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慈父
繁体版

第118章 冶铁(续)

    “宋大人早;”

    “宋组长早。”

    “嗯,诸位早。”

    清早,宋应星如往常一样,早早便起床离开驿馆,来到了内城中研究院所在的院落内。

    相比他刚来京城那会的举子身份,他此时不仅多了一个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一职衔,更还被大明皇家科研院特聘为第六小组‘机械科研组’的组长一职。

    这个身份是从他在宫内获职以后,短短不到两天内又获得的。

    并且还是研究院的当下的副管事亲自上门奉上的聘书,他原先还不知道,经过解释后才知道原来研究院是殿下的产业,而自己之所以能当这个组长,也是因为这小半个月跟殿下所聊的机器之法,得到了殿下的认可,为此专门在研究院内设立了机械一科,专门研究此类门道,而带头之人,也自然非宋应星莫属。

    而在这里,宋应星也仿佛是来到了他心中的天堂一般,想要的知识随时随地有人给他奉上,需要的匠人、助手,这内庭八局十二监内但凡有的,随叫随到!

    这让他这一个对技术痴迷的人怎能不感到幸福?

    于是他便就这样,一头扎进了研究院的大门,一发不可收。

    翰林编修月俸是七石五斗(按此时物价约莫四两银不到),而研究院组长一职的基本薪资则是月俸五两银,还包吃住,每年寒暑更有工衣鞋袜两套!

    一个月接近十两的薪水拿着,包吃包住,连衣裳鞋帽都不需要买,这待遇对宋应星来说,不可谓不爽!

    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一切如何来的,若不是因为殿下赏识,他根本不可能拥有眼前这一切,所以内心对殿下感激,无以复加;

    而在京城呆了这么久,跟殿下接触也接触了这么久,他知道,自己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努力把殿下交代的工作尽快做好,如此才能勉强报答一丝殿下的恩情。

    “昨日交代的物件,做的如何了?”

    宋应星看向一个助手问道,如今机械小组在他不停地要求下,已经急剧膨胀到了接近五十余人,旗下又分成了几个分工不同的班组,各个班组之间所负责的项目完全不同,这种分工,也越来越被研究院内的人员所接受和适应。

    “启禀组长,所有涉及木工的零件均已制作完毕,且通过验收,只是精铁班组所负责的零件,还需一些时日等待;”

    助手有些尴尬地回道。

    “精铁班组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为何会如此缓慢?”

    宋应星疑惑的问道,他明明已经提前跟班组长吩咐过了,要尽快,对方也承诺说一定按时完成,怎么现在给他掉链子。

    “据说是精铁班组去金属冶炼项目组讨要精钢时,对方说最近在实验新式钢法,建议我们再等一等,等新式钢法所冶的苏钢出炉后,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

    助手小心翼翼地解释着。

    “新式钢法?”

    “苏钢?”

    他的这番解释,却引起了宋应星的好奇,他急忙问道:

    “他们在研究新式钢法你为何不早说?”

    助手刚要开口,却又被他制止,

    “算了,这不重要,你快跟我说说,他们实验场地在何处?”

    “回禀组长,在兵仗局内。”

    站在一旁的另一个助手连忙回道,同时拉了拉同僚的衣袖,示意他别解释,少说两句。

    “快引路,带我去看看。”

    宋应星迫不及待,连连催促道,

    “对了,此事告诉精铁班组,先不急,等新钢到了再说。”

    临出门前,他又吩咐了几句,随后便大踏步向着兵仗局而去。

    兵仗局内,冶铁小组的高炉还在继续燃烧着,进风口的风箱呼呼的鼓着风,将大量的冷空气送进火热的炉膛,高架上手持火钳搅拌的几个人员,已轮换了足足七八次。

    “如何,还有多久能出炉?”

    魏良卿问道,金属冶炼小组组长蒋炳金闻言连忙爬上架子,细细观察了一番后,朝魏良卿喊道:

    “总管大人,差不多了!”

    随即他便招呼众人,开始准备出钢。

    经过一番辛苦,熔化的铁水从高炉的出口涌出,流进了一旁早就提前准备好的槽内开始冷却。

    魏良卿被迎面而来的炙热气息烘烤的有些受不了,于是连忙往后连退了数步后,方才觉得好些,他看着眼前已从明亮转为暗红的铁水,心中不住地咂摸;

    “我滴个乖乖,原来冶铁竟是这般模样,看着真是惊心动魄!”

    一旁的蒋炳金见状,连忙让一旁的随从取来两条过水的毛巾,然后递给魏良卿:

    “总管大人,来擦擦脸。”

    魏良卿接接过毛巾,将被烘烤的有些难受的手、脸都擦过一遍后,觉得总算舒服了点,于是问道:

    “这新式钢法,如今应该算是成了吧?”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话,算是成了吧;”

    见魏良卿疑惑,于是他解释道,

    “这新式钢法,是融合了遵化铁厂和下官所学之苏钢法,糅合二者优劣后,所进行的一次尝试;”

    “虽然前几次的小炉实验,都一一成功,但吾等如今所做的,是大炉!”

    他指了指一旁废弃的小炉子,说道:

    “这小炉与大炉原理虽相同,但操作难度却完全不同!”

    “小炉一炉出铁不过百斤,而此炉却可一次出千斤!”

    “故实不相瞒,下官也不敢向您保证,大炉的这第一炉一定能成,因为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前功尽弃。”

    “这样啊,”

    魏良卿听完后点点头,随即抬眼看了看立于一旁数丈之高的高炉,嘴里喃喃道:

    “看来想要为尔等庆功,还为时尚早.....”

    一旁的蒋炳金闻言,虽然心中一动,但却没有任何言语表示。

    他比谁都希望这次能够成功,因为如果一旦成功,那么他身为‘技术带头人’,所能得到的奖励,将是无比丰厚的!

    如今的研究院内,已经冒出了三四个县男,十来个公士,近二十多个公民了;

    而若是眼前这座高炉成了,那么按照殿下所给出的新式勋法来计算,自己起步也能弄个县子当当。

    那可是县子啊!

    整个大明县令有多少个?而县子才多少个?

    他只是改进了一下冶铁的方式,就能轻松拿个县子回来,他的家族,将自他开始,家谱单列!

    而他蒋家,也会因他而至此一跃成为勋贵一族!

    这让他如何不兴奋?

    只不过,一切的核心,是这炉铁炼成;炼成了什么都好说,若是炼不成,那就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