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的兼职是电影明星
繁体版

第四章 卡梅隆的灾难

    开拍摄开始前,卡梅隆对拍一部给小孩子们看的电影信心十足。在他的想法里,这无非是童话故事加上魔法故事的组合,麻烦的部分应该是魔法道具的做自拍和视觉特效的呈现,但如今这些也不是问题,他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苏菲亚不但调来了斯坦·温斯顿工作室,还将起死回生的工业光魔也弄了过来,这两家在《人工智能》智能的合作非常成功,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大导演在正式开始拍摄后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天真了,那些小演员们在第一天的良好表现完全就是假象。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处于兴奋状态,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拍摄上,也非常听话。但随着拍摄的进行,熊孩子的本性就逐渐暴露了出来,他们把这里当成了一场露营,上百号孩子随意地跑来跑去,然后一堆成年人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追,这鸡飞狗跳的场面让卡梅隆的头都快炸了。

    ——也许自己应该请一堆学校老师来现场工作,而不是一群不怎么懂带孩子的摄影师、收音师和化妆师。

    卡梅隆有些沮丧地想着。

    过于活泼的孩子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这对素来被称为“片场暴君”的卡车司机来说根本就是灾难,他总不能对着一群孩子发火,但又惹不起玛吉·史密斯夫人……

    卡梅隆发誓拍摄下一部的时候无论如何得找个倒霉鬼来看住这帮孩子,否则自己迟早能被他们逼疯。

    除此之外,小演员们参差不齐的表演天赋和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是个大问题。

    当卡梅隆福第一次喊“Action”的时候,只有一半孩子按照要求开始表演起来,还有一半孩子愣在原地,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位看有些狼狈的导演在说什么。

    幸好这次只是一次排练,否则拍摄的时候来这一出,卡梅隆觉得自己晚上就能因为高血压被送进医院。

    如果神眷骑士有高血压的话。

    孩子们的演技完全不在一条线上也是个难题,也许这条艾玛表现得很好,但鲁伯特就拉胯了;那条鲁伯特还凑合,这时候马修念错了台词,于是整个片场全都是卡车司机的接近崩溃的吼声:

    “罗恩,不要笑!”

    “赫敏,不要念别人的台词!”

    “哈利,收着点!”

    罗修倒是没犯错,他也是唯一没有在表演上出问题的小演员,他的演技甚至超过了很多成年演员。

    有过在《人工智能》的演出经历,罗修已经变得更加自信,在灵魂模拟上的技巧也更加娴熟。在开学晚宴上有这样一段描述,斯内普教授看向哈利,接着后者额头上的闪电伤疤突然一疼。他在利用灵魂的能力给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下了暗示,每个人看到哈利缩脖子皱眉的动作时也会下意识地把手捂向额头。

    不过这好像已经和演技无关,纯粹就是开挂了……

    卡梅隆可不管这些,他对罗修非常满意,唯一的问题是有时候男孩的表现太突出了,这会让身边的小演员们黯然失色。

    尽管哈利作为主角,在镜头前本来就应该是最亮眼的存在,但也要考虑到平衡的问题,因此卡梅隆不得不多次提醒罗修注意控制自己的演技。

    拍摄过程磕磕绊绊,一场戏份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小演员,就会陷入无限NG的循环,不是谁念错了台词,就是谁表情不够到位,或者谁看了一眼镜头。而NG的次数越多,孩子们的表现就越差,这导致拍摄进度一拖再拖。

    最后还是摄影师想了一个办法,他建议用拍纪录片的方式用多台摄像机拍下每个孩子的反应,然后在后期剪辑中挑出每个人最好的镜头合在一起。这个办法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卡梅隆可以想象《魔法石》成片的效果会是非常的支离破碎,因为镜头不停地在切演员的特写,只是这已经是他们能找到最好的办法。

    唯一能够安慰大导演的是这里的小演员都是《哈利·罗》的书迷,这保证了参演的孩子们都很了解自己的角色,他们甚至比导演都懂自己的角色,这也让他省下了不少功夫。

    除了演员,场景也是个问题。

    开学晚宴的那场戏其实不是真的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食堂拍摄,因为搭建布景会对建筑造成损害,这是牛津大学所不允许的,何况在那里也无法完全按照导演的想法对光线进行布置。

    剧组最后在利维斯顿片场里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大礼堂供拍摄,但制片人和导演对大礼堂的规模产生了分歧。按照原作描述的话,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大礼堂应该能容纳900多名孩子共同进餐,但如果要弄出那么大一个地方的话会浪费很多预算,而且完全没有必要。最后妥协的结果是搭建一个能够容纳400人的大礼堂,这样会让霍格沃茨的学生在电影里少了整整一半,不过这已经是制片人最后的妥协。

    好在布景师还是很能干的,大礼堂空中漂浮的蜡烛原计划是用特效解决,但布景主管想出了更好的办法,他用滑轨和细绳把几百根蜡烛挂在半空中制造出漂浮的效果。

    当孩子们第一次进入大礼堂时都被惊呆了,无数的蜡烛悬浮在空中起起落落,点点的烛光简直就是魔法的奇迹!

    除了大礼堂之外,很多场景能够通过建模和绿幕特效大法解决,但惟独对角巷不行。

    对角巷在电影中的出镜很多,有些还是非常重要的戏份,用绿幕替代不仅是成本问题,而且很容易出错,于是卡梅隆带着副导演跑遍英国寻找能让他满意的古老街巷。最后剧组在勒顿豪集市取了景,这是伦敦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早在14世纪就在卖肉类和鱼类食品,卡梅隆很喜欢集市的彩绘玻璃屋顶和鹅卵石地板。

    美术部奋战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才终于按照大导演的想法搭建出了整条对角巷。卡梅隆对此非常满意,然后要求顺便把翻倒巷也给弄出来,可惜被制片人以死相逼给制止了。

    场景的问题解决后,《哈利·罗》里的那些神奇生物又变成了麻烦。

    剧组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训练几十只猫头鹰,但这种在整部电影里分量颇重的动物并不能完全按照导演的想法来参加演出。即使能让这些猛禽老实站在架子上不动,它们的头也是一直盯着镜头而非导演希望它们看的目标。最后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在目标上挂上了死老鼠才解决这个问题,饰演佩妮姨妈的菲奥娜·肖就不得不在围裙上挂满死老鼠,以便让周围数十只猫头鹰都能盯着她看。

    “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成了卡梅隆的口头禅,每天都有成堆成堆的问题砸过来,他一直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新的问题”的循环中度过。大导演发誓今后一定要拍一部不需要任何场地和道具的电影,全部都用视觉特效!

    不仅是场景,所有花草、树木、动物,就连演员也是!

    在电影拍摄进入到后半程时,卡梅隆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罗恩的声线发生了变化!

    不知道是不是平时吃太多的关系,罗伯特提前进入了发育期,这导致他前后变化明显。特别是在声音上,早先的镜头里还是孩子特有的童音,但后面都成了粗嗓子。这就导致这个红发男孩在霍格沃茨特快列车上的嗓音像十几岁的大男孩,但在分院时又变成了八九岁孩子的童音,这快把负责后期的调音师给逼疯了。

    造成这个窘境的罪魁祸首是保护儿童权益的相关法律。正常的电影拍摄一般不会超过10到12周,但《哈利·罗》里的大部分演员都是未成年儿童。根据英国的《童工法》的规定,13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只能工作12小时,而且这12个小时中还包含了3个小时的上课时间、两次各1个小时的用餐时间、以及每小时15分钟的休息时间,实际每天的拍摄时间差不多只有5小时,还要算进周末必需保证的双休。

    这样算下来的话,每周小演员们只有25小时的拍摄时间,再加上无数次的NG,拍摄效率慢得吓人。这样慢慢拖下来,卡梅隆眼看着一群孩子开始发育,几乎每个季度都能变个样子。

    还好男女主角的变化不大,但第二部的时候就不一定了,卡梅隆不得不开始考虑顺排的可能。苏菲亚倒是同意了这个方案,迪士尼不在乎这点钱,不过她要求把第二部的拍摄日期继续往前提,以保证每年都能出一部系列电影,这又给卡梅隆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因为他很可能得把第一部的后期制作和第二部的前期准备放在一块做。

    一想到这里,可怜的工具人导演有掀桌子走人的冲动,最后只能用心心念了快十年的大船给自己打气。

    卡梅隆每天晚上都是在疲惫中入睡,哪怕睡着前满脑子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赫敏的假牙太明显,后面也要检讨……”

    被苏菲亚骗来当苦力的可怜男人迷迷糊糊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