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占
繁体版

上清大殿

    我和王吕二人来到了天龙寺,这个寺庙宽大宏伟,气贯长虹,这里有一排排座位,估计是有什么节目。

    我便问道:吕师傅,这地方是做什么的人

    吕:这里是我们太微寺给鹿山县的人做演讲的地方,主要讲一些道法心法,和一些道德理论等等。

    王:那是不是要收费啊?

    吕:嗯,一般一个人二十贯钱,小孩不收。

    我道:价钱倒是不贵,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来听讲。

    吕:这个倒是每天都会有人来,毕竟这里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给外人提供服务的,另一部分才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地方。

    吕:我们太微寺里,有些人是负责运营的,比如下山采购,点帐,核帐,还有做饭,卫生,卖一些香火等等等等,要是时间长你就知道了。

    我不由感叹道:原来这寺庙这么有意思,我还以为天天吃斋念仙呢??今天才知道,怪不得那么多人争得头破血流也要出家哈哈。

    吕又哈哈大笑道:有没有意思其实全看自己如何理解,有些人那家财万贯,却四处寻乐,有些人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却每天都有滋有味,所以呀,快乐不在乎外界的环境,只在内心的境界高深。

    谈话之间,我看到了张大师朝着我们这边走来,虽然他少了一只胳膊,但是散发的气质却丝毫不差。

    他看见我和王睿二人,便笑道:这二位今天又开参观我们太微派了?

    我尴尬道,却也不知道说什么只好笑道:哈哈对,张大师你好。

    吕:左师傅,要不然让这二位来听讲看看,钱就不收了。

    张:没问题吕师弟,这些就交给你来安排了,我要准备去了。

    说完便急匆匆了走开了。

    吕:二位先入座吧,一会张大师来住持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一下,我这边还要忙呢,就暂时不陪你们了。

    我和吕师傅送别一番后便在稍微靠后的一排坐了下来。

    王:这里差不多能做一百人,可是真能来一百人吗?

    我:我觉得不太可能,可是吕师傅他们也不应该会吹嘘这事。

    我巡视了一圈,看到这个地方,前面有一个非常大的讲台,而左面则看到上面刻着“文殊阁”的一个屋子,那个屋子不大,在这么大的殿内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到。

    我便道:那个地方是干嘛的?

    王:你问我有什么用?

    我起身刚想过去。

    王:你不会要过去吧?

    我:我也不进去就看一眼是干啥的。

    王:我建议你别去,这里又不是找乐子的地方,想必应该是什么仓库类的吧?

    我:我没听从他的话,好奇心驱使这我,我不知道怎么回事非得要过去看看。

    我趁着四下无人便快速走过去看看。

    这是一个双开门,门虚掩着,我透过门缝一看,发现里面是一排排书柜。

    我道:原来这“文殊阁”就是放书的地方,我还以为是修仙的呢,白激动一场。

    突然之间,殿内走进了了一批人,我吓了一跳,却发现,这些人打扮不像这里的道士,穿着都是平常百姓的衣服。

    只见他们走到中间的位子上坐着,好像根本不好奇这是什么地方,就好像经常来到这里一样。

    我一下子就明白什么了,原来这殿内听道是收钱的,而这些人交了钱就可以来听道,这些座位就是给他们提供的。

    我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王:舒服了嘚瑟一下?

    我:没有,我以为什么地方呢原来是专门放书的。不过里面可是真大,比这里还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师傅又走了进来:

    你们二位坐左面那排吧,那边是我们太微派专门坐的,右边这些是给外人坐的。

    果然,这时又来了几个道士坐到了左面这排,想必是为了区分自己人。

    张:武道派的弟子会来讲一下世俗论,你们跟着好好学习一下,对你们修身养性很有帮助。

    我和王睿齐声道谢,刚入座,只见一个气质非凡,丰目如星的青年男子走到张师傅旁边。

    这个青年长的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我不禁忍不住偷看起来。

    左师傅,您交代的我的准备好了。

    左:好的,等过两天多培养几个新人,练练胆识。

    人群陆陆续续的填满了整个大殿,不一会便座无虚席。

    只是殿内这么多人却出奇的安静,我觉得应该是长时间形成的习惯了吧?

    不知过了什么时候,一阵钟声从上方响起。

    周围的人似乎并没有感到奇怪,只见先前那个双目如星,气质出众的青少年走上了殿台,不过我看他穿着和举止倒是不像这里的道士。

    只见他丝毫没有拘谨的动作,直接开口道:各位父老乡亲们,感谢大家来我们太微寺听道,还有我说句题外的,咱们文殊阁的书真的不往外卖,各位兄弟姐妹们别再问这个问题了,我们殿最近还老丢书,防不胜防,一会会对文殊阁进行特殊处理,不过在这里看是当然没问题的,而且是不收钱的。

    额,还有就是收徒的问题,这个大家可以找我,或者我们的左师傅,他平时都在天隆寺二层厢房里你们可以去找他问这些问题……

    额,好了,大家爬楼梯也很辛苦的。

    此话一出便哄堂大笑。

    这楼梯站在地下往上看直冲云霄,能爬上来还坚持听道确实不容易了。

    青年道:今天是讲关于读书的,我会跟大家从我个人角度上,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和我的一些感悟认知等等。

    正好今天场上倒是也有挺多学童小伙,那我就跟大家讲一下我的见解,如果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他的嗓音不粗不细听起来倒是舒心,声音不大不小,却也能听的清楚,场下也是出奇的安静,可见此人已经不是偶尔一两次讲道了。

    说的读书啊,这个我也是科甲失败了,上学的时候不读书,总想着玩,到后来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过去就不会再来了,所以呢,我只能告诉大家,读书是很重要的,当然,很多有跟我一样的小伙子在该读书的年纪却意识不到重要性,不肯上进,每天混日子,其实我当初就是这种情况,后天我拜入太微派门下,经过师傅门的培养和教诲,知道了当初我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

    只见他“咳咳”了一下,又道:其实读书这件事,准确的说,任何事,但是不绝对。

    不管我们做何事,总要有一个目地,如果做这件事没有目地,那做了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需要一个目地才有奋斗的方向。

    我有个师哥,他虽然不在太微派,他在康回派,他是康会武道卜门堂弟子,额我为何要说他呢,因为他非常痴迷武功,他在去年武林大会打败了比他大两级的选手,一手“绿水波风掌”在他同级别是横着走的,无人可敌,更是在抽签轮长生大战冠带级秒杀,此等实力恐怖如斯,他能有今天的实力就在于持之以恒的毅力,他用法道修炼方法去融合武道,所以爆冷大战说的就是他。

    那和读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当初我的父母就是盲目的送我去读书,说要去当官等等,我虽然知道,但是却没有什么激情,导致学业荒废,也就是说,读书是要一个目地来激励这你前进的,而不是盲目的跟风。

    有人可能会说了,读书不是好事吗?怎么跟风都出来了?

    哈哈,做事情是必须要有一个原则的,有些人读书,要么是有远大抱负,要么是深知社会疾苦,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才发现读书是一个简单高效的途径,而有些人或许就是父母按世俗流程送孩子去上学,当然,这些都有一个共同愿意就是为了以后怎么样,但是每个人或许目地又不一样,就导致有些人的成就天差地别。

    比如,一个最多最常见的就是社会的压力让你去读书,有些朋友可能就说,如果我家要是世代从官,或者我是龙凤子孙等等,这些都可以是你读不读书的条件,但是这个世界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肉体凡胎,男耕女织,没有庞大的背景,也没有腰缠万贯的家产,就算你家四世三公,你也要读书。

    也就是说目地不一样,我们的经历和过程就不一样,有些人寒窗苦读,披荆斩棘,有些人,滥竽充数,度日如年,有些人生活于乡村野屋,有些人灯红酒绿,可是成就却不一样,这些愿意自然是心态和目地不同。

    当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劳累和痛苦的时候,你必定感慨读书,这是绝大多数人理解的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命,让你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当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看到一本武功秘籍却不是识字的时候,你又感慨自己没认真识字

    当你被一些有背景……当然,这是敏感话题,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

    总而言之,你有个目地,做事情才不会迷糊,不会迷茫,很多孩子都被父母告诫,却从来没有刻意去思考这件事,导致父母认为,这件事还用思考吗?的傻子想法,和孩子没有欲望,导致学习的激情不够,两者陷入死循环,就越错越晚,所以我总结,你要明白,或者你要让孩子明白,因为读书。

    可以是摆脱生活的苦海,远离嫉恶的压力,让以后和未来能顺心点。

    可以是科荣甲帝,走上官场,耀世名门。

    可以是丰富自身,让自己能更加智慧的看待世界。

    这三点是常见的三点,剩下的我没说的没想到的,应该是不常见得了。

    总而言之,有因才有果,就像学武,单纯就是想学或者父母逼你学或者随波逐流,真的有意义吗?

    这话一出,我斜眼瞟了一眼王睿,他紧皱双眉,不知道是不是触动了什么,若有所思。

    青年又道:当然有些人总是把读书跟钱财扯上关系,哈哈,那我只能说明,你把读书当成赚钱的路径了,当时工具跳板了。

    当然,这句话就显得我认为读书跟高贵,钱财很低俗,当然其实我并没有这么想哦,你这么想说明你仇富,认为读书就是高贵的。

    哈哈,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你只要不为非作歹,心思向善,做什么都无所谓。

    这些就涉及到钱的问题了,跟读书无关,他最多是个工具,就好像当年的“太阴功”创始人并不坏,但是也是落入心思不正之人手中用它来害人恶意。

    钱这个东西有些人认为越多越好,有些人就认为够花就行。

    当然这些跟读书无关,只能取决于你怎么看待金钱这个东西。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当年受我们武道太柯掌门教诲,下山苦修半年,明白了一些关于这句话的意义。

    首先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要分两层理解,什么是“黄金屋”

    黄金这个东西,如果俗人,悟性和眼界一般之人,理解的就是黄金,财宝。

    稍微有点道行的,认为是某种智慧,或者是一些挣钱的门道,比如你当老师教弟子挣得钱,你认为这是黄金屋。

    当初我们太柯掌门问我是什么,我把这两个答案都说出来了。

    可是我们太掌门只是说了一句不完全是,便让我下山去修行。

    知道我悟出了第三层意义,这个“黄金屋”既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知识,可是何尝不是一种心境,境界呢?有些人每天只是吃斋念佛,却依然感动快乐有意义,拿他感觉到的快乐,是不是黄金呢?

    这个东西,常人无法理解,有一个数术,叫“大六壬”,此法乃是预测顶级模型。

    里面有一个技法叫“多象定一象”

    那么黄金这个东西,最高境界就是看你如何去理解,黄金可以是黄金,可以是生财之道,可以是快乐,可以是读书给你的智慧,眼界,可以是武功秘籍里功法,甚至可以是邪书带给你的“蛊惑”

    俗话说,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这黄金并非是可见的啊,非要是物质吗?精神上的不是黄金吗?你精神上的快乐与感知,黄金是买不到的,这乃是第三层境界。

    当然以上只是鄙人自己的认识,道可道,非常道,人是不一样的,我从来不强制给一个人贯彻我的思想,但是大道又至简,简单明了的道理往往是支持人前进的动力。

    总而言之,我今天的演讲,不奢求给大家带来什么精神上的通彻。

    只是想希望如果有人能因为我的好而能醒悟一点点,那便是我值得浪费的口舌。

    我们修行的意义从来不是当救世主,开通人类,我们也没有那个实力让人脱离苦海,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脱离世俗的苦海不在于外界的物质,金钱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我认为,只要精神境界的开宏才能让一个人彻底脱胎换骨,所以修身养性是很有必要的,有些人认为我们奉仙画神,清心寡欲,这有何意义。

    哈哈,其实不然,在无意义之中,能否找到意义,这便是意义。

    可是人各有志,心境也不是一样的,活着顺从自己就好,今天我说这个,明天他说那个,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就会让你越来越迷茫,所以,认清自己便是大智慧。

    今天就先说到这,如果有那些不对的地方,就劳烦各位指点一二了,我毕竟是年轻人,虚心请教才能让我成长……

    听完他的话,我内心却是大为震撼。

    或许他说的是对的,或许是错的,但是一个人能有此番彻心之言,便是难得可贵。

    场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掌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