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太子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四章 黑暗丛林

    沈廷扬此人说来颇为有趣。

    他家境富有、为人慷慨、崇尚侠义,但与此同时他又好谈经济之学,辑《海运书》五卷以上。

    崇祯十三年时,他曾为解决南北运输问题而建造海舟,之后又于六月初自淮安出海,仅用一旬便抵达天津。

    其后又历经数个官职,但实际差遣大多却都与水运舟船相关。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罕见的技术性官员。

    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特长并不在战阵之间,所以并未能在清军渡江之时发挥什么作用。

    否则仅凭足以碾压清军水师的实力,恐怕多铎想要渡过长江却也不会那么容易。

    话到这里却也不得不提一嘴崇祯年间的大明内河水师。

    许是受着郑家舰队的影响,崇祯中后期时大明内河水师便已摒弃了传统的水战模式,改为以侧舷炮轰击敌人。

    甚至应天工部还曾仿照闽海战舰造过配备有十门红夷、八门百子的江防炮船。

    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强大的内河水师并未能对清军灭亡南明产生太大影响。

    这不得不让人感慨,武器装备再先进却也需人来操控。

    言归正传。

    经过一日一夜的航行,沈廷扬终于带着徐仁爵和三百明军回到了崇明岛,而岛上诸将却也在闻讯之后赶来迎接。

    “这位便是魏国公从弟,是奉监国殿下之命先来与我等勾兑的。”

    “徐仁爵见过巡抚大人,见过诸位将军。”

    “哦?是魏国公从弟啊,年纪轻轻当真一表人才。”

    作为岛上官职最高之人,淮阳巡抚田仰在听完沈廷扬的介绍后便夸赞了几句,可还未等徐仁爵谦虚却听他话锋一转,直接扯到了兵卒身上。

    “这些兵卒却又是何人啊?”

    “先前我们不是觉得打不过***的因由大半都在陆军身上吗?所以我便请监国殿下派了些人来协助我们。”

    “哦~~?”那田仰拉了个长音,随后说出的话便有些阴阳怪气起来:“不亏是袭破镇江的应天军啊,只凭这些人马便打算剿了***?”

    这般说辞,谁都能听出其中敌意,倒也是徐仁爵行事沉稳,不为个人情绪左右太多,若是换成那徐家小的来此,说不得这田仰立时便要真的仰了。

    可话虽如此,作为被监国太子殿下派出来的人,在遇到这等挑衅之时却也不能听之任之,随即徐仁爵便不卑不亢地说了起来。

    “好叫巡抚大人知晓,我应天军战力虽强,但也没到凭这些人马便能剿了多铎的地步,殿下之所以派我们前来,一则应沈大人之邀,二则是为先与各位大人麾下勾兑。”

    听到这话,田仰似有不悦,但片刻之后他便“哈哈”一声,似是对徐仁爵极为欣赏一般。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魏国公一脉再添人才当真可喜可贺啊。”

    “大人过誉了。”

    两人一番应付之后,田仰便看向那些正在下船的兵卒,而徐仁爵也碍着身份不再说话。

    趁着这个当间,沈廷扬似想起了什么一般朝着几人问了一句。

    “可曾得过杭州消息?”

    在应天时,朱慈烺曾对杭州的消息表现得极为上心,所以沈廷扬待双方见礼之后便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

    “不曾,为何问到杭州?”

    “依殿下推断,***极有可能在杭州一线,所以便想让我们打探打探。”

    “打探之事容易,完了让人去吴总兵那里问问便是,沈大人先给我们说说这应天到底是怎么扛过这些时日的。”

    各人操心各人的事,沈廷扬这边才说完,那边就有一个虎背熊腰、满面络腮地军将问出了众人心中疑惑。

    此时崇明岛上的诸人都是淮河一线的总兵官员,他虽因诸镇投降而未能亲见***战力,但对关外数战却也是有过耳闻的。

    由此,也就非常好奇,应天到底是如何挺过***进攻的。

    “鹏翼莫急,待我慢慢说来。”

    一番描述之后,诸人若有所思,而那田仰见兵卒已全部下船便打断了诸将对监国殿下的吹捧。

    “应天将士亦算远来之客,沈大人先让他们安顿下来,晚上我略备薄宴为二位接风洗尘。”

    这本是应有之义,二

    人便也应了下来,但在岛上众人离去之后,徐仁爵却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沈大人,这位巡抚大人先前可是驻兵于淮安?”

    闻言,沈廷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便皱着眉头说道:“那时的情况却又如何能够怪他?如我等这些人不都逃了吗?”

    “大人莫怪,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

    “局势糜烂,如何还能苛责?”

    徐仁爵还待解释,却为沈廷扬打断。

    此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便也不再解释,由着沈廷扬将自己带到驻扎之地。

    半晌之后,沈廷扬离开,而徐仁爵却在思量许久之后终似做出什么决定一般朝正在安顿的兵卒们喊了一声:“兄弟们再辛苦一下,于营地四周筑起女墙,设些警戒。”

    按理来说,崇明岛虽非朱慈烺麾下,但似乎也能算作准盟友。

    徐仁爵这般小心当是没有太大必要。

    可离开之前他曾受过叮嘱,明白隐藏在此行之中的危险,再加上对那田仰往日行径有些了解,所以在权衡一番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小心为上。

    这田仰早年便因贪墨遭过贬谪,在南渡之后亦因争权对史可法处处掣肘,待到清军进逼扬州之时他更以八千兵马直接弃守淮安,坐视扬州陷落。

    当然,单以扬州那时的情形他救与不救都没什么差别,可若将其之前的行径综合考量便能发现此人当是不太可信。

    不管怎样,应天兵卒终还是将女墙垒了起来。

    只是...........

    崇明岛

    田仰住所

    “大人,应天兵马好像在营外垒了女墙。”

    田仰挥了挥手示意兵卒退下,随后他便朝一旁的淮海镇总兵张士仪和义阳王说道:“我说的没错吧,他们若非心怀鬼胎又如何会垒什么女墙?”

    未至崇明岛时,沈廷扬与那虎背熊腰的张鹏翼驻地相近,而田仰则与这张士仪驻地相近。

    如此情形,诸人在相处之时自然也就分出了远近亲疏。

    不过先前因为和哪个小朝廷都没有取得联系,岛上便有些孤悬海外的意思,所以在共患难之下,他们间倒也算是同舟共济、相处融洽。

    可现在情势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打算共奉义阳王为监国的几人却因与应天重新取得联系而有了分歧。

    个人本性也就在此时重新显露了出来。

    “许是......许是应天之兵军纪严些。”

    正当那张士仪还在思量之时,义阳王犹犹豫豫地说了一句。

    和潞王一样,他的本心里其实也不愿当什么监国,所有事情说到底也逃不过情势所迫四个字。

    他知道自己血脉已远,哪怕继位监国却也不会有几人听他号令。

    若真继了监国,不但落不到半点好处,反而还会面临***的围剿,倒不如只顶个王爷的名头寻上一处妥当所在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

    可在这乱世之间,手中无兵便只能任人摆布。

    漫说监国这等大事,便是连他说话却也不一定能得到回应。

    “这兵来得蹊跷。”

    “你也这般想?”

    “还能如何想?”

    “那...........”

    张士仪缓缓说了一句,田仰便如找到知音一般立刻接话,随后二人一问一答待看见满脸疑惑的义阳王才反应过来这里还有一个活人。

    “殿下有所不知。”

    田仰看见义阳王的表情便知他还没搞明白其中关窍,鄙夷的同时却发了些善心主动解释了起来。

    在他们这些人眼中,一切行事都需有规程依凭。

    就如向应天求兵,他们提出,应天应下,之后两家议好细节方才该到派兵的环节。

    可现在他们这才提出,应天便急急忙忙地往岛上扎了根钉子,这不是居心叵测又是什么?

    “难道应天想吃掉我们?可这又是何必?莫非是担心你们拥我监国?”

    “当是如此。”

    “可........可........。”

    义阳王可了半天,但最终还是没能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似也认了田仰的猜测。

    这能算是两家发生误判吗?

    大约算是。

    但究其根源却还得再说深些。

    崇明岛的所作所为当是无错,应天小心一些也是理所当然。

    可在没有一个足够让人忌惮的约束力时,这些行为便很有可能成为对方眼中的居心叵测。

    诸多事情也就一步步变得失去控制,最终演化成一场火并。

    这一点,朱慈烺是没有想到的,越其杰有没有想到旁人却也不知。

    不过事到如今再说这些却也没了什么意义,毕竟忌惮防备都已种下,也只能期望双方能因为由共同的敌人而收束自己的行为了。

    “不劳诸位大人远送,我自己回去就行。”

    “哎~~我看徐二郎酒量不错,莫不如换个地方再喝一场。”

    接风宴席已然摆罢,但张鹏翼似还有些不太尽兴,徐仁爵好说歹说却还不成,若非沈廷扬出言解围,他今夜怕是得喝个二麻才能脱身。

    在返回驻地的路上,徐仁爵脑海中回忆起宴席上诸人的表现,心里却也觉得自己是有些多疑了。

    那位田大人处事让人似有如沐春风之感,那两位总兵大人却又豪爽耿直,两相比较下来倒是沈大人却还显得无趣一些。

    行了一阵,营地逐渐出现在徐仁爵眼中,可随着他逐渐靠近,隐隐约约之间却似看见营地中有许多人影晃动。

    “不好!有人袭营!”

    他刚将眼前景象和脑中记忆联系到一起,酒意立时便散了个一干二净。

    先前受老大人提点,徐仁爵心里便存着小心,可他如能想到前一阵还在把酒言欢,后一阵便会受到袭击?

    “真......真.......”

    此时他已反应过来,什么如沐春风,什么豪爽耿直,说到底却也只是为了让他麻痹而已。

    可为何不将自己直接留下?

    这个念头方在心中生出,立刻便被徐仁爵强行压下。

    随后他自腰间抽出佩剑,转了方向便朝营地摸了过去。

    只是...........

    “降了吧!你们就三百个人,莫再........唔.........”

    天色昏暗,祝建仓本也只打算试上一试,可谁知一箭射出那声音便戛然而止,倒让他怀疑自己的箭术是否已至化境。

    今夜徐仁爵去吃接风宴,崇明岛也未曾冷落他们这些兵卒。

    只是这酒肉好吃,却是难以消化,他们方才躺下外面便响起了哨岗的报警声。

    宿卫营虽披挂慢些,但祝塘少年装备轻便,短剑长弓都是随身携带,报警声响起不过数个呼吸的功夫,他们便都出了营帐朝着将将冲进来的敌军射出了一支支箭矢。

    之后的事倒也没什么好提。

    祝塘少年虽达不到箭箭毙敌的程度,但也甚少落空,躺下三四十个之后,敌人便退出营地在外面喊起话来。

    如此才有刚才的一幕。

    “我等乃监国殿下所派,尔等何敢攻我?”

    祝建仓朝外面喊了一句,可不知是不是那一箭之威的缘故,敌方竟无一人敢于应答。

    半晌之后,他见对方还没动静,心中气恼之下便打算再射几箭,看看能否再冒个萸子。

    “建仓。”

    正当他弯弓搭箭寻思该往何处射这一箭时,徐仁爵终于从侧面饶回了营中。

    “外面敌军当是不少,一阵他们若是攻来,我与宿卫营顶在前面,你们只管放箭便是。”

    “二公子,莫不如直接杀将出去。”

    “嗯?”

    他在外面绕的这一大圈不光是为躲过敌军,更是为查探营外到底来了多少人。

    当然,黑灯瞎火的他也看不清具体数量,但根据自己所绕距离来看千余人当也是有的。

    在徐仁爵看来,敌强我弱,除了坚守待援便不再做他想。

    所以当祝建仓说出此话之后他便直接愣在了原地。

    “这帮水军除了祸害百姓就没别的本事,只要将他们打蒙,不消一时三刻定就溃了。”

    “就这么冲出去?”

    “不然呢?”

    “不用搞点计谋?”

    “用不着。”

    ...........................

    祝建仓对大明水师的鄙夷溢于言表,但徐仁爵却着实有些拿不定主意。

    毕竟......这也是大明的官军,如何会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