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逆子
繁体版

第24章 再稳一手

    有了姑母平阳公主的‘保驾护航’,刘据终于觉得稳妥了。

    老刘家的人凉薄,自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同时,老刘家的人护短,那也不是吹的……

    “姑姑,父皇令我去太学读书,可是您看,我惹下这么大的祸患,还怎么去啊?”

    “怕什么,姑姑给你撑腰!”

    “可是姑姑…要不这样,我在外面躲避一二日,等风头过了再去?”

    “也好,你就在姑姑家住着便是了。”

    “谢谢姑姑!不过姑姑、我想去一趟曹襄表兄家,我舅舅在家,据儿觉得不舒…咳,据儿觉得不太方便。”

    “那就滚吧……”

    于是,刘据领着自家的‘小书童’,赶着马车来到了平阳侯曹襄的府邸,一进门,他就大声嚷嚷:“表兄,曹襄表兄!”

    “表兄给我做主,我被人欺负了!”

    打了诸侯国太子,无论对方生死,总归是一件大祸事,光有姑姑平阳公主这一把‘保护伞’,刘据觉得还不太保险。

    故而,他打算再稳一手……

    听到外面的动静,曹襄推开暖阁的一扇窗户,探出半个身子:“据,谁欺负你了?来,快进来,外面冷。”

    刘据缩着脖子走进暖阁,登时被眼前一幕吓了一跳:“呃、你们…在玩耍啊?”

    偌大的一间暖阁里,男男女女,横七竖八,足足有十七八人之多,真有些……乌烟瘴气唉。

    他一眼便看出,这帮纨绔子中,绝大多数都服食了‘寒食散’,也就是在后世臭名昭著的‘五石散’。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

    刘据还真了解过这种古代的‘丹药’,无非是用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石硫磺等五样矿石,加入各种‘奇花异草’,经过黄老炼丹士的一番炼制,便成了所谓的仙丹。

    矿石入体,往往会产生大量内热,在隆冬寒月的冷空气中,整个人雾气腾腾,经络通畅,血脉贲张……

    刘据皱一皱眉头,却又不好当着众纨绔的面说什么,只好团团一揖,跟大家见了礼,便坐在了曹襄身边。

    “是太子殿下啊,”众纨绔规规矩矩还了一礼,继续沉迷于‘药性’,就颓废得不成样子。

    “表兄,你不会也嗑药了吧?”刘据低声问道。

    “我试过几次,除了浑身发热发燥,屁用没有,还不如多吃冬天的黑狗肉,这玩意才是真正的大补之物。”

    曹襄箕坐于临窗的一张绣榻上,赤着双脚,正在涮狗肉,就很是惬意:“据,要不要来一块肉?”

    刘据摇头:“不了,我不喜食狗肉。”

    曹襄嘿嘿一笑,也不勉强,往口中塞一小块狗肉,含含混混的问道:“你说你被人欺负了?谁啊?这么大胆?”

    于是,刘据凑在曹襄耳边,将殴打诸侯国太子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表兄,一脸的委屈。

    曹襄听完,愣了好几个呼吸,笑骂:“分明是你欺负了人,还说受人欺负,哈哈。”

    刘据咧嘴笑道:“这不是怕被人打,提前找表兄帮忙么。”

    说话间,他瞥一眼众纨绔中、正在享受‘五石散药性’的舞阳侯樊离,用肩头碰一碰曹襄:“表弟借用舞阳侯的名头,没事吧?”

    曹襄哈哈大笑,吼了一嗓子:“樊离,滚过来!”

    舞阳侯樊离十七八岁,五大三粗,身长八尺左右,满脸的胡须看上去挺威风,就是这厮不怎么打理,看着有些埋汰。

    听到曹襄吼他,樊离十分狗腿子的凑过来:“见过太子……襄啊,唤我有事?”

    曹襄压低声音,将刘据讲过的事情再讲一遍,嘿嘿笑道:“你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吧?”

    樊离使劲搓着手,咧嘴傻笑:“不就是帮太子的书童背个揍人的名声么?还当什么大事呢,太子放心,以后就算张汤亲自审问,那个诸侯国的狗屁太子,便是樊某揍的!”

    “欺负到太子殿下头上,还反了天了!”

    “对了太子,要不要我这会儿便去一趟太学,将那犬入的再打一顿?”

    眼看着樊离有点上头,刘据赶紧摆手:“那倒用不着……对了曹襄表兄,听说父皇将制作、推广耕犁的事情,甩给你和去病表兄了?”

    说到这个,平阳侯曹襄一下子就郁闷了。

    “舅舅哪里是让咱们制作耕犁?分明是看上我平阳侯府的金子、玉石、田契和房契了啊。”

    曹襄愁眉苦脸的说道:“据啊,你可知晓,制作一架你捣鼓出来的汉犁,需要多少钱?”

    刘据摇头:“不清楚。”

    曹襄扳着指头计算:“一架耕犁,就算采用一般的木料,比如柳木、榆木和松木,再加上铁犁铧,绳索,软套……至少需要七百八十钱。”

    刘据吓了一跳,愕然问道:“这么贵?”

    无怪乎他有如此反应,要知道,汉帝国的粮食价格起伏极大,战乱年间,譬如在秦末楚汉争霸时期,米价竟飙升到十几万钱,经过高祖皇帝、吕后、文皇帝、景皇帝等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粮价终于稳定下来,约莫120钱/石。

    一石米,按照刘据自己的算法,约莫180斤左右。

    也就是说,制作一架步犁,光是成本,便需要六七石米,一千多斤上等的小米?

    眼下的粮食产量,一亩田,也就百十来斤左右;一架汉犁的造价,可不就是十几亩良田一整年的产出?

    对于狗大户们来说,这点钱粮根本算不得什么,反正只要能封侯,动辄便有几千几万亩田;甚至,一些皇亲贵胄、豪门大户,占有良田动不动就超过几万亩,横跨一二县,那也是比较常见的。

    当然,比起百十年后的‘世族大家’来说,眼下的‘豪强’,根本就是个小弟弟,还处于猥琐发育阶段。

    大汉逆子刘据,陷入了沉思。

    看来,刘彻这一次的确给自己的儿子、外甥挖了个大坑,先不说与大农令、少府诸冶监之间的利益矛盾,就是这一大笔钱粮,一般狗大户还真是负担不起。

    此外,刘彻此举,还有什么深意?

    刘据大致能想到,暴躁老父亲之所以如此,必定也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其中,最大的一个目的,应该是为了培养太子的治国理政能力。

    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以肯定的说,在‘巫蛊之祸’爆发前,或者说,在刘髆出生前,没有李延年、李广利和李夫人的挑唆离间,他们父子二人的关系其实一直都还不错。

    其次,便是想看看他这位太子的处世之道、为人之道和经营谋略方面的才能?

    “表兄,我们设计的耕犁结构简单,就算是普通工匠都能轻易仿造,可是这造价为何如此之高?”沉思良久,刘据突然问道。

    曹襄叹一口气,一脸的颓丧:“还不是因为精铁不足,据啊,你是不知道,你设计制作的耕犁,看似简单,随便一个工匠都能仿制出来。

    可问题是,无论是曲辕犁还是步犁,对犁铧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硬度,关键是韧度和磨损,就连诸冶监的工匠都头疼……”

    刘据恍然大悟:‘原来,问题还是出在了根子上。’

    冶铁技术,才是汉帝国‘生产力’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