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咱傻柱可从不搞事情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一进轧钢厂,傻柱并没有把老教授往相关的劳卫科领,而是带着几人来到了自己“新办公室”。

    看着破烂的木门,【厂食品安全工作小组】名称就这么胡乱地写在张报纸上贴着,异味扑鼻的肮脏房间和那张孤零零的老旧条凳,几名未经世事的大学生脸都变白了。

    他们愤怒于工厂胆敢如此忽视卫生工作,也担心这样的场景就是等待着自己的未来,几人纷纷激动地谴责轧钢厂的领导。

    背着手漠然看完了这一切,老教授却盯着傻柱,语气平淡地问道:“你是什么学历啊?”

    傻柱如实回复道:“职工夜校,等同初中文凭。”

    老教授呵呵地笑了几声,说道:

    “看你来的时候带着气势,没曾想厂里工作环境会如此艰难。走,去会一会你们相关领导。”

    正好要申请食堂职工体检的事情,傻柱就把一行人带到了李怀德的办公室。

    掌管着厂里整个后勤部门,李怀德是轧钢厂名副其实的“内务府大总管”,每天多数工作时间是异常忙碌的。

    傻柱未经报告,就带着几名不相干的人来自己的办公室,这让李怀德顿时心生不快。

    再加上傻柱提出,要拉食堂休班的职工去做什么详细体检,这更是让李怀德起了反感。

    李怀德没了往日那总挂在脸上笑容,板着脸对傻柱说道:

    “体检的事情厂里有制度。你呀,先把自己本职工作干好!”

    还没等傻柱出言反驳,跟着来的老教授却对李怀德笑着说:

    “你肝不舒服有多久了?”

    这句未卜先知的话把李怀德惊住了,连忙照呼几人先在长椅上坐下。

    听到傻柱介绍这是京城医科大学的著名教授,李怀德眼睛都睁大了几分,立刻喊工作人员上茶款待。

    老教授看了看李怀德的舌苔,还给他把了把脉,慢条斯理地说道:

    “你应该经常性的肝区不适,全身乏力,精神不济,腿上也有水肿吧,估计小便还发黄。你胃也不好,吃点东西就有胀气,时常还便秘和腹泻交替发作,这样的症状都有吧。”

    “是的,您看的太准了!我近二年了,时常有这些症状。总以为是年龄到了或经常饮酒造成的。看中医说是胃寒体虚。我也吃着胃药,但总时好时坏。”李怀德恳切地说道。

    “胃寒谈不上……更不是体虚啊……呵呵呵…”老教授慢悠悠地摇着头,对李怀德说道:“你就没想着从饮食上找点原因?”

    “饮食上……”

    像李怀德这个级别的厂领导,在家吃饭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他负责的部门工作繁杂,有时整个星期都住在厂里不回家。

    一日三餐除了有接待或会餐在机关食堂吃小灶以外,日常随着工作地点的不同,都是在各食堂吃点大锅饭。

    李怀德还在低头盘算,自己究竟是哪儿吃的不对,到底应该怎样忌口。

    老教授从另一个角度给了他提示:

    “如果给你做饭的人,或者处理饮食原材料的人,有肝病,你当然就有被传染肝病的可能。如果他们当中有人患传染性胃炎,你的胃病当然反反复复,久治不愈。食堂工作人员中,万一再有上一两名身患结核的,那………”

    “哎呦………”李怀德拍了下自己的后脑勺。

    “咱们后勤上本来体检的机会就比一线车间少,而且那些个帮厨的家属和安插进来的临时工,劳卫科压根就不会管他们………”傻柱在一旁帮腔说道。

    在四合院的位面里,李怀德的社会经验值大概接近全满。

    他瞬间就能想明白,当职工大规模体检时,附近的小医院会如何地草草应付;也很清楚食堂内部的卫生规章,忙起来时会是怎样的虚应故事。

    关乎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李怀德立刻就变得英明果断,雷厉风行。

    他询问了老教授,这次医科大学最多能接纳的体检人数,然后让运输队现在就派卡车,马上把机关食堂的职工都拉去体检。

    李怀德亲自给食堂王主任打了电话:“今天没有接待,通知职工中午去其它食堂就餐。你们食堂一人不漏,必须全部去体检,你也去!”

    挂下电话,李怀德看了眼一旁傻呵呵的傻柱,肯定地说道:“你也去!”

    …………

    在刘主任那里立下军令状的傻柱,才没功夫去体检。

    他和两名保卫干部开车来到了京城卫校。

    这个在原本的时空里命运波折、几分几合的中专学校,眼下正是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威武的军用吉普和荷枪实弹的保卫干部是最好的介绍信。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傻柱就找到了卫校里公共卫生专业的主管老师。

    虽说是专业的主管老师,但这位女老师才二十五、六岁,一位不谙世事,象牙塔里久居的人物。

    当傻柱提出,为了开展食品安全工作,能否去轧钢厂里食堂上门采样化验的时候,女老师断然拒绝了。

    “第一,像这样上门采样化验的事情,要委托我们学校,也要去找检验专业的老师,而我是公共卫生专业。

    第二,我们只是学校,教学单位,和您轧钢厂没有对应的工作关系。

    综上所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您去找所属区防疫站的食品科。”

    傻柱说出了他之所以找来的理由:

    “检验专业培养的是单纯的技术人员。而公共卫生专业是从管理的角度,对我们厂卫生工作更能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傻柱看着女老师那清澈的杏核眼,带着自嘲的口气把轧钢厂食堂的事情又讲述了一遍。

    厂里如何忽视公共卫生工作,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何迫在眉睫,各领导完全就没有食品安全意识,防疫站检验科对采样的过程过于套路化,检验结果出的过慢,导致失去时效性等等。

    傻柱言辞恳切,几乎声泪俱下。

    可能是出于对卫生工作的一腔热血,也可能是由于这个年代特有的纯朴无私,这个女老师终究被傻柱的话语打动了。

    傻柱满口答应,会由轧钢厂劳卫科给卫校补一个文件,说明请求卫校对厂里公共卫生工作给予指导。

    女老师这才同意,当即带了两名学生,罩着白大褂,挎着采样箱,来到了轧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