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功德换仙缘
繁体版

第九章 修行之人过山间

    又行半日,早出十里亭山范围,这一路遇难则帮,见善则行,驻足歇脚观功德,又积百数。

    不过这次李天宝并不着急散去功德换机缘,他打算积攒过三百之数再说,甚至更多,目前已知功德越高,散去时所获机缘也就越大。

    之前两百功德所换‘古韵取灵决’就算是一个大机缘,此法玄妙,一路所遇奇异之物,古迹名胜,都可取灵自用,便是每次只得灵蕴如丝,也可积少成多,最重要的是这种灵蕴更为醇厚,不掺杂质。

    本来按照计划,李天宝是打算在十里亭山待一段日子,只是他为做好事,灭了几只害人的黄皮精,且知对方有蕴法境界的妖邪为靠山,自然是不能继续待在十里亭山。

    所以西行而去,天黑前见前方又有山岭,问询路人知晓那山叫小亭山。

    这山名听着耳熟,细细思索后李天宝终于记起是在什么地方听过。

    “上一世我修行五载后,才积灵蕴一十二斗,那时我已知修行艰难,修炼之余四处游历寻觅机缘,偶然遇到一些修行者,也闲聊趣闻,当时记得有人说过关于溪山道人的一些事迹,讲其数月前曾在一个叫小亭山的地方获得过大机缘,但具体细节便不得而知……莫非这个小亭山就是?”

    李天宝心中盘算。

    只感觉自己和那溪山道人颇有渊源,不光是得了对方‘古韵取灵决’,还正巧遇到一座叫做小亭山的地方。

    再一思索,李天宝心中一动,面露喜色而难以自抑。

    “溪山道人得小亭山机缘时,是我修行五载之后的事情了,是数年之后,也就是说,现在小亭山的机缘,还在……”

    意识到这一点后,李天宝激动无比,立刻是快马加鞭。

    不管这小亭山是不是那个‘小亭山’,都应该去探寻一下,如果真的是,那一定得将这机缘弄到手。

    或许,有了这次机缘,蕴法就有望了。

    蕴法这个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修行之法第一句说的就是‘夺灵、蕴法、脏宫丹’。

    夺灵乃一切修行的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积累灵蕴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因人而异。

    就像是李天宝上一世苦修十余年,积累的灵蕴也不过‘三十七斗’。

    积灵蕴如蓄米,以‘斗’为量,而蕴法,便是在灵蕴达百斗之数后,才能进行,又称‘百斗蕴法’。

    也就是说,上一世的李天宝苦修十年,连蕴法的门槛儿都没够到,可想而知修仙之路何等艰难。

    天资卓越,灵根入品,或许还能加快这个速度,但如果天资凡凡灵根不佳,只能是想法子搏机缘,得发‘横财’,不然蹉跎数十年,抬头一看,蕴法仍遥遥无期,却寿元已空死期将近。

    入了小亭山地界,此处人烟稀少,投宿无门,李天宝倒也不在意,天黑后寻一石亭,露宿。

    马儿栓在旁边树上,正低头吃着夜草,偶尔打个鼻响。

    李天宝则借着月光研究这陈旧的石亭。

    “是个古物!”

    这是他研究的结果,样式上看,至少也应该是近百年前的东西了,亭子的顶部已经有些残破,几根石柱上刻着模糊的文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仍能感受到一种庄重和古朴,可以说是历经春秋,斑驳陈旧。

    周围的环境静谧,树木环绕,周围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或立或卧,被风雨雕琢,浑然天成。

    抬手一探,片刻后李天宝嘴角上扬。

    “有灵蕴!”

    当即是运转古韵取灵决,便感丝丝清凉由掌心指尖汇入,经灵根,积蓄窍穴,灵决连续运转,直到半个时辰后,李天宝才重新睁眼。

    深吸口气,忍着灵蕴腐蚀周身劣脉的痛楚,盘膝坐好,将这一股灵蕴积存下来,少时满头热汗,顺颈流淌。

    “这古韵取灵决当真玄妙,比我上一世修炼的灵法强了太多,也对,一个不过九品,一个却是五品灵诀,相差极大,此番我修行不过几日,居然已积蓄近一斗灵蕴,按照这个进度,蕴法有望啊。”

    一想到有可能踏入蕴法,李天宝便情难自禁,实在是他清楚只有蕴法,才算是真正踏入修炼之途,才能脱胎换骨,超凡脱俗。

    上一世得不到的,这一世就特想要。

    心情激荡之下,便生出夜探小亭山的想法。

    说探就探。

    先去紧了紧马的缰绳,拍了拍马头。

    “马儿啊马儿,你且在这里歇一歇,我去转转。”

    说完,运气提足,以轻功之法疾行山间,不过片刻已看不见人影,没入山中。

    此处并非名山,因此山中类似刚才那石亭一样的古迹灵蕴犹存,一处山腰石径旁不起眼的石头上,其背面竟刻有文字,细看之下,李天宝知道又寻到宝了。

    上面不知何人在何年何月刻诗一首,全文:修行之人过山间,清泉石上留清涟。云雾缭绕遮尘世,松柏参天掩洞天。心静如水观自在,意定神闲悟真言。此山虽无仙踪迹,却有灵气可修炼。

    “妙啊!”

    李天宝自然看得出,这是同道中人所留,必然也是修行之士,而且人家的境界比自己高多了。

    光是这随笔小诗上就蕴藏着极强的灵蕴。

    又是因为刻在这不起眼的石头后面,所以可能从没有被人发现,至少,没有修行之人发现过。

    自己应该是第一个。

    上面灵蕴很强,以手探之,比刚才石亭多了数倍不止。

    李天宝毫不迟疑,立刻取灵修行。

    这一次,打坐至拂晓天明时,才将这石头上的灵蕴取尽。

    李天宝睁眼狂喜,就只是这石头上的灵蕴,居然便有一斗之数。

    这种提升在他看来简直是突飞猛进,进步神速。

    若有一百个这种石头,岂不是直接就达蕴法门槛儿了?

    于是继续探寻,不过这次山间小径走了个遍,也没有再找到类似有大灵蕴的东西,倒是山林之内的确颇有灵气,若是有一门不俗的夺灵功法,在此夺灵,取天地灵气,大概苦修二三十年或许也能达到百斗蕴法。

    “也许过去某段时间,曾有修仙者在此结庐修行……”李天宝感慨一句,又转念一想,既有修仙者曾在此处修行,或许,对方会留下些什么。

    继续探寻。

    只是一连两天都没什么收获,倒是救了一个遇险的樵夫,又收敛了几具无名骸骨,算是积德行善,如此功德又涨。

    此处灵气是不错,但李天宝知道自己资质凡凡,要靠吸取天地灵气,修到老死都别想蕴法。

    自然,小亭山若没有别的机缘,再待下去意义也不大,可他分明记得上一世传闻溪山道人在此获益。

    总不能说,溪山道人获得的好处,便是之前那刻诗的石头吧?

    一斗灵蕴,还不至于算是什么大机缘。

    “再寻一日,若还是一无所获,再想别的法子。”李天宝寻思一番,继续在山野间游荡,期望有所发现。

    日落西山,夜漫山野。

    李天宝站在一处山头登高远望,寒风呼啸,吹的衣襟飘荡。

    叹了口气。

    他还是没有探寻到这小亭山的机缘,不过这种事也强求不得,按照正常情况,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真不能硬来。

    但是李天宝还有一招。

    他能散功德,换机缘。

    这个,旁人不及。

    “罢了,罢了,本来是想省一些功德,现在看,省不得啊。”

    喃喃自语后,李天宝立刻下山,在山谷之间寻了一处溪水,边缘结冰,但因为是活水,中间流淌不息,寻一处蓄水之地,借月光看倒影,伸手将水中那功德一百五十搅碎。

    功德归零,又成缺德之人。

    而静等片刻,变数果然来了。忽见远处上山小径行来一高大人影,速度极快,起初李天宝以为是个人,结果待那东西靠近才发现,居然是个‘猿’。

    还是个穿着衣衫的白猿。

    有道是猿猴着锦衣,林间藏诡异。行人若遇此,切记早远离。当下李天宝已心生不详,等那东西到眼前再细看,他倒吸一口冷气。

    白猿浑身尸气,这是一个尸体,口含妖气。

    腹中居?

    念头一转,暗道坏了,是黄皮妖寻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