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部
繁体版

1002万年部乙丑篇:阴阳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最是江面漫雾起,撒网看烟霞。镜水轻舟,夹岸繁花,一片嗟呀。”(来自网络)

    公元2024,岁在甲辰。3月8日,农历正月廿八。潮州古城,广济桥。

    春雨轻轻柔柔,似有若无,撩拨得江水心暖花开,波澜微漾。

    江面桥头堡上,一队女子,一边冲饮着携带的肉桂岩茶。一边对着江心舟桥上的蓑衣翁,指点江山,高声争论。酷似潮州话的腔调,却吓得周边那些卖牛肉丸的小摊贩,坐立不安。

    这时只听得桥上一声吆喝,渔翁双手一扬,渔网如红婵滑入水中。直羞得江面水花微溅,江心涟漪不已。拉起了的半网鱼虾,挤在一堆,摇头摆尾,甚不情愿。却惹得这队女子一阵欢呼,鸟语花香一片:“夸夸夸!嬉嬉嬉!豪豪豪!哈哈哈!”

    一

    公元前5037,岁当甲子。汾河盆地北侧,山麓边缘。一座形似太行山峰的茅屋前,圆形火塘内,篝火正欢跳不已。女娲如一只温顺的梅花鹿,跪趴在地。结实的双腿支开,饱满的臀部高高翘起,仿佛天上那轮皎媚的圆月。

    篝火之上的梅花鹿肉,散发着一股浓烈的焦香。女娲身后,自然是同样浓烈多情的伏羲。

    当伏羲的烈火渐渐消退,女娲如梅花鹿般优雅起身,从茅屋中端出一陶壶果酒。待伏羲一饮而尽,接过陶壶,女娲虚脱般就势倒下。仰躺于地,支起上半身,火光熏得烫烫的双眼却辣辣地注视着伏羲。(后世夏娃也是如此这般注视着亚当的。)

    皎洁的银色月光,贪婪地洒落于女娲健硕的身躯之上。洒落的不只月光,还有那流溢的火光。贪婪的也不只月光,还有那伏羲的目光。月光洒落的是女娲的身躯,伏羲目光所及,却是日月星辰、山川大地!在火光闪耀下流光四溢!

    今日的晚餐是梅花鹿肉,女娲把那根鹿鞭全部给了伏羲。女娲害怕吃鹿鞭,女娲不怕伏羲的鹿鞭。此刻,伏羲吃下的那根鹿鞭,仿佛伸出胯下了。

    伏羲的鹿鞭,就势从正面进入了妖娆的女娲,进入了女娲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自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这个姿势!

    这是伏羲第一次在这种情景下注视着女娲的脸庞,女娲的眼睛,女娲的丝丝羞意。女娲的嘴唇是那么娇嫩湿润,好比春日的樱桃一般,鲜嫩多汁。女娲的气息,好比春风拂面,似有若无,如兰似麝。女娲的腔音,好比林中鸟鸣,若即若离,若近若远。又好比夏日骄阳一般滚烫。女娲的臀部,好比汾河盆地一般宽广起伏,又好比秋日月色一般柔滑细腻。女娲的双腿,好比小鹿皮一般丝滑光亮,又好比杉树一般笔直修长。

    之后,伏羲不断地画下了“日”、“月”、“人”、“天”、“昊”、“土”、“地”、“目”、“山”、“水”、“火”、“木”等等形状……

    二

    当某日,伏羲担心自己忘记某个东西,就用女娲编织的草绳打了一个结,来提醒自己。当某天,伏羲担心自己忘记某件事情,就用草绳打了一个不同的结。就这样,伏羲开始“结绳记事”。

    当某夜,伏羲仰望星空,结了七个结,模仿出北斗七星的样式。于是伏羲仰视东方,结出苍龙七宿;仰视北方,结出玄武七宿;仰视西方,结出白虎七宿;仰视南方,结出朱雀七宿。于是伏羲继续仰望,星空还是繁星点点。刹那间,两颗流星划过,身影有如两条绳索,十字交叉而过,伏羲眼前倏然一亮。

    次日,伏羲把二十八宿组合一起,伏羲结成了一张星网!女娲瞠目结舌,开始激动地喊来族人,大家一起动手,一张张渔网,一张张鸟网……

    有了网子加持,族人捕鸟抓鱼就方便多了。蛋白质的来源,有了稳定的保障。而温饱足,则欲望生,唉……

    某一日,族群中两个仰慕伏羲的女性结伴而来,找到正在河边撒网捕鱼的伏羲。就在河边,结伴向伏羲请教人伦之乐。“--”“一”“--”,事后,伏羲画下了“☵”坎水卦。

    某一夜,伏羲在林间散步,看到两男一女,一边奔跑嬉戏,一边就着篝火,一道研习人伦之乐。“一”“--”“一”,回去之后,伏羲画下“☲”离火卦。

    一日复一日,接着是☰乾、☷坤,☳震、☶艮,☱兑、☴巽……。就是这么纯朴简单,通过不断远观近察,伏羲识得了阴阳!由阴阳,伏羲创造出了原始八卦!

    伏羲下令,所有族人。男子,胸前纹上两个“☰”乾卦。女子,臀部纹上两个“☷”坤卦。

    三

    华夏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其核心思想,是阴阳的宇宙观念。是长期以来,先民在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仰观天象、俯察地貌,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通过远观近察,自然而然形成的感悟,是对天地自然万物的感悟。

    “惟人也,得万物之秀而最灵。”由天地、日月、昼夜,由雷电、风雨、水火,由男女、雄雌、公母,由老幼、生死、花开花落,由山水、木石、土木、飞禽走兽,由上下、源末、前后左右……通灵而感悟。正所谓“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于是天高地卑、天圆地方、天地确立而阴阳生,一切皆阴阳也。宇宙,即阴阳,即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随着进一步的观察感悟,春暖、夏炎、秋凉、冬寒四时变化,雷电风雨四种自然现象,阴晴圆缺四种月相,东西南北四个星宿,木水火土四种自然形态,生长老死四种生命状态,双手双脚四体……所谓的“两仪生四象”,实是认知的一种扩展,一种翻番。之后当然是“四象生八卦”,再次扩番。直至八八六十四别卦,甚至于一百二十八变卦。

    原始八卦的“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卦象,相对应的是“天地水火雷山风泽”八种自然天象,相对应的是早期农业生产生活模式。之后延伸至动物界,“龙马牛羊鸡豕犬鱼”之类,相对应的则是进入了畜牧时期。再延伸到征、象、与、谋、果、至、雨、瘳八故,就是由天道推及人事了。再之后就是给八个原始经卦下定名,“健顺陷丽动止入现”八种卦德,则是由人事推及天道了。

    于是经由太极八卦,天道人道互为论证,互为印证。互为阴阳,互为量子纠缠,互为变化,互为合一。天人合一,即是阴阳合一,即是太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太极即是道,即是奇点,即是时空,即是乾坤,只是生生不息,元来无穷。而太极只是体,阴阳才是用,两仪只是用,四象只是用,八卦只是用,别封只是用,变卦只是用。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只是体用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