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繁体版

第八十三章 献城

    “掌院,乡下的各个地主大多都逃进城里去了,组织农会和分田的工作正在进行,目前统计到的有二十八户地主,另外还有三户地主主动向咱们投诚。”

    收到随军政务官的汇报,刘不讷很是满意,拍手赞道:“很好,咱们现在只用盯紧阳平关那边的动向,静静等待城里乱起来就好。”

    这才七八日的时间,地主们要么被赶到城里去了,要么自个害怕跑到城里去了,他很轻易就占领了宁羌乡下大部。

    跑进城里的地主们不仅拖家带口,还连家人奴仆、丫鬟也带过去了,并且鼓动了一批自耕农跟着一起跑,城里一下子涌进去近两千人,都没有那么多空房子给他们住。

    这群地主仗着家奴众多,抢了许多穷苦人家的房子,搬进去的时候还怨声载道的,嫌弃房子残破。

    为了尽量让城里不生乱子,周应泰强迫地主们拿出一定的补偿给这些穷人家,然后一股脑把这群人赶到了城外。

    城外也有居民区,许多外城居民听说反贼在乡下分田产都兴冲冲跑过去了,所以倒是有许多空房子给他们住。

    等乡下分田工作完成得差不多,刘不讷率军在宁羌城外三里地扎营,甚至就地搞起了军事训练,时不时还派人去向城里喊话,承诺开门献城者重重有赏。

    周应泰为了保证城池安全,把城门关得死死的,还在城里搞戒严,勒令每家涌进城的地主守城,要么出钱要么出人,很快集结了不少乡勇,跟城内官军一起守城,每七八家地主轮流守一面城墙。

    那些被赶到城外的居民本来就是没什么存粮的穷人,地主象征性给的点补偿也买不到多少粮食,怨气越来越重。

    “掌院,军营外边围了不少民众,说是要伸冤。”

    刘不讷此刻正在和几个参谋讨论城内还能坚持几天,听到警卫的汇报挠了挠头,问道:“如果是分田产生的纠纷,让他们去找农会,农会解决不了的去问政务官和宣传员,到我这里来喊什么冤?”

    警卫说道:“进城的地主抢了不少百姓的房子,这些百姓不得已搬到城外的空房子里面居住,但应该是知州担心咱们攻城,所以放火烧了城外的所有树木和房子。”

    这些被赶出来的人和城外暂居的游民不一样,他们虽然生活穷困,但家还是在城里的,许多人已经不会农事了,去乡下分田的意愿不大。

    地主抢占房子之后被知州老爷勒令赔偿的那点钱也不够他们花销多长时间,现在不仅城里的房子被抢了,城外的临时居所还被城里的老爷们放火烧了个干净,他们算是彻底无处可去。

    了解情况之后,刘不讷对参谋们吩咐道:“这两天先停止训练,让士卒们轮流去给百姓们建房子,不用太精细,搭个棚子就行。建房子的这几天宣传干事们也别闲着,挨家挨户去敲门,让那些房子还没被烧的外城居民跟这些难民们合住,房租用从逃走的地主家留下来的钱来付,没粮食吃的。注意别生乱子,闹事的全抓起来!”

    参谋们即刻传达军令,士兵们很快集结起来,砍树的砍树,建房子的建房子,忙得热火朝天。

    也不怕他们没饭吃,那些地主逃走的时候留下不少存粮和财货,刘不讷现在都不用找李弘要粮草,甚至还能有多的分给这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城楼上,几个守城的士绅正在观察敌情。

    一名读书人打扮的年轻人问身边同伴:“贼寇在做啥子?”

    被问话的人叫做王彦芹,是个秀才,他父亲王致中现在正在朝廷里做主事,他哥哥也考中了武举人在做锦衣卫,如果没有李弘来这么一遭,他今年就会中举人。

    王彦芹远远地看着反贼在伐木建房子的场景,又收回目光看着城墙边一片焦土的景象,心里很不是滋味,只觉得脸上臊得慌。

    官军残害百姓,反贼为民做主,这叫个什么事?

    “坚守待援吧,秦兵是指望不上了,堂尊已经派人去利州卫请援了,只希望援军能够快些来,不然再这么煎熬下去,我都要开门投贼了!”王彦芹说话间已经咬牙切齿,他还是有良心的,有着修齐治平的理想,但是此刻他只觉自己的认知都要被城外的反贼扭曲了。

    他很清楚城外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是怎么回事。

    先前问话的书生名叫刘继儒,他听闻王彦芹的话惊恐道:“你在胡说什么?你爹是户部主事,你兄长是锦衣卫总旗,你要是开城投贼,难道还期望陛下会放过他们吗?”

    王彦芹无言以对,心烦意乱之下走下城楼,回家去看望老母。

    其实严格来说也不是他家,一个只有自家大院十分之一大小的小院子,才花了几吊钱从人手里强买过来的,原户主现在正在城外跟人挤着住一间房呢。

    他从原本的家里带出来的财货也不多,但粮食倒是不少,全堆在院子里。

    城里粮食不够吃,为了防止他人来抢还专门安排了心腹家奴看护。

    王母听到院子里的动静,一边喊着阿弥陀佛,一边颤抖着走出来问儿子:“反贼打进来了吗?”

    老太太这几日整天都在担心反贼破城,又担心小儿子守城会有危险,手里的佛珠已经捻了不知道多少圈。

    王彦芹扶着母亲的双臂,轻声安抚道:“母亲莫慌,堂尊大人组织了上千人的乡勇,反贼打不进来,只要等阳平关的许千总和利州来的兵丁打过来,反贼就会退去了。”

    王母得了些许安慰,不再颤抖,喃喃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等安抚好了母亲,王彦芹一个人失魂落魄地回到房里发呆。

    他有良心,但是做的却都是残民害民地事情,被渲染得如地狱厉鬼一般的反贼却做的都是利民的好事,他这些时日内心无比煎熬。

    又过了几日,刘不讷终于把被驱赶出城的民众都安顿妥当,原本被城内守军放火搞得还有些混乱的外城重新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那些重新有了落脚地的难民许多都自发投军,但是遭到拒绝。

    自从军务司成立之后,兵事院就失去了独立募兵的权限。

    刘不讷现在倒是可以先打个报告给总兵府,临时把这些难民都收入麾下,回去之后再补手续,但是没必要。

    他现在只需要防着阳平关那边的动静,然后安心等待城内自己生乱就行,不必要额外给自己添加负担。

    难民们从军的请求被拒绝之后自发拿起建房用剩下的木料做的简易武器准备协助刘不讷攻城,他们只想尽快杀回城去,把那群抢占自己房屋的王八蛋吊起来打!

    营帐里。

    一名参谋面露担忧的神色,说道:“这些难民的情绪很大啊,天天都在讨论怎么打进城去报仇,再等下去恐怕咱们这边先生乱子了”

    王大士现在已经被刘不讷强行留在身边做参谋,他此刻说道:“恐怕咱们得从乡下请一些已经分了田、得了咱们大同社好处的乡民过来向城内喊话。近几日咱们抓到几个从城里偷跑出来的乡勇,他们似乎都是良家子,都不晓得咱们的田政如何。过去咱们做宣传工作的时候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情,许多乡亲不理解咱们,以为咱们是来害他们的,所以会有抵触情绪。但只要解释清楚,尤其让他们信任的人解释清楚,他们一定会倒戈献城!”

    刘不讷闻言兴奋道:“你小子很适合做参谋嘛,你也别有抵触情绪,我这就给程司长写信让你来咱们兵事院,你做宣传干事真他娘是屈才了!”

    宣传司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每到攻下的地盘稳定下来之后就会闲下来一大批宣传干事,许多读过书的都不想去唱大戏,于是这群人就会被政务司给挖走,或者主动报名去连队做指导员。

    王大士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说道:“临行前司长特意交代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即可,别掺和当地政务……”

    “欸”刘不讷打断他说话,摆手道:“程司长说的是不掺和当地政务,没说不掺和军务嘛,参谋的工作你干得很好,以后你就跟着我给我做参谋!”

    很快,刘不讷就派人去乡下找了一批已经分到更多田产的小自耕农,由宣传干事举着喇叭让他们朝着城内喊话。

    “城上的,莫要给老爷们卖命了,我是大树沟的曹三儿,刘将军是好人呐,大同社的官也都是好官呐,我以前家里四口人只有七八亩地,现在大同社来了按人头每人分了四亩好田,现在我家有十六亩多的田!而且大同社的官爷都说了,今后只收田赋,不收杂税,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

    城上守城的乡勇竖着耳朵听,心里直痒痒。

    城门关闭已经十几日了,地主们带进来许多粮食,倒不用担心饿肚子,但蔬菜和柴禾已经断了供应,城里许多人都开始吃冷食了。

    周应泰此刻也在城墙上,他听见城墙边的呼声连忙说道:“反贼狡诈,你们切莫听信,一旦城破,贼军会把所有人都杀光,然后抢光城内的钱财而去,大家伙一定要坚守待援!”

    话是这么说,但他心里已经知道不可能等来援军了。

    乡民们喊完之后宣传干事接着喊:“城上的守军听好了,我知道你们都是良家子,我们都知道你们家里也不是那么富裕,咱们大同社不会夺你们的田,也不会抢你们的浮财,而且还会给你们减税减赋,别再为地主老爷卖命了!”

    “主动献城者有赏,负隅顽抗者不分田!”

    那些被安置好的难民也被组织起来朝城里喊话,那些守城的乡勇是亲眼看着这群人被赶出城的,现在见他们过得还不错,对反贼会分田的话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

    一夜无事。

    翌日凌晨,先前在城楼上责难王彦芹的刘继儒反而率领心腹家奴悄摸摸来到城门边。

    刘继儒本以为自己是第一个想要献城的,却没想城门边上已经聚了一群人。

    他担心这群人是来守城的,不敢直说自己是要献城投贼,远远地对这群人问道:“你们聚在此处是为何?”

    “是承宗兄吗?”那群人中的一名问道。

    承宗是刘继儒的字。

    刘继儒听到声音一个激灵,问道:“美士兄,你是真不怕陛下砍你父兄的头啊!”

    美士是王彦芹的字。

    “还好意思说我,尔父不也是一省参政?”

    “用我父一人首级保全家平安,值得!”

    ……

    和刘不讷兵不血刃拿下宁羌的军报同一天传回总兵府的,还有陕北匪首不沾泥的一封信。

    一封求援信。

    因为还是吃不上饭,趁着陕西、甘肃、宁夏三边的官军都进京勤王,被杨鹤招抚的农民军一个个都降而复叛。

    如今不沾泥远在洛川,手下有七队主力,却被新上任的延绥巡抚洪承畴打得丢盔弃甲。

    也不止他一路反贼被洪承畴针对,几乎所有陕北的反贼现在都在被洪承畴吊打。

    原本杨鹤是因为没钱没兵,又因为是言官出身不谙军事,所以采取招抚政策,反贼降而复叛的事例已经数不过来。

    但是洪承畴哪管这些,原先他手里只有几百家丁的时候就敢去打围攻韩城的反贼苗美,现在他做了延绥巡抚,手里有了更多的兵丁,对反贼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杀!

    赶尽杀绝的杀,投降也杀!

    截至不沾泥向李弘求援的时刻,洪承畴在陕北和延绥一带杀掉的起义军已经多达万人。

    严格来说,洪承畴大力剿贼的措施是要比杨鹤招抚措施更有效的。

    反贼愿意接受招抚也多是诈降,免得被官军围追堵截,等养精蓄锐一段时间之后再起事闹造反。

    毕竟朝廷只管招抚,不发粮食,地里长不出东西来也只能动手去抢。

    在洪承畴看来,招抚屁用没有,杀了一了百了。

    如今陕北的许多反贼已经被洪承畴逼得往山西跑了,还有部分因为接连两任湖广巡抚都被李弘给嘎了,郧阳地界乱成一团,于是从商洛山进入郧阳往湖广方向跑。

    但也正因为连续击败两任湖广巡抚,李弘在各路反贼里边也是声名大噪,许多反贼都想来投奔于他。

    但从陕北到汉中还要经过关中,一众反贼害怕被官军半道截杀,不敢往汉中方向跑,其中就有人起了跟李弘拜码头的心思。

    不沾泥就是如此,他来信请求李弘北上支援,或者把他们这群反贼接到汉中去一起过快活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