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温老

    太师可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他的宝贝女儿在国子监受了委屈,他这个做父亲的,肯定势必要为女儿讨回公道的。

    要是那些贡生只做了一件事,那也倒还好商量,但是他们那些人都开始放火烧房子了,一件事做的比一件事恶劣,谁知道他们之后会不会做出更难以原谅的事情出来。

    这一次若是轻易原谅他们,就是在国子监留下一个安全隐患,让他的宝贝女儿没办法在国子监安全的生活。

    这种对自己一定没有好处的事情,太师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要是其他的事情,赵白虎倒是还能对太师忍让几分,但是这次的事情,事关十几个贡生今后的前途问题,他是绝对不会退让的。

    他答应过父亲赵子贡处理好这件事,要是父亲在,肯定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是会想办法保住这些贡生科举的资格。

    哪怕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他也不想让父亲对他失望,什么事都处理不好,还是和以前一样,任人拿捏。

    商讨这件事的人虽然多,但其他人都不敢轻易的开口去帮谁说话。

    赵白虎的资历是浅,但是他有一个在六部做尚书的父亲,多年来和太师一直都是分庭抗衡,在朝中的势力都是不分上下。

    眼前看着是赵白虎和太师对峙,但实际上是赵白虎背后的人和太师对峙,得罪谁都没有好果子吃,还是保持低调,审时度势,才是上策。

    这是赵白虎第一次正面回击了太师,道:“可以惩处这些学生,打也好,罚也好都行,但是让他们离开国子监不行!”

    太师:“这件事是事关重大,不是你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你说不能离开就不能离开,孩子,你还太年轻,就算你父亲赵子贡本人今天亲自站在,也不敢说出这么狂妄的话。”

    赵白虎不慌不忙道:“我父亲今日若是在这会怎么样我不是他,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是我们国子监内部自己的事,烧了的房子,我们会自己建起来,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太师:“你说的倒是轻巧,房子重建的钱从何而来,还不是要花六部,花朝廷的钱。现在朝廷钱财用度紧张你不是不知道,怎么好意思花朝廷的钱,去填补你们国子监的窟窿。”

    官员们一会儿看看太师,一会儿看看赵白虎,两位的神色都很淡定,就算做了多年的官,他们也不容易看出,到底是那一方人,今日更有胜算一些。

    就在赵白虎和太师因为贡生去留的问题争论的不可开交之时,一位拄着拐杖,两鬓已经全部斑白的老者,缓缓走向了他们。

    他走的很慢,脚步又轻,他进来都有一会了,也没有人发现他的存在,老者也听了赵白虎和太师说的一些话。

    所以他才会在太师提到重建食堂所需银钱的时候,开口道:“要是这笔钱,我来出,是不是太师大人可以饶过那些学生一回呢!”

    第三个人的出现打破了从刚才开始只有两个人对峙的局面,但显然从他说的话来看,他是来帮那些学生求情的,而非替太师说话的。

    众人寻着声音齐刷刷的看向老者,发现老者的长相之后,又齐刷刷的站了起来,神色各异。

    就连刚才跋扈的太师,看见老者之后,也是笑盈盈的走上前去,搀扶起他,弯下腰,恭敬的说:“温老今日您怎么有时间来,您腿脚不便,应该先派人通知学生一声,学生好亲自去接你。”

    温老慢慢走,慢慢说:“你是一个大忙人,我这么一个老东西,怎好麻烦你大驾!

    今日我也是偶然听人说起你们在这谈论贡生的事,我就是顺道来听听,你们不用管我,自己商量便可。”

    太师大概能猜到是谁去把温老叫过来的,除了他的老对手赵子贡,想必也没有人敢去请温老。

    此刻太师痛恨老对手赵子贡的理由又多了一个,就连看赵白虎的眼神里也多了一分厌恶。

    但是场面上,他又不得不冷静的应对!

    他扶温老坐下,自己则站着,道:“温老您是长辈又是我的老师,今日您来到正好,不如您来替学生裁断如何!”

    温老理了理自己的衣边,漫不经心的问太师:“太师大人,你的律法我记得是我教的吧!”

    太师点了点头,说:“我和子贡的律法都是您教的,老师您怎么能忘记呢!”

    温老:“要是我教的,你为何会做出赶走学生的决定,且不说这是国子监自己的家务事,就算朝廷要插手管,那也是礼部的事,和你又有什么关系。”

    天气虽然日渐转凉,太师却感到自己身体涌出一团热气,还不停的往外冒。

    他感觉到额头有汗珠,可是伸手去擦时,却什么也没有!

    太师老师温老:“学生每日的事物不少,本不想多管闲事的,但是学生的女儿,目前在国子监上学,这事关她的安全问题,学生不敢不上心。”

    温老听着太师的话,对他说道:“去国子监上学是好事,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你把自己家的孩子送进去,又要赶别人的孩子走,这是否有徇私的嫌疑!”

    太师多少年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唯唯诺诺的跟别人说话了。

    就算跟皇帝谈论国事,他也能挺直腰板,大大方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在温老的面前,他一直就是那个学生,连大气也不敢喘。

    老师觉的他做错了事,太师也得亲自为自己辩解,道:“那些贡生不是第一次做错事了,不仅往女学生的澡堂放癞蛤蟆,在国子监里散播谣言,还胆子大到放火烧食堂,学生也是想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不敢再犯!”

    温老说:“我总是教导你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尤其是对年轻人,他们心性未定,需要有老师引导他们走向正路。

    当学生的做错了事,学生是有问题,国子监里的老师也未必没有过错!要不是老师管教不严,没有察觉到学生无心学习,把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及时制止他们,学生也不能犯下这样大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