

    所以。

    而中经国际通过收购原股东的股份,最终持有京城中燕42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多累啊。

    “这個方泽平倒是个人物。”徐良笑道。

    一番操作,把中燕榨干了。

    普遍而言,像这种企业,大概率会走三条路。

    徐良笑了笑,在商界,小人比老实人更容易生存。

    拉着中经国际的老板梁时吃饭喝酒,外加天上人间七日游。

    一通忽悠下来,效果爆炸。

    不仅以京城中燕的名义担保银行贷款,还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挪用,为京城中燕增加了1.15亿的债务。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经国际老板涉嫌金融欺诈而被刑拘,中经国际随即倒闭。

    并同意第一大股东京城中燕实业集团转让3800万股国有法人股给京城国合。

    第二,引入新股东,对企业进行从里到外的改造。

    口水仗很快演变成了对簿公堂。

    梁时把胸膛拍的咣咣响。

    第三,直接卖掉。

    这种事好说不好听。

    “他就是只会耍阴谋诡计的小人,在企业经营上给您提鞋都不配。”吕慧鄙夷道。

    没签合同之前,你喊我义父。

    虽然已经掏空了中燕控股,但也没打算就这么放弃。

    从他嘴里套到话的方泽平,小脸一扭,一纸诉状把梁时告上法庭。

    轻松且愉快。

    就在他觉得自己这位刘皇叔终于碰到方二弟的时候。

    但卖了3800法人股后,变成二股东的中燕集团不干了。

    没门。

    而且,你不想着怎么拯救公司也就罢了,怎么还打算连盆都给端走呢?

    可从来没想着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但中燕集团的老板方泽平是个茅坑拉屎脸朝外的黑汉子。

    第一,破产。

    为了平稳过渡,平谷县放弃了引进外资的想法,选择了原股东京城国际经济合作公司来进行重组。

    合同签了,你告诉我你想当吕布!

    可惜中燕集团也是TM渣女。

    2003年,方泽平被法院以金融诈骗,非法侵吞国有资产等罪名判处无期徒刑后,德隆才彻底拿到京城中燕的实际控制权。

    为了避免退市,把屯河集团旗下的三维棉纺公司,以及疆省40万亩棉花种植园并入京城中燕。

    2003年结束,中燕控股创造获得了4578万华夏币的主营业务收入,自从99年后,第一次获得了正向盈利。

    到了2004年,德隆又把旗下一块优质资产,天一实业并入中燕控股。

    提到天一实业,就不能不说一下唐万里。

    他虽然不是什么天才的企业家,但却是一位优秀的实干家。

    &t;divtentadv>作为疆省土生土长的本地土著,他很早就把德隆实业的未来放到了疆省丰富的棉麻资源上。

    所以等伊犁有3家亚麻企业面临破产的时候,老唐果断出手。

    拿出两个亿收购了这3家企业。

    疆省政策上的支持,再加上3家企业现成的市场、生产工艺、产品通路等意味着一个现成的产业种子。

    就这样,疆省伊犁天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

    唐万里迈开了推动德隆系进入纺织业的第一步。

    2002年9月,老唐又与喀什地区供销社签订协议,以整体收购整合的方式,一口气吞下喀什地区10个县棉麻和棉纺织业及新兴的纺织有限公司,开始进入XJ棉纺业。

    经过两轮企业注资,德隆旗下的纺织业体系,已经拥有了华夏最大的亚麻种业公司培育新的优质亚麻种系。

    以及麻种植、麻加工、麻纺、棉纺、毛纺等大纺织业的基本构件。

    如果仅仅坐到这里,老唐的格局跟国内那些从草莽中崛起,喜欢横向并购扩充企业的土豪们几乎没什么区别。

    但老唐或者说德隆,之所以能把企业做成行业前列的巨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实业发展策略。

    天一实业的发展最能体现德隆在这方面的格局。

    唐万里深知这些被他收购的毛纺厂、亚麻企业之所以倒闭,很大的原因就是管理上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太差。

    以及亚麻种子和棉花种子质量也不如发达国家。

    所以在综合考察后,德隆收购了德国一家拥有150年历史的亚麻企业希尔泰克。

    收购成功以后,德隆不仅获得希尔泰克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还通过这个企业的品牌和营销网络,获得了国内亚麻原料及产品,通往欧洲的通道。

    通过技术改造,天一实业2003年便完成亚麻种植20万亩,长麻4400吨,亚麻纱1700吨,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2864万的卓越成就。

    2003年,德隆又追加投资3.2亿华夏币。

    按比例分摊在亚麻种植、麻纤维生产、荨麻纺纱、荨麻坯布、亚麻纺织厂上。

    2004年年底,这些投资完成后,天一实业在亚麻业务上的营收暴增到5.5亿华夏币,并获得了利润1.16亿华夏币的净利润。

    再加上天一棉纺等子业务。

    截止2004年年底,天一实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48亿华夏币,净利润1.53亿华夏币。

    是国内最大的亚麻企业。

    并在棉纺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但。

    再好的企业也抵不过德隆的骚操作。

    不仅把天一实业账上的现金全部借走,还操控天一实业从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更骚的是让他为德隆旗下的关联公司做担保。

    这一套操作下来,直接让天一实业背上了3.2亿华夏币的债务。

    一家好好的公司,就这么被债务压垮了。

    事实上,天一实业也是德隆旗下绝大多数实业公司的写照。

    可以说,除了老三股之一的合金股份,德隆大多数实业公司发展的都很好。

    甚至合金股份也在2004年步入了正轨。

    这也是德隆集团能够惹来那么多国内外饕餮们觊觎的原因。

    庞大的债务下,隐藏的是一块块黄金。

    放下资料。

    “德隆对中燕控股的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的非常清晰,也具备极大的可行性。”徐良道。

    吕慧认同的点了点头。

    根据德隆对中燕的整改计划,会逐渐把天一实业的亚麻产销业务,屯河聚酯公司并入京城中燕。

    并打造一个以生产棉麻、聚酯、合成纤维为主的材料公司。

    然后在逐渐扩展到成衣制造等下游领域。

    成为横跨原材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现在屯河聚酯和天一实业都已经跟中燕合并了。

    接下来就是成衣制造。

    “徐总,泰华集团旗下的服装业务,发展的很不错,2004年创造了2.7亿华夏币的营收。

    我觉得,完全可以把这部分业务跟中燕的业务结合起来。

    泰华服装业务负责设计,中燕则负责加工。

    这样就能打造一个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加工,最后销售,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

    甚至,我们还可以促成中燕跟汉华的合作。”

    “汉华?”

    吕慧点头道:“国内目前已经出现了个人品牌的服装初创公司,只是数量较少。

    汉华的风投部门可以跟一些衣品不错的明星,以及成名的设计师合作,帮助他们打造个人品牌。

    然后中燕提供来样加工。

    这样,在泰华服饰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也不至于浪费产能。”

    徐良微笑道:“还有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