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组失联,荒岛直播逆转人设
繁体版

第427章 被跟风

    《无间道》庆功宴。

    半个港岛的明星都来了,场面十分热闹。

    媒体记者更是云集,就连一些胡乱报道、得罪过苏哲的小报,都被邀请来了。

    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苏哲同意接受采访——

    记者:“在《无间道》破记录之后,很多粉丝称你已经超越了X爷等前辈,你怎么看?”

    苏哲又搬出了“各自闪耀”论,用粤语说了一遍。

    不得不说,这回答太好用了,突出一个不卑不亢。

    记者挑事失败,又收了车马费,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问《无间道》的拍摄趣事,问苏哲怎么写出这个故事,问他的演技等等。

    苏哲非常配合,一一作答。

    还有记者问他,为什么最近一直拍摄现实题材,是不是想冲击奖项?

    《无间道》《沉默的真相》和《少年的你》都是现实题材,而在前两个作品里,苏哲的演技都大受赞誉,也怪不得大家有这個想法。

    苏哲笑笑:

    “能得到业内的认可当然很荣幸,但这并非我的追求。我拍摄现实题材的原因很简单,看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就写出了剧本。”

    记者愣住了,突然抓住了大新闻:

    “你的意思是,这几部剧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苏哲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就结束了采访。

    无论记者们怎么追问,他都不再回答了。

    牛总见状,大笑道:

    “苏老弟,你宣传手段可以啊!声称《无间道》改编自真实故事,又能引来关注。”

    苏哲笑笑,他可没说改编的故事是《无间道》。

    但大家的第一反应,当然以为他说的是《无间道》,就会去找陈永仁的原型,引发热潮。

    但《无间道》是全原创的剧本,没有原型,大家根本找不到。

    到那时,他稍作引导,就会让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沉默的真相》上。

    这就是他跟江阳和张超学到的方法——

    一步步地引爆舆论关注,不要一开始放大招,招来敌人的警惕和封锁。

    但他是明星,不需要用自S、地铁抛尸这么决绝的办法,就能让全国关注。

    抛完饵料后,苏哲就专心参加宴会,应付明星们。

    众星也不断恭维他:

    “苏生,今年港岛影帝,就是你和韦天王的内战了。”

    “反正《无间道》一定能大获全胜。”

    “救市之作嘛。”

    苏哲明白,众人希望他再来开工,拍上十部八部的《无间道》。

    无论在哪里,谁不喜欢带大家起飞的大腿呢?

    苏哲打了个哈哈,糊弄过去。

    《无间道》确实有续集,但质量一般,而且没多少陈永仁的戏份了。

    (第二部换人,第三部是配角)

    苏哲还拍什么?

    前世,《无间道》第一部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了,根本没想过拍续集。

    所以四大角色(陈、刘、黄、韩)死了仨,内地版甚至全都死了。

    甚至连重要配角大B和傻强都死掉了。

    这根本没给续集留任何伏笔,顶多留下一些余韵和留白(比如黄韩的矛盾)。

    但上映后口碑爆炸,票房很高,顿时不甘心了。

    正好原著也有更多故事,第二部干脆讲起前传,把四大角色以前的故事做了补充和完善。

    第三部没得写了,只能拍刘建明后传,写明他的结局,再加点陈永仁生前的故事。

    这个系列才总算结束了。

    和《无间道》有些相似的,是《窃听风云》,第一部故事非常完整,三大主角都死差不多了,完全没想过续集。

    结果爆了,就继续拍续集呗。

    但《窃听风云》换了个思路,不换演员,不拍前传,直接换个新故事,还以窃听为核心。

    相当于《窃听风云》的1、2、3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三大主演没换人而已。

    这两种办法都有些奇怪,前者有狗尾续貂之嫌,后者则像挂羊头卖狗肉。

    但赚钱嘛,不寒碜。

    全世界都知道,大热续作风险最小,就连苏哲不都继续拍摄《唐探》系列吗?

    可《唐探》不论拍得好不好,毕竟天生就有拍续集的潜力,继续拍下去十分正常。

    侦探剧最适合拍续集了,只要侦探没死,拍下一个案子不就得了?

    没看死神小学生留级这么多年,别说完结了,连升学都舍不得?

    可《无间道》不一样,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苏哲早就决定了,不会继续拍下去,给这个经典增加污点。

    他又不缺这点钱,何必用续集骗钱?

    苏哲是这么想的,但没有说出来,显得自己多清高似的。

    可在场的明星都是人精,能看出苏哲的想法,忍不住感慨:

    “随便拍两部续集,少说赚几亿,甚至十几亿吧?还真是心高气傲,这么多钱放路边,就是不肯弯腰捡。”

    “怪不得苏生能赚百亿,这就是才子的傲气吧。”

    “当艺人,什么时候能混成苏生这样,真让人羡慕啊。”

    还有人琢磨着:

    “既然苏生不想赚这个钱,干脆我们拍一部跟风作?”

    “《无间风云》《无间卧底》《无间计划》之类的,再请几名原班人马。”

    他们这么干,苏哲还真没办法。

    总不能他拍完《无间道》,就垄断了“无间”的所有片名,不让别人取吧?

    请原班演员出演,他更没办法,《无间道》里除了他以外,都在港岛,人家随便组局,用不着通知他。

    只要别在宣传中公然声称《无间道》续集,苏哲就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他也只能感慨:

    “跟风烂片,港片毒瘤啊。”

    很多人在回忆港片时,都说跟风烂片导致港片没落,典型代表就是九叔火了之后,涌现出一大批粗制滥造跟风九叔的僵尸片。

    其实这有些片面了。

    其实好莱坞也有跟风烂片。

    比如出名的《鲨卷风》,烂出天际,还能一部部出续集呢!

    还有很多戏仿作,说白了,也是在跟风大热作品,只是用了调侃的手法进行戏仿。

    比如《惊声尖笑》,都拍5部了。

    咋没干死好莱坞呢?

    苏哲心不在焉地听着大家的恭维,思绪胡乱飘飞,作为华夏电影领头人,忍不住思考着:

    港片的没落主要和市场有关,没有及时拥抱内地电影,搭上华夏电影市场腾飞的列车,又不断丢失作为根基的亚洲市场,被好莱坞打得节节败退。

    至于不思进取、跟风成性等问题,都是小事,却在小市场里被无限放大了。

    苏哲暗自琢磨,意识到,他的成功,其实还是建立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上。

    电影业的发展,从来不只看电影业,而是看经济社会发展。

    就像房子,价格并不在于质量优劣,也是看经济发展。

    所以娱乐业、地产业,其实都是沾了经济发展的光而已。

    真正的根基,还是制造业啊。

    偏偏明星、地产商赚钱那么快,那么简单。

    苏哲在心里狠狠批斗了自己一番,但想想自己作为最有钱的明星,也就区区百亿而已,和那些地产大鳄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也就原谅自己了。

    还是批地产大鳄吧!

    酒桌上的明星们,根本不知道,苏哲的想法都飘到十万八千里外了,还在不断恭维他。

    苏哲被拍了一晚上马屁,临走,牛总还不甘心,一直问他有没有其他项目,一起合作。

    苏哲想了想,其实有很多港片可以抄,《功夫》《英雄本色》《倩女幽魂》以及成、李的功夫片等等。

    但除了《无间道》《英雄本色》这类帮派、警匪片以外,其他电影完全可以在内地拍。

    完全没必要给牛总送钱啊。

    于是,苏哲推脱道:

    “一些帮派、警匪类型的电影,在内地不好过审,来港岛比较方便。但我最近的行程排满了,还没有类似的灵感,下次一定!”

    他拒绝了牛总的好意。

    顺便将下榻宾馆里牛总的“好意”客气请走。

    说什么“干净又卫生”,总让他想起庸子,只会让他不寒而栗。

    等他第二天返回京城后,两地都如他所料,开始寻找陈永仁的真实案例。

    而《沉默的真相》,也播放到最后的结局。

    电视剧终于揭露出侯贵平和江阳的死法——

    侯贵平拒绝了色诱他的丁春妹,却被流氓打手们强行按住,让丁春妹和他……,在体内留下证据,以此要挟他终止查案。

    但流氓失手捂死了侯贵平,干脆联合黑J,制造他强J后逃跑,落水而亡的假象。

    这一幕,看得观众们无比绝望。

    也让一些人感到很好奇:

    【侯贵平死后,丁春妹还在体内留下了证据……真的可以吗?男人死后还能she吗?】

    虽然这个问题很奇葩,但真的很让人好奇。

    有医生科普:

    【男人在死后也能B起,发生在一个人垂直或者正面朝下死去时,又称“天使的欲望”。】

    【所以剧中侯贵平案例是完全可能的。】

    观众们看到这个知识科普,既为侯贵平感到难过,又十分无语:

    【谢谢,然而我并不想知道。】

    【知识以一种卑鄙的方式,进入了我的大脑。】

    【苏哲,你懂得可真多啊!】

    【很难想象,一个研究死亡B起的人,写出那些优美的歌曲。】

    苏哲:……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

    他第一次,不想在剧本上署名,想告诉大家去找那个叫紫金陈的家伙!

    而江阳的死亡过程,更让人痛惜。

    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只剩几个月的生命后,决定用生命做出最后的反击。

    一群正义的伙伴们,齐聚江阳家中,一本正经地讨论着江阳如何自S,如何伪装成他杀,如何用尸体闹大舆论。

    他们用专业的刑侦知识,帮助这个决定去死的男人实现遗愿。

    这一幕,无比荒诞,仿佛黑色喜剧一般。

    但荒诞下,确是血淋淋的现实。

    观众们看得呆滞了,被巨大荒诞下的悲剧狠狠地撞击着心扉:

    【笑不出来,哭不出来,我现在有一种莫名的空虚。】

    【或许在他们眼里,早已将死亡视作归宿,视作甜美的梦乡。所以才能如此淡然地谈论。】

    等计划制定以后,最后只剩下江阳,独自执行这个让他去死的计划。

    或许这就是他一路来的常态——

    独自面对黑暗和死亡,独自咀嚼内心的痛苦和彷徨。

    却永远向着光明。

    江阳然后等张超坐上飞机,获得了不在场证明后,就毅然决然地启动了自S装置,并将遥控器扔到一旁,确保自己无法后悔。

    他扔遥控器的这一幕,让观众们泪崩,弹幕疯狂滚动着:

    【呜呜呜,江阳太惨了,直到最后的生命,也要用来追求正义。】

    【这是我最后的波纹了!】

    【老公,不要死啊!】

    而接下来的画面,更让人震撼。

    在《沉默的真相》原片中,江阳最后的死亡画面,用了间接描写的方式——

    绳索不断收紧,最后停住。

    画面黑暗。

    或许是为了留白,但更有可能是没法过审,总之,江阳最后死亡的画面没有任何展现。

    但苏哲更喜欢电影《烈日灼心》的处理,主角辛小丰(邓超饰)被注射死亡时,镜头毫不吝啬,给他全程面部大特写,非常震撼。

    还有《毒战》里的古天乐,同样是注射死亡,也是全程特写。

    这些都是经典的死刑戏,而江阳的死亡虽然不是死刑,但用装置一点点自S,和死刑一模一样。

    这种戏份,观众们在现实中很难看到,是一种极大的情绪刺激。

    尤其是注射死刑和装置自缢一样,不是瞬间死亡,有着一段死亡时间,表演空间非常丰富。

    所以苏哲为了演好这一幕,忍着恶心,看了许多视频资料,还查阅了一些医学知识。

    既然是死亡戏,就必须演好死亡的真实反应,总不能像劣质电视剧一样,上吊后浑身抖一下,伸出舌头,就完事儿吧?

    那就成搞笑剧了!

    更困难的是,江阳这一角色不能只演死亡的本能反应。

    他是自S,这又多一层反应;

    自S是为了追求正义,还得多一层反应。

    就连苏哲,都被难倒了,NG了很多次,只为最后的效果。

    而这一幕,也确实让观众们看呆,让业内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