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我的舅舅是皇帝
繁体版

第53章:请战

    元光三年,正月。

    年味还没有完全消退,一封奏章却彻底打破了长安城数月的宁静。

    最近这几个月内,长安城内的变化足比过去数年还要多,各地的学堂陆陆续续开办,身着各种不同样式的服饰学子走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或是谈论山海,或是举酒赋诗,已然成为了长安城这几个月内最大的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陆陆续续的书坊,在长安城内的各大街角出现。

    从主要都是图画书籍的西游图册,到以尚书为首的儒家经典,种类虽不至于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但也足以让人大饱眼福。

    如此大的变化,连原本要成为数月茶谈饭后的全城搜捕巫蛊一事,此时都没有太多人愿意提起。

    因为能提起来当谈资的事情太多了。

    “陛下,臣还是不同意。”

    承明殿内,御史大夫韩安国,率先表示了自己对于曹襄所奏之事的不赞同。

    “去年三十万大军劳师远征,结果却一无所获,已经白白耗费了不少的国库。我大汉国库虽然还有些富裕,但也经不住几次这番损耗啊。”

    “不是老臣倚老卖老,曹校尉虽然口口声声说我大汉骑兵不弱于匈奴人,可能是因为曹校尉从未上过战场,也从未真正见过匈奴人。”

    “曹校尉可知,光是军臣单于,在他麾下就有不下于10万人数的控弦之士啊。曹校尉可知,光是十万匹战马在大地上奔腾,是何等景象吗?”

    “那是足以让人胆寒的!”

    韩安国自认为自己还是比较有资历的。

    虽然上一次的马邑之战,他仍然表达了反对,但实际30万大军出征时,他还是跟着一起出征的。

    而且他还是名义上的三军统帅。

    除了一直守在边疆的边将以外,整个朝中要属最为了解汉军和匈奴人战事的人,韩安国自认为他是能排得上号的。

    最起码也要比曹襄这个小年轻强的多。

    曹襄坐在一旁,淡淡道:“30万大军劳师远征,自然是徒耗国库。可我又没说这一次也要出动30万人。”

    “我在奏章上写的很清楚,这一次只要万骑出塞,寻找匈奴人的主力骑兵打一场,以报去年冬日,匈奴人劫掠渔阳郡之仇而已。”

    “难道这也算徒废国库吗?”

    “那就更不妥当了!”韩安国大声道:“兵者,死生之地也,岂能如此儿戏?”

    “凡是打仗,必有所图谋。要么是为了夺取土地,要么是为了迫使敌国臣服,总归是要有所目的的。曹校尉竟然说,这一次万骑出征,只是为了报去年冬日,匈奴人劫掠渔阳郡之仇。”

    “这岂能算是理由?”

    “这难道不能算是对外的理由吗?”曹襄反问,“匈奴人屡次三番入塞劫掠,那些在渔阳郡搜狐受难的百姓,难道不是我大汉的百姓吗?”

    “既然他们是我大汉的百姓,难道我们这些在朝中为官之人,就这么看着我大汉的百姓在边关被人欺辱吗?”

    “那对内呢?”韩安国并没有在这种话题上过多的扯皮。

    他的思路很清楚,这种为了百姓报仇的事情,能不能当做出兵的理由?当然是可以的,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朝廷需要知道,这一次出兵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实际的理由,和说出来的借口,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自然是为了让匈奴人见识我大汉的实力,他们自以为可以在草原之上肆意驰骋,来去如风。让我大汉数十万将士束手无策,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狂妄。”

    “只有让他们知道,在草原之上,仍然是我大汉强于他匈奴,他们才会放下那可怜的自尊和骄傲,真心向我大汉臣服。”

    “如此,才能保证我边疆百姓,永不再受战乱之苦。”

    韩安国摇了摇头,虽然没再开口说话,但脸上的表情显然不怎么认同。

    类似的话他已经听了不下十遍了,都是一样的道理,也是千篇一律的理由。

    平心而论,这些理由有问题吗?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让天下百姓永不再受战乱之苦,让自白登之围开始,就令大汉皇族蒙受耻辱的匈奴人臣服,每一条都是极其正当的理由。

    可光有这些理由又能如何呢?

    大汉的天下是打下来的,中原的一统也同样是打下来的,想要真正让人家低头臣服,你就得有些强于他们的力量。

    可大汉有吗?

    30万大军都只能无功而还,曹襄竟然大言不惭地说,只要区区万骑,就能够完成30万汉军都做不到的任务。

    这简直就是无知和狂妄。

    但无知和狂妄,向来都不是用言语能够说服的。

    说的再多,也比不上让他们亲自碰一次钉子来的实在。

    “朕倒是觉得,曹校尉的提议也没有什么不好嘛。”

    刘彻眼看着两边吵的差不多了,终于开始说话道:“匈奴人能够屡次寇犯我边疆,劫掠我大汉百姓,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自以为在草原之上是无敌的,我汉军拿他们没有办法,所以他们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想要真正的做到天下和平,就必须要在草原之上打匈奴人打疼,把他们打到痛!”

    “只有让他们感觉到痛,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臣服我大汉,才会从此老老实实的放牧,不再去打我大汉边关百姓的主意。”

    “但是想要在草原之上把匈奴人打疼,这绝对不是一次就能做到的事情。我大汉之前做不到,但不代表现在做不到,以后做不到。”

    “凡事总有第一次嘛。曹卿家有这个心思,也有这个自信,那朕就觉得可以让他去试一试。”

    “诸位卿家觉得呢?”

    刘彻都已经说到这里了,其他人即便心中还有不同想法,也不会去当这个出头鸟了。

    何况曹襄如果真的侥幸赢了,那能够好好教训一顿匈奴人,自然是最好不过。

    即便是输了,汉军自有军法。

    王恢只是无功而还,都去被发配到去西边当使节了。

    曹襄如果输的太惨,掉的也是他自己的脑袋,和大家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