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陈友谅,大定乾坤!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 徐宋的遗产

    “你们都说说吧,我该不该投奔汉王?还是说,我应该趁机去取徐寿辉和倪文俊的地盘,然后割据一方自立?”

    大堂内,明玉珍半眯着个眼睛,视线在面前几个将领的身上来回游走,试图发现最聪明的那个,为自己排忧解难。

    可半天过去了,周围却依旧没有半点动静。

    他明玉珍等了这么久,早就不耐烦了。

    为了催促一下周围的这帮老伙计,他也只能故意装出一副凶狠的模样。

    下一刻,明玉珍微微皱紧眉头,从腰间迅速抽出一把华丽的匕首,然后用力地扎在面前的实木桌子上。

    ‘咚’!

    这忽如其来的一声响,让沉默的将领们浑身一哆嗦。

    随后,明玉珍刻意将声音提高了两度,抬手对着这群将领指指点点道:“都别装哑巴了!说说吧!”

    “再没个主意,十天一过,粮草耗尽,就等死吧!我们这破地方,四面环山,耕地就那么些,老百姓自己都不够吃,更别说我们近十万军...”

    原本打算继续装聋作哑的将领,听到粮草即将耗尽,这才有了那么点危机意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寂静的大堂里,也算有了点动静。

    只不过,在座的各位都是武夫!论打仗,他们说一不二。可论起政治智谋、论起长远的战略眼光。

    这群人加起来还凑不出一个脑子。

    徐宋之中,脑子最好使的,就数太师邹普胜,但他还不在这里。

    所以,众人也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来逐步推断。

    而过了足有一刻钟。这帮人,才初步统一了意见。

    “将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在有的时候,这贪心一定要省一省,说到底,您看上的那些重镇,基本都是先皇徐寿辉的地盘。”

    “大家曾经同侍一主,低头不见抬头见。换种说法,现在就是大家继承遗产的时候。先皇徐寿辉并没有留下遗嘱,那倪文俊没了,剩下我们几家,如何分配,也都应该是几家一起商量,万不可先取!”

    “如果那赵普胜等人,都是像倪文俊这种不讲道理的泼皮。只有他们不义在先,我们才可以直接取。但说句老实话。明将军,您和其余的人关系都不错,没必要撕破脸皮。这些事情,都可以商谈。”

    “是啊,如果我们这次在没有商议的情况下,独自取了徐寿辉的遗产。那这不仁不义的帽子,可就被扣定了!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还没到那种不讲理的地步,万事都得按规矩来。”

    “外面元庭虎视眈眈,切不可让内乱覆灭义军。倪文俊已经引发了一次大规模内乱,断不能再有第二次。”

    “义军势力本就不大,若是再分散,就会被元庭各个击破。到时候,我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不仅是因为道义,还要为了我们义军今后的发展。这城池,断然不能取,反而应该和其余义军重新抱团!”

    ...

    这番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明玉珍实力薄弱,没办法以一己之力压迫其他人。

    强行夺取徐宋的遗产,很可能让剩余的将领调转枪头对准自己。

    此举只会亲者痛仇者快。

    如果他今天做了第二个倪文俊,不按规矩办事儿,反而背刺其他义军,那他离死也就不远了。

    搞不好,这分裂的举动,会让南边的义军就此覆灭。

    “你们说的,的确有道理,但这粮食又该怎么处理?军饷又得从哪里来?空话可填不饱肚子...”

    “这...哎!”众将一个个唉声叹气,满脸不知所措。

    ...

    商议之时...

    明玉珍的亲信,忽然急匆匆地从外走了进来,打破了现场的气氛。

    “将军,收到来自赵普胜的书信一封。”

    刚刚还在挣扎于如何抉择的明玉珍,见到这封信,心里瞬间轻松了不少。

    与其在这里独自伤脑筋,不如省一些力气,看看其他人怎么做,不妨就学他们。

    打开信封,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是太师邹普胜的,另一张是赵普胜的。

    这俩人的字迹很好辨认。

    信中,赵普胜并没有劝说明玉珍是否该投奔汉王。

    而是讲述了自己的现实情况,结合彭莹玉的例子。为了义军的发展,也为了能早日赶走元人。

    多方考量下,他最后选择了汉王。

    这...是为了大义。

    而那太师邹普胜,直接用地图说话。顺便告知明玉珍,南方最近时期的情况。

    自打陈友谅举起了汉王的大旗,高呼‘驱逐胡虏’的口号之后。

    各地纷纷开始响应,湖广江西等地区,民众揭竿而起。

    而元庭在南方的控制力本就不强,再加上这么一闹...

    元庭官员们仅仅是镇压各地的义军,就已经心力交瘁。

    此消彼长之下,陈友谅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大。

    按照汉王现在的发展趋势,不出三年,湖广和江西,还有四川行省,都得落入他的手里。除了这些地方,他还可以继续收复云南,逐步吞并江淮等地。

    至于元庭的精锐,他们大多都在与刘福通激战,想要调转枪头去打陈友谅,必然要越过刘福通的地盘。

    而一旦北元的天师南下,那刘福通就可以带大军截击,届时元庭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连。

    可以这么说,只要他刘福通还活着,那元庭的精锐部队就没办法大规模南下,他陈友谅就可以继续趁机收复大量地盘。

    汉王并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就会成为义军中实力最强的那个。

    如果能早日加入汉王的队伍,多贡献一份力,将来的成就绝不会低,青史留名也不是不可能。

    ...

    此时此刻,明玉珍并没有帝王之志,脑子里想的,大多也是驱逐元兵。

    听邹普胜这么一说,‘青史留名’四个字直接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现在,他已然有了主意。

    “诸位,我听说,彭莹玉已经投奔了汉王。而赵普胜,还有太师邹普胜,也都打算投奔汉王。”

    “眼下,我们粮草即将耗尽,秋收上来的粮食,不足以支撑我们的消耗。思前想后,我打算跟着几个老兄弟,一起投奔汉王。”

    “就像诸位说的那样,咱们义军,的确不该在此时内斗,应该一致对外。”

    “陈友谅的势力,眼下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加入汉王,这会告诉元庭!我们义军仍是一体的,不会内乱!”

    “汉王提出的想法,叫做抗元民族统一战线。我们汉人兄弟自家的事情,不论有多大,也都应该等赶走了外人再商量。”

    “现在,外面都说这汉王仁义,估计也不会亏待我们,你们看...如何?”

    这帮人只知打打杀杀,论拥兵自立,他们并没有什么经验。

    与其毫无头绪地伤脑筋,不如继续当个将军,领兵打仗。

    于是,在明玉珍说完的那一刻,众将军连忙拱手回应道:“全凭明将军做主!”

    ...

    至此,上辈子的班底,陈友谅重新集齐。

    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人再恨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