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种田要修仙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村外来信

    春天结束了,进入了酷热的夏季。

    刺眼的阳光直射到竹林之中,夏蝉孜孜不倦地鸣叫着,庄行穿着短裤短衣,踩着一双木凉鞋,给芸苓上课。

    “假如我把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一共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一共有九十四只脚,你能算出来笼子里兔子和鸡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吗?”

    “嗯...”芸苓一脸沉思,在木板上写写画画。

    “三十五个头...九十四只脚...”芸苓掰着手指头,“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

    “九十四只脚分成两半的话是四十七...”

    “分成四半的话...分不完...”

    “假如兔子有二十只...那就是八十只脚...”

    她在木板上用穷举法计算,愁眉苦脸地算着,庄行打断她,说道:“看我这里,我教你用最简单的办法计算。”

    他拿过芸苓的炭笔,在木板上画圆圈。

    “我现在用圆圈符号代表鸡。”

    “兔子和鸡一共有三十五只,兔子的数量就是三十五减去鸡的数量。”

    “然后,兔子有四只脚,鸡有两只脚,那么列出算式来就是这样...”

    “这样...这样...再这样...就算出来了。”

    “真的呀,好厉害,居然还有这种办法!”

    “我再换个数字,这次你一个人算一下。”

    庄行把小学三年级就要学的鸡兔同笼教给芸苓,他尽可能把自己觉得能用得上的知识传授给她。

    村里的小孩都不上课,不管男孩女孩,都是从小就帮家里干活,等到长大了就结婚生子,自立门户,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很多村民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

    芸苓将来要走科研路线,庄行肯定竭尽自己所能教导芸苓。

    今天上的是数学课,除了数学课以外,庄行还会给她上物理、化学和生物。

    其中生物课的占比是最多的,尤其是植物相关的知识,光合作用,碳循环,乃至于豆子各种性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他都给芸苓讲过了。

    知识的来源很好解释,就说是从白莲居士里的玉简看到的,反正玉简是他在保管,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况且芸苓根本没问过这种问题,她从来不会对庄行有所质疑。

    上过课之后,庄行日常和芸苓到村子外面去打野味。

    他依然每天习练暖身诀,但自从上一次突破之后,再修炼的成效,就十分缓慢了,真炁的总量几乎不再增长。

    大概是“容器”被装满了吧,一个杯子,就只能装一杯水,就算不停地往杯子里倒水,杯子里的水也不会变得更多。

    身体就是真炁的容器,他的身体还在发育阶段,最开始之所以进步神速,是因为容器是空的,如今想要再进一步的话,就只能不断地坚持锻炼。

    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心态平缓地度过每一天。

    除了修炼以外,有时候,他也只是和芸苓一起玩耍,他用木头和蛇筋做了两个球拍,把捡来的鸡毛拴在镂空的竹条上做了一个羽毛球,偶尔他们在没人的地方打球,如果太热,就在屋里下棋。

    有时候庄行会给芸苓讲居士的除妖小日记,芸苓总是捧着脸,一脸向往地听着,看她那么乖巧,庄行就忍不住捏捏她的小脸,她从来不躲。

    记得有一天他们抓鱼的时候,忽然下了大雨,在那样深夜一般的天空下,世界好像颠倒了过来,雨水落在你的脸颊上,一切都在水雾中变得朦胧模糊,可有一个人紧紧拉着你的手,那一刻,你就觉得哪怕是天涯海角你也可以带着她去。

    七月初七,中元节的时候,庄行和芸苓一起去祭拜了她的父亲,他们烧了很多的纸钱。

    时间就在这样平静的日复一日之中,悄悄流逝。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蝉的鸣叫声便停歇了。

    树叶变得枯黄,田里的庄稼则是到了收成的时候。

    秋天是村里最重要的季节,作物的收获,关系到接下来一整年的生活状况。

    娘亲这几日起便不再做豆腐了,而是和父亲一起下地收割庄稼,他们请了些帮手,庄行也在田里帮忙。

    庄行动起手来比请来的村夫还要快,他特意在娘亲和父亲之前表现出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修行的事情,总不能一直瞒着家里,总归是要坦白的。

    那些田,那条河,那几座从村口望出去永远都不会变的大山,这些东西庄行已经看了太多次。

    迟早有一天,他要走到村子外面去。

    他想看看石头垒起来的城墙,想登上古诗里的宫阙琼楼,想看一看玉简上记载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妖兽和灵植,他的人还在村子里,但心已经跑到了外面去。

    心中有股无论如何都压抑不了的探索欲望,人只要活着,冒险就不会终止。

    他想要到外面去,亲眼看一看这个精彩的世界。

    这一天,田里的庄稼全部收获了,粟秸秆被栓好,像是一个个大扫帚一样堆叠在田野里,这些秸秆晒干了,可以拿来烧柴,还可以编织座垫、床垫。

    庄行坐在一个草堆上,望向村口的方向。

    他看到了老猎人和村长,老猎人和村长带着十几个人守在村口的路边,他们接连几天都在那里站着,好像在等什么人一样。

    今天他们等的人似乎终于来了,庄行站起来,踩在草堆上,往远处眺望。

    庄行看到了马匹和人的影子,那不是商队,领头的老者穿着一身特别的衣服,那是多层粗布缝制而成的衲衣,他手里拿着一根拂尘,苍白的头发上戴着一顶冠,看起来像是个道士,但胡须没有留的很长。

    马匹拖着马车,车马上载着一些大大小小的孩童,都安安静静的,不说话。

    庄行聚炁于眼,发现老道士和其余那些走在马车边的男人身上,都散发出一种凝实的气息,他们都是修行中人。

    他们来到村口,老猎人和村长皆以礼待之,双方互相行礼,似乎是旧识,庄行看到老道士微笑着拍了拍老猎人和村长的肩膀。

    他们在村口交谈了一会儿,有一个人忽然朝着庄行这边跑来。

    “祝禾!”那人喊道,“有带给你的信,说是燕槐安燕小姐寄回来的,村长让你过去!”

    庄行顿时打起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