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儿从杀猪开始
繁体版

第96章意外收获

    假期一过,上班继续,第一天上班,赵小杰就杀猪。

    这年头都是人工杀猪,两个人摁住,一个人提刀,至少得三个人。

    他本来打算亲自杀猪的,可小汪说:“组长,你的力气大一些,你来摁吧,我来杀。”

    “得嘞,巾帼不让须眉,小汪厉害呀!”

    赵小杰夸奖到,小汪作为一个姑娘,杀猪毫无惧色,每一次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又快又准,一气呵成。

    确实很厉害的,值得夸奖。

    小汪嫣然一笑,大胆的开玩笑说:“厉害又怎样?你又不喜欢我。”

    “我喜欢你,可你又看不上我。”小段在旁边嬉笑的。

    这小子原本有对象的,听说最近催了,所以眼睛盯着身旁的小汪。

    小汪整体还算不错,主要块头有点儿大,属于比较敦实的那种。

    这种女人强悍,也许不是温柔型,但在这年头很占优势。

    毕竟家庭生活中买煤,买米,提水啥的都需要力气,这种女人力气大,干活儿很利索。

    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屁股大,会生的儿子,当然这只是大家的一种认知。

    谁说屁股小的就不生儿子了?开個玩笑。

    小汪提刀,他和小段负责摁住,三个人配合默契,总共没几头猪,所以还是很快的。

    他们仨负责杀,那边有人负责退毛,还有人负责开膛破肚,清洗肠子,总之大家分工合作。

    每个人都很负责,而且干的津津有味。

    完成之后,天也快亮了,大家洗手,洗脸,休息一会儿,吃早饭。

    早饭在单位伙食团吃,一碗稀饭,两个馍馍,一盘儿咸菜。

    小汪坐在赵小杰旁边不远的地方,她扭头望着赵小杰说:“馍馍我吃不完,给你半个咋样?”

    “累了半天,不至于吧?我的刚好,你自己吃,发个馍馍而已,我就不信你真吃不下。”

    赵小姐直接拒绝,小汪翻了翻白眼儿,哼哼:“组长,我是真的,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又没附加条件。”

    “没有我也不吃,我吃饱了,如果不够,我不能多加俩吗?”

    赵小杰不跟对方献殷勤的机会,因为他不需要。

    这时候小段笑嘻嘻的说:“小汪,组长不要给我呗,我吃得下。”

    “你吃个屁,就知道吃,跟你吃还不如喂狗。”

    这小汪说话也太过分了,把小段气的呀,两个馍馍不够吃,直接又多加了两个。

    他们这个食品经营站,覆盖面比较宽,整个是五个卖肉的点,早上他们六个人负责杀猪,然后五个人卖肉,一个人负责蹲点儿,协助收猪的。

    有生产队来联系卖肥猪的,食品经营站负责收购,价格都是国家规定的,分三等,合格猪,上等猪,特等猪。

    合格的标准是不能低于130斤,少于130的不要,上等150以上,特等180以上。

    不同的等级,不同的价位。

    卖肥猪除了有钱,还有一张毛猪票,50斤购粮券,凭购粮券儿到粮店买便宜的粮食。

    这年头不管是生产队还是私人,杀猪除了要上税,还要票。

    就是卖肥猪换的猪票,一张坐票可以杀一头猪,如果没有这玩意儿,私自杀猪是违法的,一经查实,猪肉没收,后果很严重啊。

    当时有很多生产队,没有肥猪卖,也就没有换到猪票,可逢年过节的时候,生产队都会杀猪。

    因为全生产队的人都眼巴巴的等着,生产队杀猪分了才有肉吃

    农村跟城市不同,没有肉票供应,要吃肉全靠自己养啊。

    小家庭没粮食,想要养猪更难,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生产队。

    很多生产队因为没有猪票,但又要满足社员们吃猪肉的愿望,怎么办?

    他们可真不是凉拌,而是夜半的时候偷着杀,有一个通俗的语言就叫杀私猪。

    每个生产队都有专门负责杀猪的人选,每到杀猪的时候就安排他们负责这件事儿。

    几个人等到半夜,才开始杀猪,就像赵小杰他们半夜上班一样。

    为了不让猪的嚎叫声传的太远,杀猪的时候会用旧棉絮把猪的嘴巴捂住。

    都说最聪明的是人,为了吃肉,什么办法都能想到。

    当然,赵小杰他们不会这样,他们是公开的杀猪,不过,他们食品经营,跟防疫部门,还有税务,都是合作单位。

    这年头吃点肉不容易,杀头猪也不容易呀。

    特别是单位收不到租的时候,别说买肉的着急,他们卖肉的都很着急,没有猪,自然就没有肉卖。

    不过他们单位,专门有下乡负责收租的,听说哪个生产队有养肥的猪,让他们送到食品经营站,甚至派车去拉都行。

    当然,派车去拉一般是逢年过节,平常有没有肉卖无所谓,没肉卖大家轻松一些不更好?

    不过就算别人轻松,赵小杰照样会上班,他可是组长啊,单位上不单单是杀猪卖。

    经常还得开会,上传下达,这个年代就是会多,开会也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赵小杰跟张主任拜年的时候,张主任就向他提过,单位要进行扩编,新成立几个科室。

    赵小杰以为这次肯定得拖很久,肯定没那么快。

    结果过完年没两天,上面就来了文件,单位的扩编正式拉开序幕。

    扩编就得增加人,领导们肯定有想法,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赵小杰也趁机找到张主任,把老妈带到单位,成为编外人员。

    简单点儿说就是干零工,有活儿就干,没编制,转正也很难。

    主要老妈年纪大了,都已经40多了,不太好转正。

    如果年轻一些,也许还有可能。

    不过赵小杰觉得,老妈主要在家里闲的慌,让她干点儿活儿,既可以增加点儿收入,也让她有事儿干。

    一举两得,等以后自己结了婚,有孩子以后,就让老妈回家带孩子。

    所以临时工对她来说,也没什么不好。

    得知自己就快要上班了,李玉英非常开心,从一个农村妇女,来到城市,现在又到单位上班。

    其实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跨越,李玉英心中的那份激动,自然是溢于言表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