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
繁体版

第13章 黄光玉不服

    江奕才是要去镇河妖的人,那个家伙现在还不太服气,满心思都是想着怎么作大。

    黄光玉这次是发了狠要干点儿事情出来,充分发挥了潮汕人的大视野优势。

    任城家电商城。

    江文社跟着江奕提前半小时到了,李大庆似乎早就已经在办公室里了。

    “这个黄光玉还真是不让人省心,派他出去只是想布局零售业,他了解其他行业吗?”

    厨子不看菜谱,研究起兵法来了。这让大帅怎么想?

    “这个对手幸好还没成长起来,真要是再晚两年,整个京津冀恐怕都是他的地盘了。”李大庆看过黄光玉的方案,一个劲地夸奖。他也是完全没想到这个家伙把零售业的上游也包括进来了,而且写得头头是道。

    江奕看了却是直摇头,不是因为黄光玉的方案不够好,而是侵占了自己的荣耀:“卖点东西就行了,还非要搞什么纺织业、房地产,胃口还不小,银行也没放过。再说了,电厂、冶炼厂这些重工业,我们已经在建了。还用得着他提醒?”

    江奕对巴国的情况了解得也不深入,所以黄光玉的方案让他感到“尺有所短”。不只是李大庆受到时代限制看不清,江奕自己也有些力有不逮。

    “那就让他待会儿多说明一下。”江奕只是从全球布局的视角对巴国进行了投资,其实并没有脚踏实地去调查过。

    这次特意带上了江文社,一起见见黄光玉。

    江奕也说不清为什么还要让江文社参与进来。他本来是想让江文社进军国外的零售业,可惜被他先投了伊离。

    “江老板,李经理,好久不见了。”其实黄光玉心里也没底。他根据自己对巴国的了解,贸然提出了这么多建议,需要这么多投资,自己都心虚得很。

    “这个是我的一个同学,正好对这些比较感兴趣。以后应该有一些合作机会。”江奕介绍着江文社,似乎江文社能够给自己分散一些火力。

    黄光玉没有心思去了解江文社,他还沉浸在自己的方案中。毕竟是经过了长时间考察和酝酿,还融入了后备力量的智慧。现在他只想着一吐为快。

    “这次去了巴国才知道以前错过了很多机会。可以在全国布局商城,一方面采购华国的商品,另一方面提高巴国的生产能力,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扶持当地纺织业、家电产业。”黄光玉是个行动派,一边说着一边摩拳擦掌,似乎明天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家电产业需要的零部件很多,而且和华国会形成竞争态势;纺织业也是华国的最大出口创汇来源。”江奕三下五除二做了排除法,而且是打着维护华国利益的名义。

    华语里的“国家”不也是把“国”排在前面么?

    做生意还能先国后家的?不只是黄光玉有这个疑问,李大庆也是这么想。

    这还是那个“言必称利”的江老板么?

    “这些可以主要针对中东、北非等伊思兰国家,照顾这个特色市场的一些特殊要求。现在扶桑国紧跟美利坚,很多伊思兰国家对扶桑国产品的反对情绪很重。”

    没想到这个家伙也这么快就想到了“民族牌”,抢了江奕的话头。江奕稍微缓了一下,李大庆则在那里不停地点头。

    黄光玉受到了鼓励,接下来继续兜售他的重工业发展思路:“巴国的铜矿、铬矿等是华国急需的资源,我们可以联合国内的采矿企业开采、出口华国。还有棉纱线,这个也是初级原材料。”

    只是,这个对于江奕是完全陌生的项目呀。黄光玉还真是喜欢挑老板不懂的地方下手。

    出于谨慎的考虑,江奕继续少加评论。李大庆在毫无心机地夸奖着黄光玉,就连江文社也傻乎乎地给他点赞。

    江奕瞄了瞄这两个家伙。你们这是不知道这个家伙的雄心,都给他添加柴火,还不让他更加猖狂了?

    黄光玉很快就结束了第二部分,进入最后的环节:“配套措施方面,通过房地产开发可以让华国的外派员工更好地在当地居住、生活,要不然他们心不在焉、很难融入当地;参股银行是为了扶持当地的穷人,至少能够置办一些简单的纺纱、交通等工具,也可以推动人民币结算。”

    跟随黄光玉走了一段时间,江奕心里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不过看现在这种情况,今天拿出来还是不太够。需要好好想一下,放出大招才能拿下他。

    没看到李大庆和江文社那种热切的目光?现在说出这些想法,结果肯定是职业经理人和自己这个老板争执起来,李大庆和江文社看到了说不定也会口服心不服。

    果然,李大庆很快就站出来力挺黄光玉了。

    “这个方案相当于从过去的管道经济进化到了扎根当地开发的阶段了,黄经理果然研究得很深入。”李大庆一直飘在零售业层次,今天算是见识了“以零售为纲,产业为目”的发展模式。

    江奕心里暗暗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我这么多年不是一直在这么向产业纵深发展么,只是没教给你。

    还跟以前的模式比,不知道以前的布局是我设计的?

    “这个方案整体上有一些可取之处,可以有助于我们把巴国培养成为中东北非等市场的前锋,就像是扶桑国是美利坚的马前卒一样,也有助于华国真正放眼四海。”江奕的定性一下子就拉低了黄光玉这个方案的层次。

    名义上好听,可行性上却不一定好。

    李大庆和江文社心里纳闷的同时,黄光玉更是一愣:“说实话我还真的没考虑这么高远。印地亚这个国家,和华国不是一个档次吧,用得着我们考虑这个?”

    “香江的专家分析过,用不了很多年,印地亚就会是另一个扶桑国,美利坚防止华国南下的马前卒。”

    我年龄小、压不住你,香江专家这种“外来的和尚”总是够了吧?

    “那要不要考虑一下湾湾的因素?”听得出来,黄光玉的反问句里有着严重的不服。

    淡定、淡定,江奕提醒着自己。

    黄光玉到底是吕奉先还是关云长,首先要看自己是只有匹夫之勇的董卓还是胸怀天下的刘备。

    “湾湾不是最大的问题,只要华国的GDP做大、湾湾的高位势能就会消失了。不出20年,它就会连大陆的一个普通省份都比不过。”

    不管他服不服,江奕还是继续打击他一下:“棉纱线、铜矿、铬矿这些资源需要形成规模才有效益,巴国现在的资源勘探还没有铺开,前期需要长久、大量投入,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类公司。”

    这个倒是黄光玉方案的真正软肋,他自己都觉得可信度不高,只是为了方案的完整性才放进去了。这次被江奕拿捏得死死地。

    金融业是江奕的专业之一,说出来更是让他毫无反手之力。

    “参股银行的建议还可以,但是没有考虑到国内的发展现状。格莱珉银行之所以能够在孟加拉国顺利运营,是因为他们有信仰的束缚、可以自我管理,要不然还要派出人员专门管理这些小额贷款。你的建议考虑到信仰因素了吗?”

    这几个问题都是从成本的角度去考虑的,作为投资人必须考虑清楚。

    从这个方面挑刺,黄光玉就只能听着。只是后面的内容就让他难以接受了。

    江奕看到自己已经初步打击了黄光玉的自信,也不再多取指责他,仅仅从投资人的实力视角挑剔了一下:“融资方面也要多考虑一下。我们以前的投资最多的是来自于香江证券市场,要不然很快就会超过我们投资人的实力了。”

    这就是欺负人了。不是你自己说的先不要考虑自己的问题么?投资人的实力你也没告诉大家嘛!

    江老板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李大庆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很快得出了这个结论。

    黄光玉差点儿就要爆发了。你让我去巴国的时候牛气哄哄地,现在要投入真金白银了,就开始嫌我能花钱了?

    “投资人大概能投资多少钱?这里面有哪些产业是不能碰的?”黄光玉一副“你划出道道来,我接着”的表情,看来现在的忠诚系数是低于50%了。

    要不是双方有一个对赌协议,估计今天黄光玉就能拂袖而去。

    “要看收益率,因为部分要到香江的资本市场去融资。所以,这个方案还要拿到香江那边去评估一下,过一段时间,香江的专家就会有成套的建议传过来。”江奕不置可否,又是拿香江说事。

    “香江的专家肯定是见多识广,到时候我们要多学习学习了。江老板的意思是让我们先等等?”黄光玉也想看看江奕口中的“香江专家”到底有几斤几两。

    一口一个“江老板”,分庭抗礼的味道很重。

    随着江奕“挑刺”的味道越重,李大庆越是不敢插话了。等到黄光玉走了以后,李大庆才敢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老板,刚才是不是说得太严重了一些?这毕竟是黄光玉第一次提出建议来,他以后要是不敢说了怎么办?”

    “你们这是不了解他,”能够冲击到首富,能够建造一个庞大的帝国,性格的顽强远超你想象,“这个建议涉及几亿美元,不得不慎重。”

    “我感觉他都这么厉害了,你还不满意?”江文社也在那里嘟囔着。这次懂得避开人来质疑江奕,也算是进步了。

    江奕瞪了一眼这个只想着玩的家伙。

    怎么满意?等他一下子就称王,我们怎么办?难道只能靠边站?

    “你看了这个以后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想法?比如去巴国看看。”江奕也想知道黄光玉的“笑傲江湖”对这个江文社这个顽主有没有吸引力。

    忠诚的人水平不够,有水平的不好伺候。要是江文社能够帮自己去看着黄光玉,自己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挺好的,以后伊离那边也可以试试。我连洋文都不认识两个,外国有什么好看的?”看了这个家伙是只想着认识大辫子高个美女了。

    江奕瞄了瞄这个家伙,这简直又是一个翻版的江凤华啊,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娃。

    大概也是看出了江奕的麻烦,江文社倒是提醒了一句:“这个人好像不容易服人的,你以后可要小心点儿。”

    “你都看出来了?不容易啊,人家是渔民的后代,两片板一凑合、加上老婆就敢下海;不像农民,最稳妥的选择就是给地主打工,最大的抱负就是找个心善的老爷。”

    海洋文化,即使手下没有一个员工,也要自己当老板。所以,这是个比段勇平更难摆平的主。段勇平是从职业经理人出身,可是这个家伙从一开始就是老板。

    唯一的好处就是巴国的事业要是做大了,至少可以延缓他进入东南亚的步伐。可以让他多效劳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