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天朝
繁体版

第七十三章:清明节特别篇:太平道国一、二代天公将军的经济政策

    (ps:下一章要涉及到财政和经济相关问题,所以这一章先铺垫一下,同时也解答一点关于反向金手指的怀疑。)

    以下材料来源于三司使王猛于太平水木大学任经济博士授课期间的讲义,由其学生苻坚整理。

    在战乱过后,大贤良师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货币体系和建立适合工业化的庙堂-经济体制的问题。

    当时的社会经济思想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现在能够熟练地在债务和信用以及通货之间做运算的程度。

    他们还未理解通货和贵金属是两码事,通货的价值可以取决于发行者的信用。

    也未理解通货的数量可以取决于发行者的信用或者市场的信心。

    故而在稳定货币体系这个问题上,大贤良师只能采用贵金属本位,辅以债券和储存票等具有信用货币性质的东西来过渡,并逐步建立起信用的观念。

    大贤良师时期的贵金属本位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时期:金属-实物混合本位、吉金(也就是铜)-银本位、银本位制。

    在最早的混合本位时期,大贤良师首要的目标是让飞涨的物价停下来,恢复生产的秩序,与具有实际价值的布、谷等标的,无疑可以让当时的人们比较快的接受这种货币体系。同时,货币本身超越时代的防伪技术也让铸币权控制在了中央。

    除了布和谷之外,第一代太平宝钞也和铜挂钩,一方面是对前汉大量使用铜的习惯的一种妥协,同时也是因为当时我国并没有太多金银。这一点直到扶桑的开拓才得到缓解。(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扶桑的环境不太适合居住,当时的扶桑被设置为海外领,但是金银矿的所在地被直辖。)

    此外,按照大贤良师的说法,与朝廷控制的社会主要生产实物量挂钩的货币发行量,有助于避免通货膨胀或者紧缩,使得货币的流通量与社会生产情况相适应,这在今天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随着社会生产秩序的恢复和扶桑矿区的开拓,大贤良师逐渐将实物剔除出了标的物,转向了铜银混合本位,为之后的彻底迈向贵金属本位做铺垫。

    债券和储存票也在这一时期被投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于此同时,大贤良师开始建设独特的工业化模式。

    名震一时的尚书台发展改造司登场。

    在发展改造司体制下,每年先由方帅会议和地方向发展改造司提交项目书,再由发展改造司(实际是大贤良师)制定下一阶段的建造规划。接下来,由民间(实际上主要是太平道国权贵集团及其白手套,也有太平老兵协会等组织)提供资金,根据发展改造司的要求获得许可,按照发展改造司的规划进行建设。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既避免了无序的投资降低利润率和破坏生产,也使得工业化的脚步被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区间,没有激起小农的破产。

    我的同学们,相信这个时候你们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权贵阶层哪来的投入工业化的资金?

    答案是来自海外贵金属的输入。

    来自扶桑、澳洲、非洲和殷美的贵金属先由官方渠道进入当时设立的第一国立银行转化为太平宝钞,再通过近乎无息的贷款进入权贵和各协会的手中,再从他们的手中进入指定的工业项目。

    在经济上,贵金属涌入本该带来的通货膨胀被限制在一个特殊的循环内,只有通过工资和采购才会良性地流出这个循环。这就让来自海外的贵金属平稳地进入了太平道国,同时也在进入第一国立银行这个转手过程中推进了贵金属本位的发展。

    而在庙堂上,这样一种模式也让权贵集团绑定在了工业化的战车上,压制了当时权贵中地主阶层的反对声音。

    那要是有人反对发展改造司体制,或者想要把贷款资金放到自己想放的项目怎么办?那就得看看大贤良师还能不能拿得起刀子了。

    而答案是很显然的。

    更让勋贵们没想到的是,二代天公将军张文的刀子更快。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太平道国经济的发展,维持旧的发展改造司体制循环的主要理由------缓解贵金属涌入带来的通货膨胀似乎显得没有那么必要了。在一些轻工业领域,民间逐渐涌现出了一些自发的投资。

    于是张文开始思考,在自己的刀够快的情况下,还有再把钱贷款出去,转手一圈的必要吗?

    工业项目给他们的利息也是钱啊!

    就此,天公将军张文开始要求第一国立银行直接注资进入工业项目,并设立了另一套官僚体系专门负责经济的运作,到了最后,他甚至想要收购(基本是零元购)勋贵集团手中的工业项目,直接做经济的主人。

    靠着对大贤良师,也就是他父亲留下来的嫡系的清洗,以及强大的天公机关,张文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而好笑的是,原本不算嫡系的李秀郭宇等人的家族,虽然也遭到了张文的打压,却因为头上的家族都被清洗了,而有了崛起的可能。

    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的事情的话,张文或许真的可以做经济的主人。

    后来,面临着不断变强的既得利益团体阻力,他发起了对北约的大远征。

    只要张文获胜,他将带着前所未有的威望,将他的事业推进下去。

    这样一场战争本来是十拿九稳的------要知道,大贤良师之所以不消灭北约,完全是因为同样的时间精力,用来殖民非洲美洲的话收获会更大,地球太大,为什么要在那种烂地费钱打治安战呢?

    直到,萨珊拿出了虽然落后了一些,但绝对称不上有代差的武器,太平道国的军队由于没有做好准备,在大夏群山中,三个师覆灭,并被萨珊缴获了不少武器,这一事件被太平道国视为耻辱,并导致了天公将军张文的怒火攻心,一命呜呼。

    但是这真的是真相吗?

    难道萨珊波斯真的能够手搓出火器?

    还是说,他们的火器,其实是有人有意输送的?

    按照获益原则反推的话,那么......

    或许大远征的失败,才更符合某些人的利益呢?

    这样看的话,张文的死,是否也是很可疑的呢?

    在张文死后,张文的改革全部被推翻、发展改造司被废除,原本收购的资产也被低价拍卖,张文的那一套经济官僚体系被边缘化,勋贵们重新把握了大权......

    这样看来,萨珊波斯的技术从哪里来,以及为什么他们没有发展出相配套的海军技术,就很明显了。

    毕竟,权贵们在海外领可是有不少利益的呢......

    所以说,权贵无祖·国,有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