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我怎么就成了节奏大师呢
繁体版

第192章 辽国皇后

    搞事生,搞事死。

    生命不休,搞事不止。

    这是全冠清的人生信条。

    只要能搞事,没带怕的。

    原著中,杏子林里,康敏和徐冲霄没来之前,他独自对抗乔峰,怂过吗?

    那一番慷慨激昂,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

    所以,为了搞事,进个辽国皇宫算什么?

    三天后,他换了一身怜人的衣服,跟着赵惟一走进辽国皇宫。

    宫门前的搜检根本就是虚应其事,守卫都知道赵惟一乃是皇后跟前的红人,哪敢得罪?

    得知全冠清是赵惟一的师侄,身上也没有带违禁、危险的东西,便顺利放行了。

    看来这辽国腐化的速度,似乎比大宋更快啊!

    全冠清绝对自信,进大宋的皇宫不会比这容易。

    两人在太监的引领下一路向后宫行去,不多时就到了皇后的寝宫。

    “启禀娘娘,赵怜官到了。”

    里面传来一道慵懒、清冷的声音,格外悦耳。

    “让他进来吧。”

    赵惟一的心始终都是绷着的,就怕事情暴露,又怕全冠清初次进宫懵懂犯错。结果全冠清老神在在,就跟进了公园似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紧张。

    得到赵惟一的示意,便跟着一起进入了殿内。

    面见贵人,赵惟一十分谨小慎微,一路低着头进去。全冠清胆子却很大,偷偷抬眼瞧去。

    只一眼,不禁浑身骚动。

    他满以为,既然是皇后,自当高贵雅洁,气质端淑,有凛凛居上之威。

    可这位辽国皇后,竟然斜着倚靠在矮榻上,只穿着一身单薄的轻纱,以至于玲珑玉体若隐若现。

    更过分的是,一双玉足不着鞋袜,毫不避讳生人,轻俏地一点一点的,以至于指甲上的豆蔻鲜艳欲滴。

    果然是蛮夷女子,到底不如汉家在乎礼教大防。

    听到脚步声,辽国皇后转头看来,恰好和全冠清的目光对上,两人同时一愣。

    辽国皇后意外的是,赵惟一竟然带了陌生人来,还这般俊俏。

    辽地可没有如此俊美的男子,着实让人怦然心动。

    全冠清发愣的是,这个辽国皇后的面相非常诡异。

    要说五官气质嘛,美丽无双是绝对的,更且有仙神绝尘之像。想来此女名叫萧观音,果然人如其名。

    可更绝的是,在这如同观音菩萨高洁之韵下,偏偏又带着无穷无尽的魅惑,简直就像是仙子和妖女的混合体。

    世间竟有如此尤物?

    两人对视一眼,随即错开,萧观音缓缓坐起,轻纱曼妙之下,愈发飘渺。

    “赵怜官,此人是谁呀?”

    刚才发生了什么,赵惟一完全不知,此时已经跪在了地上。

    “启禀娘娘,此乃微臣师侄,特从南朝习了新式唱法,想要献于娘娘。”

    “哦,新式唱法?南朝来的?”

    果然一听说这个,萧观音登时露出好奇之色,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已经结婚生子的妇人。

    全冠清学着赵惟一的模样拜倒。

    “草民曾游历南朝,见闻南朝新式唱法,与我辽地格外不同。听闻娘娘素喜雅乐,不敢敝帚自珍。”

    听着全冠清这文绉绉的腔调,萧观音就格外喜欢。

    “那好,今日就听听这南朝的新玩意儿。单登,给两位先生赐座。”

    站在萧观音背后的侍女上前,给赵惟一和全冠清安排了座位。

    “微臣这就为娘娘演奏。”

    赵惟一将古筝放好,调好了弦,顺畅地弹奏了起来。

    后世的《水调歌头》的唱法,虽然很新奇,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玩音乐的人来说,谱曲也不是什么难事。

    随着旋律,全冠清向萧观音再次施礼,然后缓缓开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一出来,萧观音登时就迷醉了。

    事实证明,这种后世经过无数考验而得到认可的唱法,想要俘获古人的心也不是难事,毕竟那可是一个音乐集大成的年代。

    能在那个时代都世代传颂的名曲,到任何时空都不会逊色。

    大殿之内,此时安静无比,不但萧观音,四周的侍者也都成了全冠清的歌迷,甚至还有人闭着眼睛陶醉起来。

    直到一曲结束,依旧久久无声,令人回味无穷。

    特别是那些宫女,此时再看全冠清,目光里已经春意盎然。英俊帅气,歌喉了得,已经让她们变成了迷妹。

    “唉,南朝风华,果然不同凡响。恨只恨生在北国,不能和南朝才俊切磋。”

    全冠清这一唱,让萧观音愈发惆怅,幽幽叹叹之中,颇有自怨自怜之意。

    看到她的做派,全冠清也不禁有些明白了,为何帝后之间的矛盾那么大?

    政治利益的冲突是一方面,夫妻二人的兴趣爱好也完全不在一个点上。

    耶律洪基是个破坏动物保护法狂魔,整日忙着弯弓射大雕,根本没有什么艺术细胞。

    而萧观音呢?

    文青之毒深中,无法自拔。独守空闺之下,最不满意的就是没有一个知己。

    看来赵惟一帮她写的那些诗词,也未必不是她的心声。

    “听闻南朝的小苏学士作为使者,如今就在上京。三苏皆当世大儒,诗词大家,皇后娘娘自当可以一会。”

    全冠清引导着话题。

    果不其然,说起这个,萧观音重回喜悦。

    “你怎知本宫后日要陪同陛下宴请南朝使者?”

    全冠清心说我哪儿知道啊,纯粹是随口恭维罢了。不过你既然提供了情报,那就要好好利用了。

    “皇后娘娘才情乃我大辽之首,与小苏学士切磋,正好可以让他们南朝的人好好看看我大辽的文华气度。”

    萧观音可没有他那么自信。

    “小苏学士的诗词文章,哀家也是读过的。只怕我大辽集合所有才智之士,亦难以抗衡。输了才情没有什么,弱了我大辽国威,只怕陛下会不高兴。”

    是的,耶律洪基这个人最重面子。后日的欢迎宴会上,无论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