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部
繁体版

1004万年部丁卯篇:都城观象

    一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浚哲文明,温恭允塞。”“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书·易)

    公元前2997,岁当甲子,五帝时。

    历经千余年的农业种植开发,大河中下游的河水,越发地融入黄土高原,渐渐也带上了黄土的色彩,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黄河。

    中国,地处北半球,而北半球,“山南水北”,皆为阳位,日照居多的缘故。

    所以虽然黄河两岸,先民聚居点如繁星点点般星罗密布,但都城,一直选择大河北侧,大山南麓。所谓背山面水,地势使然也。

    只有面积足够广阔的河滨平原,才能容纳足够多的聚居点,才能支撑起华夏之都。

    黄河北岸,那片面积最为广阔的平原,就聚居着最多的华夏先民。每个聚居点规模大小不一,样式却基本一致。聚居点中心,挖有一口或多口水井,四周茅屋罗列。聚居点周围,壕沟环绕,延入河中,引水入沟。平时用来灌溉周边农田,战时用来守卫家园。无数个聚居点环绕拱卫的最佳位置,就是都城。

    黄帝的都城为三级结构,外围一级,就是个硕大聚居点,茅屋分布得密密麻麻,数不胜数。四周同样也环绕着一道壕沟,只是分外深广罢了,都城嘛。中间一条大道,直通上一级。

    中间一级,地势略高,已是到了山麓,高处削平,低处加高夯实,俨然一个大土台。只有正面中间留有一个入口,可谓易守难攻。入口两侧,各是一座阙台,石头擂成,台上四时都有人值守警戒。入口中间,两扇木栅栏封闭。进入之后,眼前却是一堵城墙,也是石头擂成,中间也是一个城门,厚实的木头制成,城门上还是一座宫阙。外人不知道的是,几座宫阙之下,修筑的时候,都埋有玉石,神明加持,庇佑着这座都城。

    进入城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广场,地面夯得平整光滑,可容得下千军万马。广场两侧,各式屋宇密布,作坊之中,劳作之声络绎不绝。屋宇之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之色不断。

    广场之后,一座方形大殿伫立于石头筑起的平台之上,大殿的八八六十四根大木柱,粗大笔直,底下都垫着一个石础。大殿屋面,由各种兽皮铺就,四角屋檐高高翘起,仿佛在炫耀着自己的宏伟。大殿之中,石制地面打磨得平滑光亮,地板上,置有十数张兽皮,正是族中长老议事之所。中间一张,当然是威猛的虎皮,微微闪耀着锋芒。

    大殿之后,是黄帝轩辕的寝宫,四周以黄色麻布为墙体。寝宫之内,左右两座火塘篝火常年不息,居中也是铺得猛虎皮。

    今日,也许是劳作辛苦,也许是年纪大了,黄帝只觉得腰间隐隐酸痛不适。于是亲自把腰部对着火塘,烤了一会,顿时感觉一阵酥痒传过,舒服了许多。黄帝反手抚按,寻找这份酥痒感的来源,于是发现了两个凹陷之处。兴奋的黄帝一把拉住身旁的素女,在她腰后肚脐平齐处也发现了两处凹陷点。黄帝果然是黄帝,黄帝继续寻找,黄帝不断发现……

    当黄帝在素女身下最深邃的凹陷处着力寻找的时候,当素女的双足忍不住勾在黄帝腰间的时候,当素女身体似乎散发出阵阵幽香的时候。黄帝于是发现了,黄帝于是领悟了,黄帝终于领悟了。穴位就像聚居点,星罗密布。经络就是壕沟,就是道路,沟通生命!

    二

    黄帝寝宫后面,拾石头长阶而上,是都城的第三级,祭祀墓葬区。未经黄帝许可,无事不得进入。

    后面山体部分,是轩辕一族墓葬区,依次埋葬着族群历届首领和长老、勇士。山上一股清泉,从中间流出,环绕前部的祭祀区而过,经台阶两侧引向都城第二级。

    前面祭祀区,是个正方形广场,四周泉水环绕,中间是个圆形三级祭坛,圆形的茅草屋顶。祭坛最上一级,八根柏木立柱,把祭坛切成八面。最下一级,八面之外,都立有五根木柱,间隔丝毫不差。祭坛正中央,埋着一块圆形石础,恰好与坛面平齐。每天日出之前,身着黄色麻衣的黄帝都会盘坐在石础上,遥望远方初升的太阳。陪伴着黄帝的,总是他钟爱的那匹黄毛大狼犬。

    当某日,远处山口的太阳神冉冉升起,耀眼的阳光透过东南面的第一道缝隙,直射在黄帝眼中的时候。黄帝下令,春播开始。黄河南北,大河上下,指令所到之处,民众纷纷忙碌起来。黄帝看到了春分日!

    当某日,太阳直射第三道立柱缝隙的时候,黄帝下令,秋收开始。果然,今年又是一个丰年!

    当太阳直射第四道立柱缝隙的时候,黄帝下令,酿制开始。果然,今年的美酒特别芳香醉人!

    三

    白天,轩辕黄帝总坐在祭坛之中观察立木日影,身上总是穿着件黄色麻衣,黄帝嘛。其实他天天都在这上面观察日影变化的,长短变化,位移变化,模拟推演着太阳的移动变化。夜间,则在这里仰望星河,划二十八宿为恒定参照,观察岁星的亮度变化及位移情况,寻找月亮的阴晴圆缺规律。

    这天,当他如平常一样,专注地盯着立木日影的时候,日影突然消失,四周也瞬间暗了下来,仿佛拂晓之前一般。黄帝赶忙抬头,空中的太阳不见了,替代太阳的,好像是那个月亮。只是月亮也黯淡无光,不像平常一般皎洁光亮。

    塬下也传来族人的阵阵喧哗,声音中明显带着恐慌……直到光明重新降临,太阳神重新展示祂的身躯,族人还是在议论不已。而那个月亮,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是日,黄帝一直呆在祭坛之中,素女送上来的食物,他一动不动,只是饮用了一些精酿的米酒。黄帝迫不及待,黄帝如饥似渴般寻找着月亮的影踪。只是这一夜,就算是轩辕黄帝,也无法看到月亮的踪迹,虽然祂白天曾经出现过。出现在黄帝视角中的,始终只有素女。

    黎明前分,素女带着又一壶米酒,来到祭坛之中。素女带来的不是普通米酒,素女带来的是秬鬯,黑黍混合郁金酿制,味道特别香郁,黄帝专供。素女脱下身着的褐色麻衣,又脱下黄帝那件黄色麻衣。都城之内,黄色麻衣,黄帝专属。

    素女的双手,握住黄帝,素女双手如秋分日的月光一般皎冷,如春分日的清风一般温柔。素女的双手如此温柔地……,缓缓地……。直到黄帝如太阳般冉冉升起,直到黄帝如夏至日一般骄阳似火。素女打开她的月亮,握住太阳根部,缓缓地吞没太阳。素女的双足勾在黄帝腰间的时候,素女的双手也撑在了黄帝胸前,素女的月亮也动了起来。黄帝双手搂抱住素女的时候,素女的月亮也停止了运动。停止的只是月亮表面,月亮的内部却开始蠕动。月亮仿佛一只小手,蠕动抓握着太阳,只不过此刻的月亮,……,紧紧抓握着的时候,素女喉中禁不住发出了一声啊叫……。你就是我的月亮,素女就是我找寻的月亮,黄帝心中念道。

    这一刻,天也亮了,太阳神升起,立木日影投射在二人身上的时候。黄帝抬头,看向太阳,太阳却如昨天一般,消失不见。挡住太阳的,不是立木,也不是昨天的月亮。此刻挡住太阳的,却是素女。素女,你还真就是我的月亮!“日食在朔!”、“月食在望!”,黄帝悟到。

    四

    这天,采玉的队伍回来报告,受到两支不同队伍的攻击。黄帝马上召集轩辕族勇士,站立祭坛中央,下令:战争!

    先是降服了炎帝部落,然后是带领炎帝部落,战胜蚩尤部落。逐鹿中原,一统黄河全流域。

    孟子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中国史学家,一直深受孔孟这个史学观的影响,记述历史,以叙事为主,夹带着个人私意。比如两司马,马迁出身名门望族,自然欣赏同一条战线的项羽,鄙视平民刘季。把项羽刻画得气概万千,英勇无敌,却把汉高刻画成反覆小人一般。殊不想,高祖若没有大智慧,大视野,大决断,如何能一统天下?把来自陇西世族的李广祖孙,刻画得英勇善战、有勇有谋,却把奴役出身的卫青霍去病建立的丰功伟绩寒酸般一笔带过,只是当成政治暴发户。司马光更是荒唐,看似对史料精挑细选,实际上腾挪躲移,以一己私意撰写历史。当然,这也是历史局限性使然。

    黄帝炎帝蚩尤部族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就是因为各个部族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向周边扩张外溢。扩张外溢必然发生接触,必然产生冲突,必然导致战争。战争也必然导致交流融合,到最终的整合。

    “文化是环境适应的结果,历史是文化遭遇的结果。”中国地大物博,板块不一,诞生的文化必然是多样化的。文化之间的接触,最终还得是交流融合。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惟其与万物同流,方能与天地同流。”“惟下乃大。”涓涓细流,过沟錾豁,奔流不息,终将是汇集入河。文化也是这样,殊途同归,终将是下而合流。炎黄之战也好,黄帝战蚩尤也好,这就是华夏民族的合流。中国历史五千年,就是一部文化合流之书。和而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