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七十四章 破家值万贯

    小贾领着两个妹妹回到南锣鼓巷,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了。

    路过前院的时候,他扫了一眼西厢房的阎老师家。平日里这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就三大妈一个家庭妇女在家,今天房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

    这时候,在院子里安排的眼线老吴,凑到身边,把事情的前前后后简单说了一遍。

    在弄清楚具体情况后,小贾舒了一口气,领着妹妹,和老吴一起,往家里走去。

    自家所在的中院,人还不少,两位派出所的同志正在向围观群众了解情况,家里也有两位同志在清理证物。

    知道是这家的主人回来了,负责的同志过来向小贾进行例行问询。

    没什么好说的,一问三不知就行了。

    尽管已经知道张老太装晕,被送到医院去了,见对方再没有要问的,小贾还是故作不知的,问了一下对方,自家老太太现在的情况。

    待听到回答,小贾也没多话,对肇事者怎么回事、去哪了之类的问题,他没有动问的意思,而是招呼有点吓傻的小当和槐花,准备去医院。

    此时,另几位同志都结束了自己的工作,准备回所里,告诉小贾可以看一下屋子里的情况,没什么问题的话,就在笔录上签个字。

    他这才迈步进了屋子,放眼望去,满目狼藉。

    一位女同志递过来笔录和损毁清单,小贾看了一眼,并没有签字,而是对着负责人说,有些东西的价值,和登记的描述不符,请他们再重新看一下。

    几人有点诧异,都是些寻常东西,怎么会有错呢?

    见他们不大认同自己的说法,便随手捡起一副已经开裂的木质棋盘,说那是自己在战胜东倭九段棋手后,从对方手里获赠的楠木棋盘,价值三百六十元。又指着散落一地的棋子,说是正经的云造,价值五十元。接着把一个碎裂的笔筒放回桌子上,说这是明代的,是相邻友国某外交官所赠,具体价值得请专业人士估算……

    这几件东西的来历和价值,搞得众人都有点目瞪口呆,可就这样,小贾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散架的红灯收音机,某某部委的赠品;

    一幅被撕毁的书法作品,某战功卓著的老将亲笔所书;

    一支断裂的钢笔,东南某友国亲王所赠;

    ……

    价值不价值的,这时候不重要了,仅小贾随口道出这些东西的来历,就足够让人头疼,何况还有很多没说到的,关键是按照他的说法,这些都有据可查。

    然而,令众人更为震惊的事来了。

    小贾指着原本挂在墙上,此刻却被抛弃在地上,已经撕掉了小半幅的残破绣屏,说道:“这是苏州市府所赠,苏绣大师于锦华先生的双面绣,你们可以看看绣的是什么,再好好想想该怎么处理。”

    那位女同志闻言捡起绣屏,待看清绣作两面的内容时,“啊”的叫出声来,迅速把手中的绣品递给负责人。

    尽管对方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心理建设,看到绣作,仍然木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

    半晌后,他才声音低沉的对小贾说,会重新登记估算,同时会向局里和有关部门反映,对肇事者从严、从重、从速处理。

    得到这样的表态,贾公子点头同意,配合着将所有价值比较高的损毁物品,进行了重新登记。

    见到原来估算总价二百多的清单,变为四千大几的时候,大家都有些瞠目结舌。

    女同志有点怀疑,常言说的破家值万贯,和今天的这个破家值万贯,是不是一个意思。

    接下来,双方完成了签字,派出所的同志带着证物,回所里处理后续。小贾也带着妹妹,很快离开了满目疮痍的老贾家。对于满屋子的破磁烂瓦,已经完成了各自的使命,还需要在意吗。

    小贾走了,甚至都没有锁门。

    院子里的围观者,在有心人老吴的提醒下,没有冲进屋子,而是站在门口或是窗边,向里面观望。

    好家伙,这一地的破烂,就值四五千,老贾家这是要疯啊,不对,老阎家怕是真的要疯了!

    人群里就有见过世面的,嘲讽着开腔道,你们只看东西值钱,就不想想今天这阵仗,老阎家得疯几回,才能挡住人家老贾家的报复。

    对啊,上回抓特务都没今儿热闹。

    从阎家老三带人来开始算起,短短一个小时,来了好几波人马,其中还有荷枪实弹的,关键都是帮着老贾家的,这场面,十几年都没见过了吧。

    世上谁人无是非,既然有是非,就不要怕被是非人议论自身的是非。这是贾公子的一贯态度,对于满院子的是非之人说了什么,反正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随他们去吧。

    小贾领着小当、槐花,先去了趟少年宫,让秦淮茹给王海东去个电话。接通后,他接过话筒,向老王表示感谢,又说了一下后续情况,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达清楚后,挂掉了听筒。

    已经是下班时间了,辞别同事,秦淮茹一家四口,和刘红梅在外面吃了个晚饭。

    刘红梅本不想吃这顿饭的,但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她也想多了解一下,秦淮茹这个大名鼎鼎的儿子,在贾家人的再三邀请下,也就同意了。

    张老太还在医院里,哪怕是过去装下样子,也得要抓紧时间了。几人很快用过饭,又打包了点东西,一起去往医院。

    病房外面乱哄哄的,一个护士打扮的年轻人,正驱赶着众人离开,声音很大,说这是病房、不是菜市场,语气中的嫌弃,老远都能感受得到。

    刘红梅在人群里看到不少院子里的熟人,也有几个陌生面孔,下午那个修车的,也在里面。

    在知道他们是病人家属,小护士叮嘱不要影响别人休息之后,便放行了。

    秦淮茹跟四合院的街坊打了招呼,小贾则和守在门口的卢仁义他们几位聊了几句,才推门而进。

    这是个四人间的小病房,张老太被安置在靠窗的左边位置,一大妈和吴家婶子陪在一边。

    贾张氏躺在病床上,一手挂着吊瓶,一手正用个帕子,抹着眼泪,小声地和那两人说着话。

    秦淮茹几人的出现,打断了她们的交谈,一番客套寒暄之后,刘红梅有眼色的提出告辞,让张老太好好休息,旁边那两位也跟着起身,被贾家人一起送出了病房。

    待小贾回到老太太身边,见她脸上还有几分戚色,便坐下来,在她的手上轻轻拍了拍,说了声:“没事,都过去了。”

    张老太却像是从这简单的动作和语言中得到了安慰,坐起来安生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