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影视世界学历史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 大明的餐桌

    大明皇家科学院的所在地就是以前的那座越王府,同时也是大明洪武朝逆臣胡惟庸的宅院,占地规模一直都是超越朝廷礼制的存在。

    只是建昌元年那个弱智朱允炆一把大火焚烧殆尽,紧接着建昌帝就是在越王府旧址上面建造了大明皇家科学院,而且采用的都是最新式的水泥钢筋和混凝土结构。

    楼层也是统一的三层中式风格的大楼,从动工到建成一直都是应天府到话题中心,经过的百官和百姓们都会不自主的好奇的观望。

    当然有幸进入大明皇家科学院工作的工匠和专家,都可以被安排在科学院内部的宿舍楼居住,所以大明皇家科学院的福利待遇一直都是大明官员顶级水平。

    今天建昌帝出行的车队可以说是浩浩荡荡,这一次不光带着大量的禁卫军做护卫,同时也把内阁中枢的七名成员都是一起带来了,也好让这帮大明的大脑袋们看一看科技的力量。

    而建昌帝视察的第一个科技项目就是汽车,只见一辆只能算是车架子的丑东西停在那里,和建昌帝印象里的成熟汽车差了十万八千里。

    只见一旁的科学院院长齐思远侃侃而谈的对着皇帝介绍着,“皇上,这辆汽车使用的就是你所说的那种汽油,这还是从皇上所提示的蒸馏提纯法对黑火油提炼出来的。

    我们科学院先根据皇上你提醒的黑火油蒸馏法提炼了汽油、煤油和轻重柴油等专门油类。

    然后又是召集工匠手工一点点敲出了发动机,紧接着又是攻克了变速箱和橡胶轮胎等关键技术。”

    “嗯,齐爱卿,你们皇家科学院最近确实是辛苦了,回头朕定会好好的封赏于你们。”此时的建昌帝自然是满脸欣慰的点了点头,看来自己多年以来的心血和资金投入没有打水漂。

    要知道这些技术都是可以大规模推广的,绝对能够让大明整体科技突飞猛进,这才是自己设立这个皇家科学院的真正原因,有的时候失败的残次品都是时代的进步。

    “皇上,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

    “朕先上去亲自试一试。”此时的建昌帝就是想着登上汽车亲自尝试。

    “不可!皇上,这辆汽车毕竟还只是一辆试验品,还是交由科学院的办事官员驾驶好了,省得技术不成熟出现任何的危险。”然而科学院院长齐思远和百官都是慌忙的阻拦,主要还是亲自实验这辆汽车太危险了,

    建昌帝想了想自己现在的身份也就接受了劝谏,“也好!那就尽快安排人进行实验,朕所修建的新式官道就等着这些汽车了。”

    “是!皇上。”

    接着就看到一名年轻的官员直接坐上了简陋的汽车,然后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操作之后,全世界第一辆汽车终于是在建昌帝的期待下启动了。

    虽然这辆汽车和建昌帝印象里那些成熟的汽车相去甚远,但是真的等到成功发动了之后,依旧是让建昌帝感到惊喜的不得了,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自己为大明带来的改变。

    以后大明的科技自然会越来越进步,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等到大明上下都是习惯了科技带来的便利,理所当然的也就不会出现历史上那么多的悲剧了。

    等到那名科学院年轻工匠在百官面前在实验地开了一圈,然后就是直接把汽车停在了建昌帝等人的不远处。

    接着年轻人径直下车跪在建昌帝的面前禀报,“禀报皇上,汽车项目圆满成功。”

    “嗯,你叫什么名字?”然而建昌帝却是满脸疑惑的看向年轻人问了一句,

    很明显汽车项目就是这个年轻人主抓的,要不然这个年轻人绝对不可能这么的大胆,而且一旁的那些科学院的官员们也都是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回皇上!微臣工部将作监主事吕淳。”

    “皇上,淳的先祖正是北宋铁器名将吕正臣。”此时一旁的科学院选择齐思远顺带解释了一句。

    “吕正臣?朕听说过此人,北宋李昭玘的《乐静集》有载,据说是北宋京东路莱芜铁器制造工匠。”

    “正是!皇上果然是博闻强记,竟然连《乐静集》也有所涉猎。”

    此时的建昌帝自然是没有把齐思远的马屁放在心上,反而是看向眼前的年轻人吕淳鼓励了一句,“吕淳,好好做!以后一定要让大明的科技照耀整個世界。”

    “是!皇上,微臣必定再接再厉。”只见吕淳满脸激动的回应着建昌帝的鼓励。

    “嗯,擢升吕淳为工部将作监员外郎,汽车项目一众人员赏金千两。”

    “臣等叩谢皇恩。”

    “第一辆汽车还是太过于原始和粗犷了,接下来你们一定要继续的改进,要求就是操作起来必须变得简洁,同样要在汽车的动力方面多下功夫。”

    “是!皇上。”

    等到建昌帝率领百官离开了汽车项目组之后,接着就是径直来到了科学院的另一个项目组发电厂,要知道这个才是自己此行的重中之中。

    因为建昌帝一开始没有预料到自己要来大明时空,所以准备的资料并没有涉及到电力方面,最后只能试图亲自培养出来一些大明的特斯拉和爱迪生了。

    一众人来到了发电厂项目组之后,项目负责人立刻侃侃而谈的介绍了起来,“皇上,我们设计的第一个发电厂,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直流发电机,内置六台发动机,发电能力达到九百马力,可供应八千个灯泡同时使用。”

    紧接着惊喜的建昌帝反而是问起了灯泡的事情,要知道没有科学基础的研发是很困难的,“不错!灯泡的生产如何了?”

    “没有任何问题!多亏了我们大明掌握了玻璃制造工艺,要不然反而会让灯泡成了拦路虎。”

    接着建昌帝就是批准了发电厂项目组的资金申请,“很好!如果你们项目资金不够的话,就赶紧打报告写申请,朕给你们批了。”

    “多谢皇上。”果然发电厂项目组上下都是惊喜了起来,要知道研发可就是迅速烧钱的事情。

    “应该是朕和大明的百姓谢谢你们,你们可是帮了朕的大忙。”

    今天的皇家科学院考察自然是让建昌帝很满意,接着又是去其他项目组看了看研发进展,惊喜的是大明帝国终于是被自己给盘活了。

    要知道一步错步步错的道理,华夏文明的封建思想太过于顽固,新的苗头和改变都是不允许出现的,就连四大发明都是历史长河里偶然间所得,所以真不知道华夏错过了多少发明创造的奇迹。

    ……

    其实一直以来困扰建昌帝的反而是机床的问题,要知道机床行业可是工业制造的基础,对于建昌帝这个外行来说也是最麻烦的事情。

    凭借着自己对机床行业不多的了解,建昌帝一直再和大明的工匠们鸡同鸭讲的搞了好多年,自然也是浪费了建昌帝很多的脑细胞。

    结果那段时间都快把后宫里的漂亮女人都抛之脑后,大多时间都是泡在大明皇家科学院里和工匠们待在一起,当然这也是那段时间前朝和后宫都是出现了糟心事的根本原因。

    当时前朝的谣言真的可以说是版本有很多,所有的关注点却都是说建昌帝玩物丧志,致使整个大明的朝政荒废和什么民不聊生。

    然而建昌帝明白解释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索性直接用屠刀解决了所有的杂音,果然自己再想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没有了阻拦。

    其实所谓的改革也就是利益的再分配,自然会引起旧的既得利益者反抗激烈,甚至新的获利者也会感到不满足,所以才会出现了这场惊天动地的大反叛。

    “皇上,现在所有的机床都是经过了电力改造,三家发电厂刚好能够满足机床厂的用电。”

    “远远不够!继续投资建设新的发电厂,同时科学院那里也要继续改进和研发新的发电技术,我们的科学技术绝对不能仅仅止步于此。”

    “是!皇上,就是这样以来会不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呵!齐尚书,我们科学院的研发总是需要资金的吧?而这些资金又是从哪里来?总不能光是一味的依靠内库拨款吧?

    现在有了新技术就是要少量进行投产和运用,这样一来也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环。”

    “皇上高见!是臣愚钝了。”

    “齐尚书,朕为科学院花了这么多的钱,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自然是有着远大的期待,希望你们科学院一定要再接再厉。”

    “是!皇上,臣等必定鞠躬尽瘁。”

    “不要急!慢慢来!总有一天大明的旗帜会插遍全球各地。”

    ……

    现在大明的粮食结构也是发生了变化,番薯和土豆的大规模种植让大明百姓再也没有了饥荒,化肥产业的研发和应用也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异成绩。

    再加上目前是全世界供养着整个大明帝国的态势,每天都会有海量的粮食从东南亚、于毒、澳洲和美洲运回大明,所以大明帝国更多的精力都是放在了科研上面。

    周王朱橚躬身行礼的看向御书房的建昌帝禀报说道,“皇上,从澳洲运回大明的粮食已经到港了。”

    “嗯,很好!既然现在各种粮食有了,也要发展我们自己的畜牧业,牛羊猪鸡这些牲畜都要养起来,大明百姓的餐桌上不能只有粮食而没有肉蛋。”

    “是!皇上,只是现在大明的粮价太低,很多大小粮商都是怨念很大。”

    “哼!现在也是到了收网的时候了,大明主要粮油行业一律收为国有,各地都要建立有皇家商户背景的大型粮店,这些粮店肩负着稳定粮食价格的责任,要知道粮食价格不能高也不能低,最好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

    “是!皇上。”

    “走吧!五王叔,今天和朕一起尝尝美洲的小麦味道如何。”

    “多谢皇上。”

    ……

    现在大明的粮食根本就是吃不完的充裕状态,除了强行贯彻战备粮食的硬性规定,余下的都是会流入到市场里和制作成丰富多彩的食品,现在大明的街头到处都是丰衣足食的其乐融融。

    建昌帝偶尔也会带着自己的几个年长些的儿子出宫体察民情,亲自言传身教的对这些儿女讲述一些人间至理,不至于让他们沦落为长于妇人之手的弱智脑残。

    建昌帝的二儿子小小的年纪很是善于伪装,“父亲,街边的小吃不卫生,我母……我母亲不让我吃。”

    “文黄,那你吃过吗?”建昌帝并没有去拆穿这个二儿子的小把戏。

    说实话七八岁的年纪还是思维不健全的时候,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也不能对孩子太过于苛刻了。

    “呃?孩儿没有。”朱文黄强忍着嘴馋的在那里否认说道。

    “好不好吃?能不能吃?总是要亲自尝过了之后才能判断,当然明知道有毒的东西可就不要尝试了。”

    “是!父亲。”

    接着建昌帝就是看向一旁的老三苏文川吩咐说道,“文川,宫外的情况伱最为熟悉,带着你二哥文黄去随便的逛一逛。”

    “好!二哥,你跟我来吧!”苏文川自然是不太喜欢这个傻乎乎的二哥,依旧是乖巧懂事的带着朱文川离开了。

    “父亲,孩儿告退。”

    “嗯。”看着眼前这个彬彬有礼的二儿子,苏言真是差点忍不住要笑出声了。

    不知道的还真的以为老二文黄是个好孩子,其实真实的情况却是调皮捣蛋胡作非为,大概又是被老二的母妃夏贵妃给训斥了。

    “父亲,二弟突然变得越来越懂事了,看来你罚他抄写的十遍《论语》很有效果。”

    “文泰,你真的以为你二弟是因为懂事?”

    “父亲,难道不是吗?”

    “文泰,你要记住人心是最难捉摸的,有些时候只有靠利益才能把大家聚到一起。

    当年太祖起兵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就是这个原因,当时淮西出身的诸位将领和太祖的利益一致,所以才会团结在一起的舍生忘死。

    只可惜天下承平之后,大家的地位和心态就是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也要不停的做着改变和适应新的环境。”

    “父亲,那太祖制定和父亲你修改的《皇明祖训》也需要改变吗?”

    “《皇明祖训》是我大明朝廷的基本法,《明律》的所有条例都要根据《皇明祖训》来制定,比如说我们朱家是大明帝国之主就是《皇明祖训》里不容置喙的一条律法。”

    “原来如此!孩儿受教了。”

    “去吧!和你的弟弟们也好好的玩一玩,回头为父还要询问你们应天府的物价问题。”

    “是!父亲。”

    建昌帝自然是知道朱文黄和苏文川两兄弟之间的不对付,同时已经做好了为所有孩子起一个新的名字。

    正好等到他们成年之后,前往各地隐姓埋名历练的时候,建昌帝也就准备全部给他们改一个苏氏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