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
繁体版

第34章 黄光玉服了

    邵军和黄光玉差不多同时到了申城。

    黄光玉一直被江奕压着、“郁郁不得志”不说;邵军更是一直远离自己的主战场,直接被划拉到了大宗商品领域。这两个人一直都憋着一口气,极力地想要找机会证明自己。

    现在机会来了,听到江奕在申城的重要进展之后,两个一直浸染商业领域的家伙迅速地反应过来,就像是闻到鲜血的鲨鱼一样兴奋。

    邵军到达指定的地点时,江奕、韩成斌已经和黄光玉讨论了一段时间。

    情况有些怪异,以往黄光玉的倔强不见了,剩下江奕在不停地唠叨着。

    “通过设立小贷公司,短期向员工家属放贷,在巴国本地培育一些配套小微企业,这样可以免于设立银行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巴国的储蓄资金不多,外资银行争取存款更不容易,短期我们只能是净投入资金。”

    江奕耐心地向黄光玉解释着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储蓄,银行只能只用自有资金放贷,和小贷公司的操作模式一致。

    所以,短期来看,与其花大力气也申请或者控股银行,不如直接设立小贷公司。后者的申请难度是所有金融机构里面最低的。

    “我也仔细琢磨过小贷公司,确实能达到我们的需要,也没有那么多建系统、尽管方面的要求。说实话,我以前都不知道有这种机构呢,总以为只有银行能干这事。”黄光玉看到小贷公司的规则以后才发现自己在金融领域基本上是个“文盲”,他不能不认输。

    实际上,这次是江奕刻意地以自己的优势打击黄光玉的劣势,这样才能收到奇效,有点儿胜之不武的味道。只是这是黄光玉自己非要挺进金融领域,不能怪江奕。

    现在黄光玉已经作出了服从的姿态,江奕也不好再板着脸。不过,能够给“首富”上上课还是挺开心地嘛。

    今天可是自己的高光时刻,江奕恨不得让李大庆也看看黄光玉认输的现场。可惜,现在不好让李大庆旁观,只能让邵军代劳一下。

    黄光玉还是觉得孟加拉的“穷人银行”模式有可取之处,不过这次的语气可是委婉多了:“是不是可以在今后吸收一些本地职工,让他们在本地设立一些放贷小组?”

    “几块钱的贷款只能通过信用模式,拿不到任何抵押物。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约束的话,就是每个人的信仰。以信仰为质押品,估计能够达到小额分散贷款的风险管理要求。以后渗透地深了,也可以尝试一下。”江奕也想看看黄光玉究竟能不能走到这一步。

    经济学是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平凡人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孟加拉的小额信贷之所以有效,在于基层百姓的信仰具有约束力。

    江奕这句话也让韩成斌起了共鸣:“江奕说的有道理。咱们国家的那些人,城里人还好说,有个单位管着;农民拿到银行的钱就当是捡了便宜,很多人根本没想过还。我们有个同学在国有银行里,很多村庄都被他纳入了黑名单。”

    华国农村的基层民众信仰祖先,大多数人心里没有社会、没有国、只有家。相反地,如果个人还不上贷款,家族反而会成为他的最后庇护所。

    孔子和孟子不是主张“父亲犯罪,儿子应该帮助隐藏”嘛,法律肯定不能大于伦理呀!

    “幸好老板把关,要不然我估计要犯大错了,惭愧!一开始确实也没办法这么深入下去,等到深入人心了就可以借鉴一下。那就等下一阶段我们琢磨透了,再考虑实施这个模式。”黄光玉信服了江奕,也说服了自己,暂时把他一力主张的“放贷小组模式”搁置了。

    他现在一口一个“老板”,不知不觉中消失了距离感。

    “韩经理这边也有一些融资租赁方面的人才,有些机械设备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操作。巴国现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只能我们自己培养。”江奕这次特意请韩成斌一起参加,就是要在巴国设立独立的金融事业线。

    “太好了,有了韩经理的指导,巴国那边就有了强大的后援。”黄光玉以前就曾经接触过韩成斌,知道他能代表整个体系的财力。

    有了集团的资金支持,巴国就能从以前的“管道经济”上升为“桥头堡”,甚至中东市场的大后方。

    江奕看看黄光玉终于收心了,这才全盘托出自己的想法。

    “巴国的铜矿、铬矿开采,可以在瓜达尔港那边设立一个冶金产业园,那里已经进行了港口开发建设,公路一期建设也已经完成了;

    “员工居住方面,暂时还是以集中居住为主,不过可以邀请巴国政府官员到兰陵参观一下苏联小镇,以后在巴国也设立‘华国小镇’,员工才不至于连个休闲娱乐的地方都没有;

    “影视这一块,也可以在巴国翻译和改变优秀的华国作品,就像《燕京一家人》在莫斯科大获成功一样。以后还可以打造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影视中心。”

    江奕没有注意到,邵军、黄光玉以及韩成斌的嘴巴越张越大。

    “我说完了,黄经理觉得怎么样?”江奕故意装作没看见几个痴呆样,让他们消化了一会儿才问黄光玉。

    “老板,跟你比起来,我那个方案就是小儿科了。”黄光玉一直自视甚高,这次的姿态放得很低,今天是真的开了眼界了。

    从黄光玉提出的简单矿产资源开采进化到冶金产业园,将部分低端加工留在巴国;从简单开发华国员工住宅、却解决不了精神生活需求,到华国小镇这种生态园区,足够华国外派员工折腾;影视作品的改编更是瞄准了整个伊思兰文化圈。

    对于巴国,是授人以渔;对于华国,是多了一个进军阿拉伯市场的桥头堡。

    孰高孰低,高下立现。

    这句话也让邵军脸红。当初自己也不服江奕的安排,非要重返流通行业。后来江奕临时起意的一个“商业综合体”该娘,让他像是看到一座高山。

    黄光玉这么能屈能伸,放下了高傲的身板,倒是让江奕有些过意不去了。

    再想想过去一年巴国矿产资源勘探进展缓慢,一个想法油然而生:“这些产业再加上已经设立的通讯产业园、交通产业园和电子产业园,希望在五年之内,能提供上百万就业,贡献上百亿美元产值。零售业、纺织产业和矿产开采的产值要达到30亿美元。那时候不只巴国,华国也会受益颇深。”

    江奕提出的“双百工程”,真要实施起来,巴国的重工业发展劣势将获得初步缓解,一个压制印地亚的格局才有机会形成。

    这次韩成斌却有意见了:“巴国是美利坚的传统盟友,这样大手笔投资会不会风险太大了?再说了,巴国能靠得住吗?”

    虽然江奕没说需要对巴国的投资需要国内资金支持,但是韩成斌知道国内肯定要失血了。

    他更加想不明白的是,这个黄光玉到底是有什么能耐,让江奕一再这么突破原则?

    “肯定不会,我们老师介绍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里面说‘东亚文化和伊思兰文化将会合作对抗基督教文明’。可以在巴国检验一下华国人怎么与伊思兰文明共处吧?”

    江奕没说的是,只有打通了巴国这个渠道,今后的“一带一路”方略才有了真正的支撑,陆上运输才能超过海洋运输,陆地文明才能压住海洋文明。

    至于巴国能不能靠得住,即使在三十年后,这个国家也是与华国有着远超血盟北高丽之间关系的“铁哥们”。

    “要是能达到100亿美元产值的话,100万就业倒是不难。纺织产业、矿产出口要达到30亿美元,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矿产勘探进展了。”黄光玉反复地盘算着,仍然在犹豫。

    他不像江奕那样,知道巴国有着巨大的石油储量、有着华国急需的铜矿等资源。更不知道整个世界的纺织业都在向华国转移,巴国一旦加入华国的产业链,纺织业就坐上了直升飞机。

    江奕给出的方案很诱人,但也是非常高的山峰,至少超过了他原来的想象。

    海洋文明习惯于从海洋中获得更多的鱼获,而不善于思考如何把鱼群养大。现在江奕的思路却是让他在当地扎根、把蛋糕做大。

    “申城这边的技术、管理人员都可以派过去支持巴国建设纺织业,机器设备也都是现成的;辽省和彭城的矿产勘探技术人员已经在那里一年多了,黑省的石油勘探人员也即将出发。”如果不是不知道这些石油和矿产的具体分布,江奕都恨不得自己能直接上阵。

    “老板,我希望这几年能够收购土耳其和沙特的一些零售企业。只有这样,巴国生产的产品才能够打开销路。”黄光玉终于决定赌一把,并且附加了自己的前提条件。

    这也是他最擅长的打法。

    “可以。不过铁矿和煤矿等矿产资源开发也要统一管理,整体上产值达到40亿美元。”

    铁矿和煤矿等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一直跟不上,传统国营企业的激励效果还是有限。这一次索性让黄光玉试一把。

    牛人自有超越普通人的地方,或许他能在当地给大家一些意外之喜呢?

    “好,只要配套条件能够达到要求,五年之内我一定做到。”与老板来回折腾两次之后,黄光玉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很难再讨价还价了。

    不过,有了铁矿和煤矿这两个不那么陌生的领域,他并不新增的10亿美元指标那么难了。

    就怕你不提条件。国内现在不缺人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也都是现成的。资金投入也已经大部分解决了,就等你这个“监工”到位了。

    看着两人打赌一样敲定了巴国的发展目标,韩成斌和邵军非常地不适应。

    尤其是韩成斌。

    一方面他还在想着几个月前收购国美时的那场赌注,江奕这次又从零售业扩张到实业,时间也从三年拉长到五年,黄光玉怎么就这么轻松地上当了?

    另一方面则是黄光玉寸功未立,还是江奕的手下败将,怎么就能担当这样的重任?

    黄光玉暂时还没有想到这些。他还沉浸在江奕对于自己方案的拔高、指导方面。一旦想通了这些,他对江奕的服从就完成了心理建设。

    等他走了以后,韩成斌才向江奕说起了自己的多方面顾虑。

    “这个人应该是个帅才,要是让他去执行既定的方案,有点儿大材小用了。”这样的人真要去执行方案,说不定还有很多缺陷,江奕不会傻到浪费华国少数几个企业家:“你说的矿产开发这一块儿,我们的勘探人员都是从国营企业派过去的,技术可能是够了,但是没有狼性,我们又很难督促到。”

    一群没有狼性的人是注定了没办法担任星辰大海的开拓任务了。

    希望黄光玉这样更具侵略色彩的“海洋文明”代表能够给出不一样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