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繁体版

第二百零八章 林家众生相

    林美娇今年芳龄正值二十,早早结婚并不惹人注目。

    麻烦的是贾济民,他的年龄是个硬伤。

    改年龄这种事情,普通人无所谓,可贾家却做不得。

    因此大公子和林姑娘的婚事在内地暂时是没办法办的。

    却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道,而且不算太难。

    两人完全可以移师他地登记注册,无论是香江或者香山澳,都可以完成法理上的婚姻手续,然后在这边给他们订个婚,也算对亲友有所交代。

    无他,就是为了给没出生的孩子有个名分。

    香江那里的各项限制和所需的手续更多一些,最终的注册地选择了香山澳。

    那里男子的婚龄是十八周岁,贾济民的年龄够了。

    两家人的行动力毋庸置疑,在劳动节期间双方见面还不到两周,所有相关事宜便准备就绪。

    5月13日,贾济民与刚刚拥有香山澳居民身份的林美娇,在登记处办理完婚姻登记申请,随后获准可以于双方选定的日期进行结婚登记。

    1996年5月21日,农历丙子年四月初五,宜嫁娶。

    上午十一点,经过一系列的手续之后,在双方证人与公务人员的共同见证下,贾济民和林美娇完成签字登记,正式缔结两姓之好。

    翌日一早,两人领取婚姻记录证明,旋即离开香山澳并于当晚回到淞沪贾府。

    至此,贾、林二人婚姻的法定手续全部完成,林美娇也就此成为贾家一员。

    接下来就按照之前商定的办法,举行两场订婚仪式。

    林姑娘金陵娘家那边就定在几天后的5月26日,那天是周日,方便双方亲友的到来。

    而贾家这边的日期,定在与之相隔一周的6月2日,地点则放在了燕京,没有选择淞沪。

    5月23日午饭后,大公子和林美娇告别贾家众长辈和妹妹初十、小弟冬至,前往金陵做订婚前的各项准备。

    当晚,贾济民在新开业的长安秦淮大酒店长安厅,设宴招待林家一行,向女方家长报喜。

    同时也准备为即将举行的订婚仪式,代自己的父母,提前征求一下岳父母的意见。

    六点五十分,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十分钟,大公子携新出炉的贾林氏在酒店大厅,迎来了岳父一家。

    一番热情的寒暄之后,在酒店总经理的引领下,众人步入了这座在金陵最具神秘色彩的长安厅。

    近两年来,随着长安置业集团旗下三家五星级大酒店相继建成开业,堪称世界一流的设计风格和顶级的服务水准,成为这座六朝古都的一道新风景。

    而在龙蟠、玄武、秦淮三家大酒店中,以地名为标识的各个包房大厅,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

    其中,以各自大酒店命名的龙蟠厅、玄武厅以及秦淮厅,作为首选,自然名扬金陵。

    然而也有一些传言,几家大酒店中最牛的是基本不对外使用的长安厅,那里是大老板的私人场所。

    迄今为止,招待过的外客,也只有寥寥几次、屈指可数。

    至于说如何牛,又牛到什么程度,是装潢、是服务、还是菜肴?众说纷纭却没有定论。

    林家大嫂没有像往常那样挽着婆婆的手臂,而是一直默默的跟在吴教授身后,安静的做一只鸵鸟。

    她是吴教授的学生,作为一名东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的设计师,对酒店的设计装修,自然是怀着好奇心的。

    可她此刻并没有关注这些,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今后观察的机会不要太多,而现在最应该注意的,是自己的仪态仪表,万事以不给婆婆和小姑子丢脸为要。

    常佳妮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林家的儿媳妇,而自从知道小姑子林美娇母以子贵,嫁给了贾济民,成为贾家的正经媳妇,这种庆幸达到了顶点。

    林家不是什么无名之辈,林教授是当年那位号称民国四大才女的林先生的堂侄,也是华东师大历史系吴先生的入室弟子。

    自己的婆婆也出身金陵本地名门,其堂叔则是燕京华清大学建筑学名家吴先生,她本人早年也是金陵工学院建筑系研究生毕业。

    可以说,两位无论出身,还是学识、能力,都非泛泛之辈。

    而能让老两口放心的把最疼爱的小闺女交付的人,怎么可能是寻常人家。

    随着之后双方家庭的了解深入,也印证了常佳妮的想法。

    而她在巴结小姑子的道路上也一去不返。

    她是小门小户出身,太明白家世的重要了。

    以自己不到二十七岁的年龄,不到三年的工作经验,还是在休了半年产假的情况下,能够成为研究院一个部门正科级的副主任,和个人能力有个毛的关系。

    只能说自己眼光好,嫁对了人。

    可相比于眼下这位新婚燕尔的小姑子,那就是小巫见大巫,完全没了可比性。

    可她并不眼馋什么,她清楚自己能做到什么、能抓住什么,从来不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她之所以会被大姑姐林阿娇评说心眼多,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姑姐对她看不起不要紧,有意见也不要紧,甚至当初吴教授把她这个学生介绍给自己儿子的时候,大姑姐曾明确提出过反对意见,她也权当不知道。

    对大姑姐和姐夫的恭敬一分不少,对那个小外甥的亲近一分不少,就是要让对方明知道自己在跟她耍心眼却又无话可说。

    所幸的是婆婆对自己的态度,没有因为自己暗搓搓的搞事而恼了自己,足以见得,没脑子女人,即使亲妈都不会太心疼她。

    大姑姐跟姐夫,哪怕读再多的书,博士毕业了又怎样,不过是徒有其表的书呆子而已。

    那一身所谓的清高,离开了家庭的庇佑,连个屁都不如。

    最让她看不上的,就是那两口子的不懂事。

    今晚来干什么,真当人家小贾是来宣告喜讯的吗?

    那是要和长辈商量事情的。

    没看她把自家的小老虎都丢给娘家妈带着了,就是怕小孩子吵闹影响大人说话。

    连自己一项大咧咧的老公都明白的道理,那两个自负学富五车的笨蛋,还要带着外甥凑热闹,真是不知所谓。

    图什么呢?为了让小孩子长见识,还是为了人家给的礼物?

    五岁的小屁孩,能记住多少事。

    扫了一眼陈姐夫怀中抱着的五岁巨婴,常佳妮微不可察的撇撇嘴,对这家同为书香门第出身、而又上不了台面的两口子,心中更是不屑。

    就在她的各种腹诽中,一家人在长安厅龙凤阁坐定,家宴正式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