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逆子
繁体版

第16章 被动装了一波

    太子刘据赠给老师的一首《别石大》,不胫而走……儒家门徒办事,一般不用腿,而是用嘴。

    用刀笔,用绢帛,用笔墨。

    对了,有时候,他们还会用一种‘薪火相传’的方式,让一首千古名篇迅速爆火,在短短十几日内,就火遍了大河南北。

    长安城里,就连唱惯了司马相如《凤求凰》、《美人赋》和卓文君《白头吟》、《诀别书》的青楼小妇人,也一改其靡靡之风,开始传唱太子刘据的千古名篇——

    一时间,长安竹简贵。

    无论是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寒门士族,还是长安城里的百姓人家,只要是个读书人,无不会背诵这一首诗。

    尤其在那些酒楼食肆、青楼勾栏和说书人的推波助澜下,长安乡的农夫、村姑和贩夫走卒,都会随口念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谁也不知道,这一首诗的‘抄袭者’,大汉逆子刘据,很快就被这首《别石大》给坑惨了。

    送别老师石庆的这一段日子,刘据除了忙着继续捣鼓曲辕犁、战马饲料,剩下的时间,不是怼人,就是准备怼人,就像一只炸毛的小公鸡,看上去很不好惹。

    刘彻不为人父,太子太傅石庆离开第二日,便又给儿子送来几位大儒,学问均不如石庆,但这几个糟老头子,比石庆还要倔强、难缠。

    以至于刘据怀疑,这是暴躁老父亲在考验儿子的战斗力和耐心,简直就离谱。

    因为他发现,这几位大儒,除了脾气倔强,其学问还真不行,就连石庆的那几刷子都没有。

    终于有一日,当他将几位‘老师’统统气走后,便被刘彻直接给召进了未央宫,并当着文武百官和几十名太学大儒的面,要他‘口占一绝’……

    ‘孤只想装一波。’

    ‘老师啊,您这一次可是坑惨学生了!’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后世的儒生会坑学生,会借着学生的作品刷声望;我不知道,汉代大儒也会这么干……’

    “呵!都会吟诗作赋了啊?”

    “太子大才!”

    “朕还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呵,来来来,给朕也写一首?朕还就不信,那首别石大真是你写的!”

    未央宫里,当着二三十位朝堂重臣和四五十名太学博士,刘彻大发雷霆,逮住太子刘据就是一顿喷:“说话啊,怎的,朕还不如你的那位太子太傅?”

    群臣纷纷低头,默不作声。

    大家都是明白人,谁看不出来,皇帝此举,难道不是变着法儿的在夸自己的亲儿子?老刘家的人就好这一口,嘚瑟。

    呵!

    刘据则一脸的无辜,腹诽不已:‘父皇,儿臣做不到啊!’

    上一辈子,只接受过十二年义务教育的他,在军营里当兵吃粮就整整十三年,妥妥的粗鄙武夫,会背的古诗词实在有限……

    而且,关于刘彻这位暴躁老父亲的诗,他就记得一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要不要背出来试试?

    “阿父,孩儿……”刘据刚一开口,就被刘彻挥手打断了。

    “今日大朝会,只有君臣,没有父子,”刘彻板着一张帅逼脸,目光幽幽,“故而,朕命你,为朕当场赋诗一首。”

    “听说你不到一个月,便能通篇背诵诗三百,且还颇有一些独到见解?”

    “太子,你不会连一篇诗文都作不出来吧?”

    刘据好一阵无语:“……”

    真是一时抄袭一时爽,有人较真火葬场。

    说实话,他之所以赠送老师一首‘别石大’,还真不是完全为了装逼,皆因为当时的情景,真就触发了他的‘诗情画意’,让他忍不住就给背诵出来了。

    要说到‘装逼’,赠给石庆小孙女的那一句,才是真的唉。

    看着刘彻目光幽幽的盯着自己,刘据知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暴躁老父亲铁了心的要他‘人前显圣’,那就……

    勉为其难吧。

    “父皇,儿臣才疏学浅,年岁尚幼,真不敢人前献丑啊父皇,”刘据规规矩矩的躬身施礼,“更何况,今日大朝会,陛下还要与诸位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儿臣就更不能……”

    刘彻摆摆手,十分生气的骂道:“竖子!敢不从朕意?”

    刘据缩一缩脖子,悄咪咪看一眼刘彻,发现暴躁老父亲似乎对他眨巴了一下眼睛?

    这一下,他终于心里有底儿了。

    不愧是老刘家的人,就冲这种臭不要脸的卖弄和嘚瑟,他还真就得心甘情愿的喊一声‘阿父’……

    “父皇,您是父亲,更是我大汉皇帝,”刘据迅速进入人前显圣模式,“父皇,您将为我大汉开疆拓土百万里,为我大汉开创万世之基业,儿臣岂敢妄言?”

    “非不能,实不敢也。”

    “而且,更不该也!”

    “我大汉以孝治国,当儿子的岂能以君父之名,吟诗作赋,胡言乱语……”

    为求自保,刘据也蛮拼的,反正是就是一阵无脑吹,且以一个‘孝’字,将刘彻的所有话语直接给堵死,并拔掉了电源线。

    终于,刘彻消停下来了:“竖子还不错,总算在太子太傅那里读了一点圣贤书,明白以孝治国的皮毛了;既然你不敢以父之名吟诗作赋……”

    皇帝停顿一下,目视满朝文武百官,以及那几十名太学鸿儒,颇为促狭的笑道:“据,你若能当场吟诗作赋一篇,朕准你以后不用去宣和殿读书。”

    刘据蓦然抬头,瞪大了眼:“真的?”

    刘彻点头:“君无戏言。”

    刘据大喜!

    反正老师石庆去东游列国去了,只要不去宣和殿读书,那简直……啊,您可真是孤的亲爹唉!

    他转头看向满朝文武,眼底都快要冒出小星星了:‘只要不是描写汉武帝的诗词,那还不是多如牛毛、手到擒来!’

    然后,刘据的心情慢慢低落了下去。

    有一句老话怎么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在他的潜意识里,汉武帝一朝,可以算是名臣汇聚、名将如云……可是,想让他‘口占一绝’时,却登时抓瞎了。

    丞相公孙弘,要不起,过;

    御史大夫庄青翟,过;

    大农令儿宽,过;

    李蔡、李息、张汤、赵周、公孙贺……李广?卫青?霍去病?

    刘据的目光最终停留在李广、卫青、霍去病三人身上,反反复复,过来过去,搜肠刮肚…咳,酝酿了好一阵子。

    描写李广的诗好像挺多,可是,一时间想不起来,暂时要不起,过!

    描写霍去病的那首诗叫什么来着?算了,那首诗里,有一句‘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不吉利,过!

    那就、只能给舅舅卫青赠诗一首了……

    此时,不要说最喜欢‘人前教子’的刘彻,就连那满朝文武和几十名太学博士,也被刘据的目光给吸引了。

    要说汉帝国眼下的文治武功……其实,还真是有些一言难尽。

    武功方面,自不待言,唯有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的几次大战可以大书特书,其他几位老将,只能说是可圈可点啊。

    当然,真正能吟诗作赋者,好像也不多。

    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刘彻,时不时的还能舞文弄墨,糊弄几篇汉大赋出来,直以其华丽辞藻和宏大叙事来压人,根基还是有点虚。

    扳着指头算算,剩下的,还就一个司马相如……对了,还有一个不怎么着调的东方朔,似乎也能涂鸦一二句。

    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的,从太子刘据的身上,慢慢转移到司马相如身上。

    然后,又从司马相如身上,转移到刘据身上……

    如此三番五次后,就连刘彻都开始暴躁了:“竖子!能,还是不能?”

    刘据正在搜肠刮肚的‘抄诗’,陡然被刘彻吼了一嗓子,不自禁的缩一缩脖子,讷讷道:“父皇,儿臣…儿臣倒还真能抄一首。”

    刘彻甚为不耐的摆一摆手,都懒得废话了。

    自己的亲儿子,写了一篇千古名诗,竟然不是‘赠刘十’,反而赠给石庆那个糟老头子,真乃逆子也!

    “秦时明月汉时关。”

    就在此时,刘据终于再一次化身‘大汉文抄公’,开始大大方方的剽窃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