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我的舅舅是皇帝
繁体版

第44章:天下大势

    曹襄和主父偃当然不忍心看着自己花了这么大的精力,所弄出的东西却连落地都落地不了。

    官学不被这些朝中官员所接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书本知识向来都被垄断在各个大族手中,你突然办出一个官学,还要准许那么多的平民弟子入内。

    这无疑相当于,直接和朝中的诸多大族出身的官员对着干。

    这些人能同意就怪了。

    曹襄一开始也就没指望着这些人同意。

    对于官学这件事情,收益最大的无疑是皇帝本人。

    利用官学,从民间的平民百姓当中选取有才干的人入朝,这些人在入朝之后没有势力可以依靠,自然会对给他们机会的皇帝更为亲近。

    这无疑可以变相加强皇帝的势力。

    曹襄根本想不通,刘彻为什么会对这种好事不动心。

    就这么又苦想了许久,连着做了好多天的无用功之后,曹襄还是被曹寿,一语点醒了梦中人。

    “陛下登基至今,从未自己做出过什么大的政绩,自身所持有的威望有限。何况如今北面的战事不利,已经让陛下的威望进一步受损。”

    “换句话说,陛下能顶着朝中百官的反对,去推行事情的次数越来越少。你觉得陛下相比较于办这个官学,和出兵讨伐匈奴,哪个更容易被陛下所青睐?”

    答案毫无疑问,当然是出兵讨伐匈奴。

    刘彻之前所做的一切主动求变,无疑都是围绕着匈奴这个点做文章。一切有利于讨伐匈奴的,刘彻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推行。

    就像是这一次强行把中垒校尉单独分出来,还交给了自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勋贵后代,朝廷当中的压力不可能没有。

    但刘彻认为这件事情有利于他讨伐匈奴,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可官学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和讨伐匈奴八竿子打不着。

    既然对讨伐匈奴没有益处,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需要往后推。

    在刘彻的眼里,只要他在讨伐匈奴当中获胜,所能够积攒下来的威望,足以让他推行其他的所有事情。

    但是如果在讨伐匈奴这一场斗争中连战连败,他后面将一事无成。

    想通了这一点,曹襄就能理解,为什么刘小猪在面对这种对于任何一位皇帝来说,都是无可抗拒的诱惑时,仍然能如此的淡定。

    并非是刘小猪看不上,而是刘小猪清楚地知道,他所还有的机会不多了。

    不能乱用。

    既然由朝廷出面举办官学,这条路是肯定行不通了,那曹襄和主父偃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其他的办法。

    毕竟他们已经为这件事情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半途而废实在是有些不忍心。

    何况曹襄是明知道这件事情在后面是一定大有可为的。

    那就更没有放弃的理由了。

    既然朝廷办不了,那就先自己办。

    只是相比于朝廷来办,自己去办学堂的困难无疑要多出很多。

    第一个问题是场地的问题,这一点倒是还好说,曹襄不缺钱,何况身后还有平阳侯府这棵大树,无论是地还是钱,反而都是最小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老师。

    如果是朝廷办官学的话,自然可以从朝廷当中的官员去派遣,甚至可以让朝廷征调民间的一些大儒。

    但如果是个人办学堂的话就行不通了。

    官员们会听从朝廷的任命,但你一个平阳侯府可管不到他们的身上。

    何况这些大族出身的官员们,也不可能去跟你平阳侯府站在一起。

    想来想去,只能自己找老师过来。

    董仲舒便是主父偃给曹襄大力推荐的人。

    不得不说,这个人选确实很符合主父偃之前给自己的保证——大儒,学识渊博、有教学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桃李满天下。

    可董仲舒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着实令人耐人寻味。

    还有他刚刚说的那些话。

    其他学堂?

    什么时候还有其他的学堂了?

    “怎么?你们不知道最近的事情?”

    相识这么久,主父偃脸上的表情是不是装的,董仲舒一眼就能看出来。

    如今这副诧异的表情,显然是发自内心。

    董仲舒皱眉道:“你们不会觉得,只有你们才能看出来这未来天下走向吧?”

    “如今外面的书画图册火遍整个长安城,尤其是四海酒坊的西游图册,在长安城内已经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就连我这个无知草民都能够看出来,图册变成书籍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一旦以如今图册的价格卖书,即便是价格再稍微贵一些,也会有绝大多数百姓人家买得起。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只是如今的大族子弟才能读得起书,请得起老师了。”

    “当天下能读得起书的人越来越多,朝廷选材也就不需要再执着于大族子弟当中,而是可以遍及整个天下百姓。”

    “就算是这些大族有着更多的书籍,有更多的钱财可以请得名师,可到底一个家族又能有几个人?这些子弟当中成才的数量,又能有几个呢?以整个天下的体量,区区大族又如何敌得过?”

    “要在这等巨大变动之下仍然能保存自身,继续固守不变只是取死之道而已。”

    “只有在现如今,书籍还未完全发展起来,平民百姓当中的读书人还不够多的时候,先把读书的通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把这些未来可以成为名士名师的苗子,固定在自己的势力之下,如此才是长久的安稳之计。”

    “说实话,你现在才想起来找我,我倒是觉得你有些愚笨了。”

    董仲舒一边给自己斟酒,一边自顾自地说。

    主父偃则是完全没有想过这些,此时听着只觉得大脑一团浆糊,感觉整个事情已经完全偏离了他的设想。

    没想到这些朝中大族,在朝堂之上口口声声反对官学,结果私下里却人人争先,动作竟然比自己这个提出者还快。

    简直是无耻!

    那自己之前耽误了这么久,如今长安城中能被找到的名儒,岂不是早就被人瓜分了个干净?

    自己之前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最后只能吃个残羹剩饭?

    主父偃气的手都在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