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九十三章 犯不犯错

    仅仅是院子外观,屋内的家俱摆设和全新的被褥,已经足以让王雨嫣首肯,当知道上下水和冬季的采暖,比后海那边还要完善的时候,对自己丈夫的善解人意,王姑娘满意到不能再满意了。

    这就是个会哄人的,可她就吃这一套。

    当然,屋子里总会有缺的,自然要采买些东西。

    附近就有刚兴办起来的农贸市场,摊主大多是近郊的农民和一些待业青年。从米面粮油,到瓜果菜蔬,经营的商品不说应有尽有,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是足够的。

    当然,不能看价钱,这里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些议价品,不要票,但是价格会成倍的往上翻。

    可即便如此,市场并不缺主顾,附近有好几所大学,有钱的主不少,指头缝漏出来一点,就够小摊贩们的生活了。

    两口子在里面逛了一圈,采购了些东西,放回院子后,也没有再待下去,而是直接回了后海。

    少公子阿罗,今天也被送到秦淮茹那边去了,不过这小家伙现在应该叫贾济民了,这个名字和贾老师无关,是他娘王雨嫣的手笔。

    见丈夫对孩子的名字一直不上心,她就主动揽下这个差事。

    为此还搬出《新华字典》、《说文解字》、《尔雅》、《汉语成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翻了好几天。然而在一番查阅之后,王姑娘放弃了苦思冥想,反正姓贾的不好起名,就随口起了这么一个有情怀的名字。

    贾老师无所谓,哪怕叫贾狗儿都行,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被人黑成什么了,何况是自己的儿子,有个大名能上户口就不错了。

    孩子不在家,小当和槐花也不知道去哪里疯,家里只有张老太和小娟两个人,守在客厅里看电视。

    家里的电视是个黑白的,不大,只有十四英寸,天津出的北京牌,才刚买了几天。

    买的时候就没有声张,等到天黑了,才用老王的车送回来,没让街坊四邻谁看见,主要是贾老师嫌麻烦。

    这年月谁家有个电视,来家里串门的邻居就不会少,还不能拒之门外,甚至伺候不好都得罪人。

    好在老贾家和老王家,要么是做官的,要么是做学问的,唯一一个老太太,和这边的邻里一直都有些生分,来串门的邻居也就少之又少,到现在知道老贾家有电视的人,也没几个。

    不过也就能安生几天,这事总会被人知道的,到时候来的人就多了,遭罪的就是小娟这个姑娘了。

    这个时期的电视节目,时间比较固定,内容也以新闻为主,贾老师不感兴趣,倒是王姑娘有时会看一眼。

    她之前三年大学就学的是新闻,在出版社工作,也与新闻沾边,而她在燕大所要学习的,也是新闻专业,对各种传播媒介,都有一点兴趣,还给贾老师提过,以后去电视台工作的想法。

    不过,这想法刚说出来,被贾老师无情的否了,做做管理或幕后就可以,抛头露面的事,留给别的女人好了。

    王姑娘没觉得丈夫专权、霸道,反而认为有道理。

    她知道自己的美,尤其是在生过孩子以后,单位里那些男同事看自己的眼神,有时候都让人心惊。

    如果自己不是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有官高爵显的父祖,有声名赫赫的丈夫,自己会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实在难以预料。

    就像丈夫说的,没必要像孔雀开屏一样,靠着把自己全方位的展示给别人,来满足虚荣心,那样只会徒生事端。

    夜深人静的时候,小两口总会聊点有的没的,虽然认同贾老师的意见,但还是会开玩笑,问他是不是爱吃醋、不自信。

    贾老师就问,几千年来,为什么士大夫给女人立下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为什么历代帝王,会把三宫六院圈在三丈高墙之内,都是不自信吗?

    显然不是,因为男人最懂男人贪花好色的本性,但凡有机会,就会犯男人都会犯的错。

    王姑娘抓住了贾老师的把柄,问他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贾公子给她轻轻唱起了歌。

    夜好深了,纸窗里怎么亮着,

    那不是彻夜等候你为我点的烛火。

    不过是一次邂逅,红楼那一场梦,

    我的山水全部褪色,像被大雨洗过。

    杯中景色鬼魅,我忘了我是谁,

    心情就像夜凉如水。

    手里握着蝴蝶杯单飞不醉不归。

    花田里犯了错,

    说好破晓前忘掉。

    花田里犯了错,

    拥抱变成了煎熬。

    花田里犯了错,

    犯错像迷恋镜花水月的无聊……

    是夜,王姑娘就依偎在这个爱犯错的男人怀里,深深入眠。

    后面两天,领着小当和槐花两个妹妹,又到给她们在学校附近准备的院子里,收拾了一翻,就到了开学的日子。

    秦淮茹把小女儿王渃嫣和孙子阿罗,打包送给了婆婆刘老夫人,美其名曰是让老太太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另外不想打扰雨嫣她们几个的学习。

    实则是那边家里的工作人员比较多,足够应付这两个小祖宗。

    尽管是亲妈、亲奶奶,一提起孩子,秦淮茹也是够够的了。

    这几年遭的罪,数不胜数,可每当想到等这几个小的长大,至少还得将近二十年,还要看着他们娶妻的娶妻、出嫁的出嫁,她内心里的郁闷和煎熬,已经难以言表了。

    正因为孩子多了,她有时候会暗自对大儿子感到佩服,从小就能把所有的事,办得井井有条,不仅帮着自己带大了小当、槐花,还能照顾到几个小的。

    和他比起来,王海东那家伙,只把自己当个生孩子的机器,而且管生不管养,一天到晚忙的不着家,就不是个好东西!

    对秦淮茹的难言之隐,贾老师和王姑娘没时间体会,开学以后就是各种忙,乐得自家儿子不在身边。

    相比王雨嫣还能在学校里为学业忙碌,贾老师的忙,则有点莫名的意味。

    他本身是历史系的讲师,又考了本系的研究生,只要协调好上课和教学的时间,其他和上半年没什么两样。

    但是,围在他身边的人多了,确切的说是女人多了,让他忙活的有些不那么纯粹。

    燕师大这里有个说过娃娃亲的苏萌。

    燕邮电那边有个左丽,偶尔会陪着槐花来找哥哥。

    中医药学院里,佟晓梅开始默默地帮着,做些助教做的事情。

    还有一个和王姑娘同校的大二本科生,来自吉春的周蓉,也在不断挑战着贾老师的底线,让他在犯错和不犯错的边缘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