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部
繁体版

1050万年部癸丑篇:显学

    五七、兼爱

    与老丘不同的是,老墨是个无产阶级工人。老墨没有田产,所以一直以打工谋生,一直过着市井小民生活。老墨所在的手工业作坊,是鲁国最大的手工业生产基地。这里主要生产各类青铜礼器兵器、农业生产工具、家居生活用品、文化用具等等。

    当一名手工业者,虽然辛苦,但是好在自由。人身自由,思想自由。

    闲余时刻,老墨总跟工友们一起坐在作坊前的水井之边,谈天说地。水井周边,他们种下的柳树,已然成荫。老墨不怕晒,反正他本来就长得黑,不然能叫老墨。老墨总喜欢靠在最粗的那棵柳树上,听工友们聊天吹牛。

    有些工友,会带上自己制作的小手工品,互相交换。渐渐的,水井周边,就形成了一个跳蚤市场。傍晚时分,这里总是熙熙攘攘的,交易之声不绝于耳。

    有交易,就有异议,就有纠纷,就有争吵。争吵的时候,工友们总喜欢找老墨评理。因为他们觉得老墨脸比较黑,铁面无私。因为老墨总是很公平地帮他们解决纷争,也因为老墨自己从不做交易。

    老墨唯一次的交易,是用自己制作的青铜酒杯,置换了一大册《君子论》。儒学堂的儒学之习,已蔚然成风,吹到了手工业区。

    老丘书中反复述说的君子、礼仪、仁德这些,令老墨陷入了深思。老墨经常靠在他那棵大柳树身上,手持竹简,若有所思。清风夹着细柳,轻轻拂过老墨脸颊。老墨不为清风细柳所动,动的却是内心深处的波澜。老墨抬头,看了看身前的水井、作坊,看了看身旁的这群市井小民。

    老墨意识到,老丘的思想学说,只是为了维护他所谓的那个秩序。老墨意识到,老丘创建的秩序,只是停滞在老丘自身的层次。老丘的秩序,是有等级的。老丘的理论,就是把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化。儒学的核心,在于规范定名。儒学,是一个名教。而老丘,就是个教主,儒学教主。老丘通过自己的学说,传播他的名教,规范指引着社会行为。老丘的礼制、礼议、礼器,君子、小人,德行、仁爱,等等儒家定名,就是一种无形的规范枷锁。

    老墨觉得,老丘的仁爱,是分等级层次的。这是老墨无法接受的。所以老墨决意祭出兼爱以抗衡之,终生布道践行。

    如果说,老丘是阳光,那么老墨就是月光。

    老丘把自己对天地自然的认识,理解为仁爱。老丘把自己的仁爱之光,洒播大地。老丘立志为苍茫大地,种植出黍稷之材。老丘认为,野草,是大地的主体。而黍稷,才应是大地的主宰。所以,老丘孜孜以求的是。培养出黍稷,培育成材。有教无类,周而不比。

    老墨从老丘的仁爱之阳光,映射出兼爱之月光。老墨看到阳光培育之下的黍稷,也看到了月光映照之下的野草。老墨看到黍稷之材,也看到野草之丛。黍稷高高在上,沐浴着阳光雨露。野草,自有其扎根生存之道。老墨以为,天下大同,上同而不下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爱如春风,吹拂着黍稷,吹拂过野草。野草的春天,与黍稷无异,充满着爱意。

    老墨之爱,布满大地。老墨就是,爱的布道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仁爱的阳光,兼爱的春风。洒满天下,布满大地。儒墨,一时成为天下显学。天下一时,非儒即墨!

    五八、道

    黄帝战胜蚩尤,云梦泽流域,仿佛失去了秩序。大量苗裔顺着长江,进入巴蜀。一部分则分散于沼泽、或遁入山林。所以“苗楚”虚空,成了自然虚空,原始而纯朴。他们很少与外界国家接触,他们保留着自己的发展模式。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王国,有别于炎联国。他们觉得自己是界外之国,化外之民。

    所以楚老莱最喜欢的,就是云化物外。就是游山玩水,纵横天地之间。神农架之山,云梦泽之水,都是老莱的至爱。

    神农架崇山峻岭间流下的溪水,在湖口形成了一个三角洲。当老莱第一次经过,就看到了那株野生稻苗。老莱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触摸着饱满稻穗时的手感。

    日复一日,稻穗痴痴守候,等侯着老莱的温情触摸。年复一年,老莱匆匆而过,似乎忽略了野稻的肆意生长。当野稻成田,占领了三角洲。当金灿灿的饱满稻穗,结实地高昂着脑袋,深情仰望着老莱的时候。老莱终于停下脚步,走进稻田。老莱指尖,轻拂稻芒,倾听着稻穗的诉说……

    在稻穗身上,在稻谷体内,老莱领悟到了“道”。稻谷竞生,老莱因以观其循环之道。老莱领悟了自然之道,领悟了天道,领悟了天体运行规律之道。反者道之动,宇宙间一切事物之运动,皆向其相反方向发展。

    老莱思想,以道为体,以德为用。道生之,德畜之。

    道恒无名,大道初成而未名,老莱以“玄”形容之。玄者,远古而深邃也,虚静以观其复也。玄牝谷神,始生宇宙万物之母体也。

    道生一,三生万物。一者,数之始而物之极也。万物万形,其指归一也。

    道法自然,德法无为,清静以为天下正。

    老丘的爱似暖阳,是天命不已,是积极生命的追求方式。老莱的道法自然,行不言之教,虚者无欲,静者无为。无为者,无为而无以为也。

    老莱知天,老丘知人。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只是观复。故而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虚无自损以返璞。

    在老莱的思想境界中,世界是个循环的圆球。顺其自然才是世界的真谛,一切造作有为都是在破坏自然规律。在老莱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因无为而无以为,以无以为。把无为当作一种有为,而不是不为。

    不为是不去作为,无以为是不加作为。老莱的天道,是自然之道,以不增不损为德。

    而老莱的思想,将随着他的著作《德道经》,自然而然地流传天下……

    (不好意思,道家不熟悉,写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