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
繁体版

第九章 国子监女班

    卫氏别的事情听不明白,但是有一点她是听明白了,那就是丈夫看不上只会在家里吃喝玩乐,不学无术的女人。

    她重重的放下筷子,表情凝重,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孩子们很有眼力见的放下了筷子,卫氏不动筷子,他们也坚决不吃东西。

    江民生也向妻子认错:“夫人,我不是说你,你误会我了。我是说晨曦,你不是总说要她学好规矩,将来嫁个好人家吗?国子监就是最好的学规矩的地方了!”

    即便江民生说了不少的好话,卫氏依旧没有想要让这件事就这样过去的意思,邹着眉头,还是满脸不高兴!

    江渔歌在桌底下踢晨曦,晨曦被他踢疼了,还瞪了他几眼。

    江渔歌眼神示意妹妹说几句话,事情是因为她而起,最好也该由她去平。

    江晨曦虽然自己不想去上学,但是她更不想父母因为自己变的不慕,最后只能对卫氏说:“阿娘,阿爹说的其实一点错都没有,女儿在家是太没规矩了,只知道吃喝玩乐。

    去国子监学点东西回来也好,再说还有哥哥也一起去,要是有什么困难,哥哥会帮我的!你别太担心了!”

    江思归听这些话的意思是,哥哥姐姐都要去国子监上学,他又变的不高兴了道:“那不就只有我一个留在家里了,一点都不好玩,我也想要一起去国子监上学。”

    江民生对儿子说:“你不行,你还太小了,国子监不收这么小的学生,你还得在家读几年书再去国子监上学。”

    卫氏生气过后,是需要有台阶顺阶而下的,她从不会真的和自己的丈夫置气,只是想用生气,试一试自己在丈夫心里的地位如何。

    江民生只要说几句好话,给她布几次菜,卫氏脸上的笑容就会一点一点的多起来,最后又恢复一团和气。

    江民生:“夫人别生气,先吃饭吧!你不吃,我们都不敢动筷,要是对我有什么不高兴的,待会回房之后,你尽管骂我,我绝不回嘴。”

    卫氏:“那就先吃饭吧!有什么事,吃完饭再说!”

    卫氏还保留的最后一点不让江晨曦去国子监上学的希望。

    晚上睡觉之前,她亲自给丈夫倒水洗脚,柔情似水的对他说:“官人,晨曦去国子监的事要不你还是再想想吧!

    一个姑娘家,去都是男人的学校上学多少还是有些不方便,晨曦又大大咧咧的,不懂得避嫌。

    如若不然,那也可以迟些入学,再晚个十天半个月,等其他人去了国子监,确定一切顺利,再让我们家晨曦去吧!”

    江民生:“你以为我让晨曦去,真的是让她去学东西,学规矩的!”

    卫氏疑惑:“刚才吃饭的时候,你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江民生:“我是为了让晨曦高兴一点才这样说的。实际上,今天上头专门有人来找我,希望我送晨曦去国子监入学。

    他们虽然说话挺客气的,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必须让我们家晨曦去这次新开的女班上学。如若不然,那我就是把上头的人给得罪了!”

    卫氏大惊:“好歹你也是礼部的官员,五品官,他们还敢这样逼你做事不成,还有没有天理了。”

    江民生看了一眼门窗,示意妻子小声些,道:“我这次回来才知道,京城现在形势不比从前,就连皇帝说话都没有什么份量了,更别提我们这些虾兵蟹将了!是一点错都不敢出!更不敢得罪那些手上有权势的人!”

    卫氏被丈夫的话吓着了,捂着嘴巴,极小声说:“他们连皇帝陛下都不放在眼里,难道他们是想造反不成?”

    虽然妻子说话的声音极小,不靠近点根本就听不到,但江民生还是不放心的把她的嘴巴给捂上,道:“这话可不敢乱说,要是被别人听见可就完了!”

    卫氏:“我们在自己家说话也不行!”

    江民生:“我也是今天听我师傅说起的,之前住在我们这的工部尚书,根本就不是因为什么贪财出的事,而是跟错了人,他上头的大人物出了事,一损俱损,他就跟着一块被查了。”

    卫氏面如死灰,道:“早知道京城是这样一个情况,我情愿一辈子在海岛,不要这京城的富贵,至少我们一家子还能平平安安的在一起。”

    江民生搂着妻子,安慰她:“夫人放心,在官场上,我一定会小心再小心,不会让我们家也出这样的事的!

    我现在只求稳,能不能升官我现在已经不在意了,我哪棵树也不找,哪棵树也不靠,就靠我自己的本事,他们总不能抓无罪之人的错处吧!”

    卫氏对丈夫一向是有信心,相信他能保护好他们一家人平安。

    可再多的信任,也不完全的可靠,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点外力的帮助,靠在丈夫的肩上,卫氏向神佛虔诚的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但是江民生说了那么多,卫氏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国子监要开办一个女子班。

    不懂就问,卫氏拉着丈夫的手腕问他:“为什么上头要办一个女子班,这是有什么特殊目的吗?别人家的女儿为什么不要,偏要我们家女儿。别为了我们自己保命,最后害了我们家晨曦可不行!”

    江民生:“晨曦也是我女儿,我怎么会真的害她呢!是太师的小女儿,想要去国子监上学,觉的一个人没意思,就想找几个年纪相仿的女孩,陪着她一块上学。

    我不是礼部的吗?管着教育科举这一块,先知道的消息,他们说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知道我们女儿年龄合适,就推荐我们家女儿去了!”

    卫氏急得差点就哭出来了,问丈夫:“真的只是这样吗?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江民生:“当然是这样了,我专门找尚礼部书问过了,这次的女班总共就招收十个人。

    教她们这些小姑娘上文学课和历史课的先生都是老学者,很有学问的,一肚子都是墨水,听说还有大书法家授课。

    宫里的乐工教她们弹琴,吹箫,画工教她们画画,一般人还没有这个机会去上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