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唯一看客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回城

    次日……

    一天……

    两天……

    三天……

    转眼间过去了四天时间。

    尝到了金手指的甜头的王正平,趁着采购的理由,也在周围的村子里疯狂搜集种子,把他能收集到的都收集了一遍,不光是蔬菜水果,还有药材,树种,总之,能在地里种的,他是来者不拒!

    还有动物,牧场可不能空着,猪羊不好弄,鸡,鸭,鱼这三样常见的家禽,在王正平付出大代价之后,各弄了两只,已经生出来一窝鸡蛋、鸭蛋了,每次大概有十六七个。

    值得一提的是,这牧场好像不分公母,扔进去就能生产,大概一天多就到了成年期,然后每个12个小时会生产一次,都是自动化的,生产出来若是牧场之内有空余,便会自动孵化,若是没有空余,会直接输入到仓库里。

    而且动物生产5次,就到了成熟期,便可以宰杀了,之后即便不宰杀,倒是不会死,但是不吃食物,不再生产了。

    这么多次的试验下,王正平还是很惊喜的。

    单单就这一个农场牧场都能养活几百个人了。

    而农场里面,牧草几乎也是雷打不动的,每天必种的。

    尤其是动物和鱼塘慢慢满员之后,这牧草的消耗量就一直不低,一块地现在种出来,也就刚刚够用罢了。

    王正平也做过试验,只要没有草料,那些牧场和鱼塘中的动物,倒是不会直接饿死,只是会停止生长,停止生产。

    因此,牧草占了一块地,另一块地则是随机应变的种。

    这几天,相继种出来苹果,胡萝卜,玉米,大白菜这些常见的东西,这些东西要么是应季的,要么是准备磨面的,冬天拿出来也不会引人注意。

    是可以见人的。

    虽然种植的土地很少,只有一块儿,但所幸成熟速度快,一次产量足够高,种一次基本下次就不用再种了。

    小麦的产量也是一千斤,磨成面粉剩下六百斤左右。

    面粉的质量极高,再由加工坊制成面条之后,那味道,美得很!

    这个产量其实已经很好了,小麦亩产量在800至1100斤左右,具体产量会受土壤肥沃程度、气候温度、品种等因素,如南方地区产量平均在800至1000斤左右,而华北等地区的亩产量而达到1100斤左右。

    1100斤的产量要人细心呵护,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是无比苛刻,土地,水,气候,化肥……诸多要求,缺一不可。

    王正平的土地则是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种子下去,第二天就能收获了,收获的小麦颗粒饱满,品相极好。

    至于玉米,这东西,是现在的主粮,白面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

    棒子面的味道不好,但是其产量高啊,而且不像小麦水稻那样挑环境,需要大肥料,甚至有杂草都会影响产量,

    到了后世,绝大多数的玉米是作为饲料去卖的,大多数家庭只有怀旧的时候才会吃一顿玉米面吧。

    至于大白菜,这是北方冬天最主要的菜了,家家户户都会买大量的大白菜作为冬储。

    至于牧草……

    每次收获牧草之后,王正平没有犹豫,直接扔进牧场和渔场之中的饲料机里面。

    在牧场里面,无论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吃的都是农场出产的牧草。

    至于苹果,是试验水果和蔬菜成熟期有什么不同,而专门种的。

    苹果树的成熟时间是差不多的,比蔬菜大概就多了两个小时左右,不过苹果树是可以收获两茬的,第二次成熟时间减半。

    王正平准备都种过一茬之后,主要还是种粮食。

    毕竟粮食才是万金油的存在。

    相比起王正平个人的消耗来说,农场空间的产量确实很多,多到了吓人的地步。

    但王正平并不打算贩卖,多就多吧,都存在空间仓库里,也不会变质。

    在将一些琐事准备妥当之后,农场和牧场就处于自行运转的状态,不用王正平操什么心了。

    ……

    早在第二天的时候,杨思涵就和王正平告别回城里了,杨思怡也是一样,姐俩一起走的。

    ……

    第五天一大早,王正平也是擦了擦车子,准备回城里了。

    “回去的时候拿些什么呢?棒子面肯定是不成,也没人会收这东西,前几天收了一些干蘑菇,再拿两只鸡,两只兔子。应该差不多了,再多不合适了,这年头,能收来肉食就已经很不错了。”王正平思量一番。

    本来还有一些腊肉的,村里有人养猪,绝大多数都卖了鲜肉,有一部分做成了腊肉,但一直也没舍得吃,如今王正平过来收,自然就卖给他了。

    现在王正平的农场里面还没有猪,这点腊肉算是为数不多的猪肉了,他自然不会交上去的,再说有这些寄托也够交差的了。

    王正平直接用两根稻草将鸡和兔都绑起来,扔到自行车后面的框子里。

    直接往城里走去。

    ……

    约莫一个来小时,王正平就到了这个四九城。

    看着这个前世之中,记忆之中的那个大都市,现在而言还是很破旧的。

    王正平的心中还是颇为感慨的。

    前世,他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社畜,在这样的大都市里苟延残喘,可这一世,年纪轻轻就在南锣鼓巷安了家。

    也就是现在他都二十多岁了,要是再小一点,父母健在的话,说不定之后,也能享受到收租的快乐生活。

    记得在前世的时候,他公司里的一个扫地阿姨,都在旁边的小区有6套房,六套房啊,京城的啊!!什么概念?!

    光靠收租,日子都能过得有滋有味。

    可人家还是出来找工作,而且是这种在大多数人看来,不怎么体面的工作,王正平也问过,一问就是闲不住,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找点事情做。

    还说他儿子找了个儿媳妇,家庭美满,她儿媳妇怀孕之后,她也不让儿媳妇去上班了,一个月给她两万,就在家里安心照顾孩子就可以。

    当时王正平敬佩的同时,心里不得不说是有点酸味的。

    这个就是世界的参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