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钦宗,开创靖康盛世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高俅的小心思

    见到唐恪带着徐秉哲等议和派官员走进了阁楼内,赵佶只是随意的看了一眼,便继续观赏着下面舞女婀娜多姿的舞蹈。

    不过,当唐恪等人走的越来近,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也进入赵佶眼帘。

    是高俅?

    赵佶将眸光从舞女之中收回,落在走在最后的高俅身上。

    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自从泗州之事发生,童贯和蔡京被赵桓诛杀,赵佶身边的宠臣一个个都被赵桓处死了,眼下侥幸活在当下的,就只有高俅了。

    只是,高俅自被罢免官职以来,就闲赋在家,不过问朝中之事,与赵佶见面,也还停留在靖康元年初,泗州之时。

    一晃时间,差不多一年没见面了。

    赵佶摆手屏退下面的舞女,旁边奏乐的乐师也收起手中乐器,退了出去,

    诺大的主厅内,只剩下赵佶和唐恪等人。

    “臣唐恪拜见太上皇。”

    唐恪整理衣领,朝端坐在北首的赵佶拱手一拜。

    “臣拜见太上皇。”

    徐秉哲等议和派官员也跟着朝赵佶恭敬的拱手一拜。

    而高俅,却不同于他们,而是走到赵佶面前,突然跪了下来,老泪纵横,“官家…”

    这一声官家,道出了高俅的千言万语的主仆感情,

    而赵佶,也是一脸悲痛,缓缓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慢慢的走向高俅面前,

    这一声官家,赵佶是多久没有听到过了,而且,是那么的熟悉,又见熟悉的人。

    此时的赵佶,终于按耐不住心中情感,也是流出了伤感的泪水。

    “高卿,皇宫之地,慎言而行,我已经不是大宋天子,这声官家,我受不起。”

    赵佶抹了抹泪光,摆手道。

    “官家,就算臣被砍头,臣也要称呼你为官家。”

    高俅痛哭流涕,说出来了心中积蓄已久的话,

    这倒不是高俅在演戏,高俅在赵佶还是端王之时,就跟随赵佶,一直到赵佶禅让帝位,二人主仆感情,那是毋庸置疑的深厚,高俅对赵佶的忠心,更是不容置疑。

    可惜,就是因为这两人,将大宋江山断送。

    “起来说话,你也一把年纪了,岂能久跪。”

    赵佶伸出双手,将高俅托了起来。

    “高卿,你怎么和唐卿他们一起了?”

    赵佶眼眸逐渐担忧起来,毕竟,唐恪乃是朝廷议和派之首,而现在,皇帝赵桓又支持主战派,高俅在议和派之中,那不是诚心与皇帝作对吗?

    “官家,此事说来话长,臣也不知道怎么说。”

    高俅一脸无奈,他总不可能说出自己其实就是皇帝打入主和派之中的一个眼线吧?

    赵佶正欲开口让高俅离开,不料被打断。

    “太上皇,眼下不是你和高官人叙旧情的时候。”

    唐恪干咳一声,向赵佶再次一拜。

    “你们几个人,来万寿阁找我何事?”

    赵佶眉头一皱,眸子之中,闪过一丝怒色,显然是对唐恪颇有意见。

    “太上皇,你是否已经知晓孙傅和何栗二人被陛下罢免官职之事?”

    唐恪小心翼翼的问道。

    唐恪清楚,如今太上皇赵佶自从失去帝位,就一门心思放在享乐之中,不过问任何朝廷之事,唐恪也不清楚赵佶是否得到消息,所以,唐恪才会这么明知故问的问起赵佶。

    赵佶冷笑几声,“怎么?”

    赵佶没有回答,居然反问起来。

    唐恪微微一愕,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

    这太上皇怎么性情变得这样难以捉摸了。

    “太上皇,陛下将孙傅和何栗罢免官职,这本无可厚非,乃是英明之举,只是后面又提拔李纲和张叔夜,接任孙傅和何栗的京城防御正副使之职,那就有问题了。”

    唐恪捋捋思路,面容无比的肃然。

    “有何问题啊?怎么?皇帝还不能任免李纲和张叔夜了?还是你们觉得,这世上除了孙傅和何栗,其他人就不能担任京城防御使之职了?”

    赵佶冷哼一声,脸上阴沉无比,皇帝怎么样,也是他的儿子,岂能容他人质疑其行?

    “太上皇,你莫非不知道,李纲和张叔夜皆是我大宋的武将吗?”

    “陛下这是罢免文官,开始重用武将起来了啊?我大宋自从开国以来,历代先皇,就一直保持着重文轻武的国策,而今,陛下却倒行逆施,动摇国本,我大宋一旦国本擅动,则大宋江山社稷危矣。”

    唐恪说着,脸上不自觉的浮现出一抹绝然。

    “太上皇,唐相说的没错,我们必须阻止陛下荒唐昏庸之举。”

    徐秉哲等人也齐声附和。

    “你们想怎么阻止?”

    赵佶不置可否的冷笑。

    “将陛下皇帝之位废黜,在亲王之中,选一贤明,继承大宋天子之位。”

    唐恪没有任何犹豫,将此行来的目的大声说了出来。

    在寂静无比的万寿阁内,格外的响亮,又格外的让人胆战心惊。

    “什么?”

    赵佶闻言,面色大变,露出惊恐之色,他左右环顾,见没有其他人,这才松了口气,随即雷霆大怒,对着唐恪怒道,“唐恪,你好大的胆子,你竟然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莫非你想当一个乱臣贼子吗?”

    “还有你们,今日随唐恪一起来万寿阁,莫非想要谋反不成?”

    赵佶又指着徐秉哲等人厉声呵斥。

    “太上皇,大宋江山倾危,我等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就算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又如何。”

    唐恪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双眸闪烁着凛然的光芒,

    “反了,真是反了。”

    赵佶怒不可遏,又看到高俅也在其中,心中的气也更盛了,“还有你,高俅,你也要和他们一起,谋反不成?”

    高俅吓了一跳,又跪在地上,猛然摇头,“官家,臣对大宋一片赤胆忠心,岂能做乱臣贼子,沉冒着杀头的危险,也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啊,如今陛下,先是拒绝金国议和,再起兵戈,后又提拔武将,动摇国策,种种昏庸之举,令臣不得不有所恐慌和担忧啊,大宋江山,不能就这么亡了啊。”

    赵佶心中宛如那江海波涛,震惊不已,若是其他人这么说,赵佶根本不放在心上,但是倘若自己的心腹旧臣高俅也这么说的,那么,赵佶就不得不对此事有所警觉了。

    只是,赵佶还不知道,高俅这么说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谋取唐恪等人的信任,

    而且,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高俅想借此事来试探一下赵佶的态度,若是赵佶坚决反对,那么高俅就继续当赵桓的眼线,而若是赵佶同意了唐恪废黜赵桓帝位,高俅也不必当赵桓的眼线了,失去皇帝之位的赵桓,已经对他高俅没有任何威胁,就算赵桓将泗州之事旧事重提,也威胁不到高俅性命。

    因为,新帝已立,他有拥立之功,他高俅,又可以进入大宋中枢,成为位高权重的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