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仙志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武阳县

    永昭元年,九月初三,霜降。

    秋风渐冷,江水微凉。

    停舟上岸,张小宝准备去附近的一个名为武阳的县城找个地方住宿,顺便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弟子。

    这一路上查探过的孩子越多,就越发明白修行天才到底是有多难得了。

    以前觉得自己资质应该是最差的,能上山纯属是因为柳台章的好意和半个师父的情分。

    现在看来,自己本身的先天资质其实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一路走来,自己查探过的孩子怎么说也有数千个了,其中比自己先天资质还差的就有半数之多。剩下的半数也就是比自己强上那么一些,远称不上是天才。

    行至一村,山环水绕,青烟袅袅。

    停步四望,顿觉恍惚。怅然若失,怔怔无言。

    一声声呜咽传来,张小宝骤然回过神来,又是心魔在作祟了。

    低头苦笑,看着那只不知何时来到自己脚边的小犬。

    蹲下身,抚摸着它的脑袋,随后又查看了一番身上的伤势。

    小犬身上大部分毛发都是褐色的,眉间倒是有一缕白毛,四爪也是白色。身形瘦弱,毛发暗淡无光,一条腿耷拉着,尾巴倒是摇的勤快。

    张小宝记得,小时候学塾那边也有这么一条土狗,不知道是哪跑来的,老赵不仅没赶它走,还供它吃喝,孩子们也都挺喜欢的。

    后来,那条狗突然消失了,孩子们都来询问老赵,老赵说那是只白眼狼,喂饱了就不知道跑哪快活去了。

    其实,那条狗是死了,没受什么外伤,应该是害了什么病走的,是自己和大宝在河对岸的山脚下挖了个坑埋了的。

    从腰间乾坤袋中取了一枚接骨丹,放在手心处,伸到小犬身前。

    凑上鼻子闻了闻,抬头看了看那张挂着微笑的脸庞,伸出舌头将丹药卷入了嘴中,尾巴摇的更勤快了。

    站起身,迈步继续前行,那只小犬摇着尾巴,一跳一跳的跟在其身后。

    张小宝没有回头去赶它走,也没招呼它一起走,更没抱着它一起走,只是自顾自的向前走。

    残阳夕照,身正影长。

    递交了关引,进了城,寻了一处简单的客栈。

    刚进门,正欲询问那位伙计可有空房,只见那伙计冲自己笑了笑,快步走到门前,冲着门外的地面上挥着抹布嚷嚷道:“去去去,哪来的野狗,这儿没吃食,上别处寻去”

    见那土狗不走,只是耷拉着一只前脚,冲自己伸着舌头,摇着尾巴。

    伙计迈步出门,正要给这吃硬不吃软的畜牲来上一脚,省的耽误了自个做生意。

    不料那位先前进店的客人上来拦住了,笑着道:“小哥莫要冲动,惹急了被咬上一口就不好了。这样吧,我买一碗素面,连碗一起算钱,完了我将它引到别处去就是了”

    那位伙计看了看这位白袍公子哥,愣了愣,回过神来笑着说:“公子真是菩萨心肠,您坐里面稍等,素面马上就来。不知公子还要点啥,住不住店”

    “别的东西就不必了,安排一间空房就成”

    伙计得令,没再多问,转身回店里去了。

    片刻后,端了一碗素面上来拿给那位公子哥,又将一把带有号牌的钥匙递过。

    张小宝询问了价钱后从怀中摸出铜钱递过。

    伙计看了看那位公子哥腰间鼓鼓的钱袋子,疑惑的笑了笑,接过钱清点了数目无误后,正欲告辞退下,就见那位公子哥又摸出一枚铜钱递了过来。伙计赶忙接下揣入怀中,连声道谢,告辞离去了。

    张小宝端着碗,寻了处僻静巷弄,将碗放在了一处墙角下。

    小犬蹦跳着上前,狼吞虎咽起来。

    青年起身离去,小犬看了看那人背影,又看了看碗中的吃食,最终没有跟上去。

    回到先前的那处客栈,没去招呼伙计,径直上了二楼,找到了自己的房间,开门后进去躺下休息了。

    张小宝觉着自己的心魔挺奇怪的,别的修行之人一旦有了心魔,都是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到最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般,说话做事都截然不同,但一般都是变的心狠手辣,不近人情,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来。

    但自己的心魔,貌似除了会让自己觉得难受,偶尔发楞失神外,就没别的了。脑子到现在还算清醒,也没变成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等以后问问老赵或者那位佛门世祖好了,反正自己一时半会应该是不会有什么问题,要是有,自己就不会安安静静躺在这里了。

    听风吹雨,一夜无眠。

    夜色褪去,雨声渐歇,天气依旧阴沉。

    张小宝下楼递还钥匙,那位伙计从睡梦中醒来,接过钥匙,赶紧起身上前打开客栈大门。

    刚出门便有一只小犬,叼着一只白碗从对面的屋檐下跑了过来。

    放下碗,用鼻子拱了拱,尾巴使劲的摇晃着,看来是又饿了。

    那位伙计摇了摇头,转身回店里继续趴着睡觉去了。

    张小宝捡起碗收入乾坤袋中,迈步前行。

    那小犬也没因为没得到吃食而就此离去,仍是摇着尾巴跟在青年身后。

    青年在城中四处晃荡,见了年纪稍微大些,跑出来玩的孩童便主动上前交谈,有时候只是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钱;有时候是跟着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有时候则是询问一些书上的东西……

    城中青烟渐起,大街上饭菜香味四溢,看来已是午时。

    张小宝坐在一处凉亭内修习,看了看四周,不见那只小犬的身影,笑着摇了摇头。

    过了少时,一卖货郎也进了凉亭,放下担子,看了看坐在对面愣愣出神的白袍青年,笑着出声道:“公子年纪轻轻便愁容满面,这可不太行。我这里有些自家酿的酒水,喝上一口保管忘忧,跟那传说中的孟婆汤差不多哩,十里八乡的都争着要,我这才敢挑到城里卖的,公子要不尝尝,不好喝不要钱”

    货郎说着便从箩筐中拿出一个葫芦,又取了一只瓷碗,准备倒酒出来。

    山上人其实也喝酒,只是酿制之物是一些奇花异草与灵泉之水,说是酒,其实就是灵气浓郁,味道特殊的水。

    闲云野鹤,无忧无虑的山上人,确实也不需要喝能忘忧的酒。

    张小宝道谢几句,接过瓷碗,仰头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