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 生子当如贾仲谋

    今天是秦淮茹正式上班的第四天,组里把她分到了兰师傅的小队,这位比她大五六岁的女师傅,说话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开始的时候,两人因为比较生疏,相处起来有些客气,在她的刻意相交下,这种距离感,迅速被拉近。

    而对兰老师来说,多了一个有眼力见,又踏实肯干的手下,心里还是喜欢的。

    她们小队一共四个人,主要负责棋类教学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的任务并不重。

    上午九点,兰师傅被马组长叫到了办公室,说是下午两点,临时增加了一场围棋公开课,授课的老师,是燕京围棋集训队的几位国手,要求进行大盘讲解,让兰老师在中午前,布置好场地和教具。

    等交代完任务,马组长还特意问了问秦淮茹的情况,在知道她适应的很快之后,没多说什么,挥手让兰师傅去忙。

    对于能分到这个小队,从事这样的工作,秦淮茹虽然没有问过自己的儿子,可也知道和他的人情有关,工作上更是谦虚谨慎,生怕有什么差错,让领导不满,给儿子丢脸。

    棋类教学组目前开设的有象棋和围棋教学班,另外设置了国际象棋兴趣小组,他们后勤小队服务的,就是这些教学班和兴趣小组。

    而秦淮茹今后的主要工作,也已经被明确下来,那就是几个围棋教学班的后勤保障。此前这项工作就由兰师傅在负责。

    下午一点半,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五名教学老师,带领着三个围棋教学班、两个兴趣小组的一百四十多个小学员,陆续进入活动室,在一列列长登上坐下,他们面前是一架讲解棋盘,讲解大盘两边,摆设了四张棋桌。

    一点五十分,在棋类组刘秉乾组长、副组长兼围棋组长程维东的陪同下,围棋集训队的四位国手,步入活动室。

    公开课由程维东主持,刘组长先做了简单的动员,向小学员们一一介绍了几位国手,便结束了发言,在一片掌声中,今天的公开课正式开始。

    首先是集训队的雷指导,为大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各项围棋赛事的情况,简单的摆了几盘经典对局。接下来,刘指导就集训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大盘上做了详细讲解。

    在这两位长者的讲述之后,进入现场教学阶段。

    由集训队雷指导、刘指导、陈宗仁三位,加上棋类组的程维东老师,授二子对阵少年宫学员,集训队贾指导负责大盘讲解。

    站在活动室角落里的秦淮茹,无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

    生儿育女为的是什么,为了养儿防老还是延续香火,亦或是光宗耀祖,她没多少文化,说不清楚。但相比起说书先生嘴里那些,什么功成名就,什么扬名立万,什么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眼前少年侃侃而谈的身姿,对她来讲更加直观。

    她有一种告诉所有人的冲动,这是我儿子。

    她能看到儿子不时投向自己的目光和脸上的笑意。他还不到十四岁,却能在这样的场合,在自己平日仰慕的那些老师面前,挥洒自如,谈笑风生,她觉得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有这个儿子。

    从兰师傅那里,她知道今天的公开课,是临时增加的,也知道,以后这种课会成为常态。此刻她也明白了,这就是儿子来给自己撑腰的,就是别人眼里的扶上马、再送一程。

    对小贾的这番举动,雷指导他们几个知情人乐见其成。

    泱泱华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人情社会,一个人如果飞黄腾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家人以适当的照顾,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与徇私舞弊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多数人对此都能理解,往往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他们看来,小贾的所作所为,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

    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将近七点钟,看到留下来帮着秦淮茹收拾教具的小贾,从一个围棋国手,突然变成秦淮茹乖儿子的时候,兰老师觉着自己羡慕嫉妒了。

    她想起一句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话: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眼前不就是贾仲谋吗!

    贾公子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当得起仲谋这两个字,在给秦淮茹当了一天孝顺儿子之后,给小当和槐花两个小姑娘当了回好哥哥。

    从正月十四大清早开始,逛大街、逛公园、逛庙会,溜冰、看电影,样样没落下,溜溜带着她们俩玩了两天,让小姑娘们都有点乐不思蜀。

    这个时候的元宵节虽然没有假期,但除了个别部门,大多数单位,都不会卡着点下班,对早退的,溜号的也权当没看见。

    秦淮茹还是熬到了点,才离开少年宫回家。

    老贾家晚上的这顿团圆饭,依然是和隔壁几位老人一起吃的,刘易守两口子主厨,八凉八热十六个菜,主食是饺子和元宵。

    吃完饭收拾好已经快八点了,架不住两个小姑娘的吵闹,秦淮茹和小贾领着她们出门看社火、观花灯,留下张老太看家。

    小贾心里清楚,这是六十年代最后一次看热闹的机会,此后十余年,这类民间传统活动销声匿迹,只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所以他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和秦老娘一人领着一个,沿着什刹海的胡同小路,在天空中时不时绽放的烟花中,汇聚到更大的人潮里。

    爱凑热闹的远不止老贾家,南锣鼓巷四合院里的很多老少爷们,也带着大姑娘、小媳妇,奔向近点的地坛、雍和宫、远点的天桥、大栅栏,在满大街的高跷、旱船队伍里穿行,享受着普天同庆的欢乐。

    正在加紧追求冉老师的何雨柱师傅,早早来到了冉家,糕点、元宵、干鲜果子,依旧准备了四样礼,厚着脸皮蹭了人家一顿团圆饭,然后在冉秋叶一对弟妹的催促声中,几个人一起出了门,沿着长安街,一路笑着、闹着,融入元宵佳节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