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遗产,这个导演不差钱
繁体版

第73章 帝国冷酷的冰王子

    李修平点燃这场“狂欢”。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晒出首映票根,并给予无情地炮轰。

    不光郝良才受到痛骂,剧组其他成员们也受到毫不客气地辱骂。

    【灿星娱乐,你们家可真了不起,屁股一直是歪的呀】

    【为自己曾经粉过这些演员而懊恼,这是我的赛博案底。下回要塌房提前说,让我能趁早跑路,不是陪你这群混蛋共沉沦。】

    【强烈要求调查灿星娱乐的税收。】

    舆论迅速开始发酵,作为上市割韭菜的一员,灿星娱乐的股价跳水般往下跌,毁得董事会肠子都要青了。

    他们企图洗白,解释公司跟演员们对剧组一无所知,是被郝良才骗了。

    【笑话,这年月你跟我说某个导演骗了资本?!呕!当我们是没有成年的小孩子吗?滚蛋!】

    【好个洗白手段,不如直接发律师函更可靠哦。忘了,你们大概发不了律师函,毕竟合同说不了谎。】

    网友们早不是一无所知的小可爱,得益于发达的网络,他们很清楚演员接戏的流程。

    尽管有演员会被戏份占比坑害,但剧本的大致内容应该清楚。

    换句话说,这群演员是明知道这剧本立场有问题,依旧要跟郝良才合作,依旧要去捧那些东瀛演员们的臭脚。

    还有营销号发现流量突破口,不知道怎么地套出剧组的内部消息,将东瀛演员们无礼又奢靡的要求宣扬开来。

    于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批判之旅更止不住,灿星娱乐的股份直挺挺地跳崖,吓得他们董事会的成员也想跟着跳。

    几个亿顷刻间烟消云散。

    哪个好人受得住!

    其他娱乐公司则是特别庆幸,还好没进去掺和一脚,否则他们也得一起死。

    网上的骂声滔滔不绝,郝良才却跟个死人般。

    除了清空大眼仔的所有词条外,一句话也不回复。

    东京千代酒店,507套房。

    组长边念出国内的评价,边小心翼翼地觑着郝良才。

    “郝导,营销小组已经在压舆论,但很难彻底平息,是否要加大力度?”自从他的业务被王鹤龄取代后,他沦落成郝良才的助理,现在必须得为老板分忧解难,“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再买一些水军,或者直接拉观南出来顶锅。”

    郝良才没有回答。

    他合衣躺在沙发上,鬓角的白发一夜之间生出许多,让他一下老了十几岁。

    “……你也觉得我的这部影片很离谱?”他哑着嗓子询问,声音又干又涩。

    组长眼珠子左右转转,没敢如实回答,“没有,视角挺、挺不一样的。”

    “那就是不好喽。”郝良才不蠢,自然能听出这套挽尊的话术。

    他睁开眼睛,从沙发上坐起来,腰背一如既往地笔直,却也过于笔直,像一根拉到极点的弓弦,随时都有可能断裂。

    “既然他们都骂我,指望着观南的电影。那好,我去瞧瞧他的那部电影。”郝良才嗬嗬说道,“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

    他是不信观南能拍上好的战争片。战争片多难拍啊,多少老牌导演都折戟成沙,他個初出茅庐的菜鸟凭什么能把控住?这明显不靠谱!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自己虽然落败,但观南也未必能赢。

    更何况,国内的舆论无法阻拦国外的大奖。如果国内传出禁片令,反而会给这部影片增加竞争最佳影片的砝码。

    现在的郝良才好似坐上赌桌的赌徒。

    面对巨大的沉没成本,他不能退更不敢退。

    电影节的媒体场展映一贯放在首映式前。

    同时,还会举办新片发布会。

    上回《狩猎》的新闻发布会很寻常,几乎没有太大的波澜,无非是记者提问,导演或制片人回答。

    这回《鬼子来了》的发布会注定不寻常。

    毕竟这部影片可是在风口浪尖上。

    发布会当日。

    屋外,静坐的人群再次聚集。

    他们高举横幅,表达对《鬼子来了》剧组的抗议。

    屋内,记者们蜂拥而至。

    他们无比希望将此事闹大,最好闹成国际新闻。

    红布遮挡的长桌,摆满名牌的位置,剧组成员们纷纷落座。

    余吉安坐在投资方的位置,李如一坐在制片人的位置。

    两人宛如哼哈两将,将观南夹在最中心,已经做好为观南护航的准备。

    哼哼……那群该死的记者,别想讨到半点便宜,更别想在发布会上套出大新闻。

    观南领两人的好意,但是……

    “用不着,我对待记者很有经验。”

    发布会开始。

    一位英国的记者率先发问:“请问观导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

    观南对着桌面麦克开口。

    “想拍。”

    话音未落,另外一位记者迅速接话,“请问影片中有无夸大成片?”

    “没有。”

    “据说本片使用黑白胶片形式,这是否是您对旧时代的致敬?”

    “是。”

    “您对本片的希望是什么?”

    “拿奖。”

    “您有没有在本片中夹带私货?”

    “没有。”

    不管记者问什么,观南只用两个字回答。

    兴致冲冲的记者们瞬间软了。

    这不是碰个软柿子,是直接撞上冰山。

    东瀛女记者趁机发问:“您知道媒体将您称为‘冷酷无情的帝国冰王子’吗?”

    “……不知道。”出于迷惑,观南难得追问,“这称呼从何而来?”

    那位东瀛女记者仔细解释,“由于您长得很帅气,对待媒体跟粉丝又很冷酷,粉丝们给了去了此爱称。不知道观殿有什么要对粉丝说的?”

    “……”

    无话可说。

    观南只能赞句,玩得真花。

    东瀛人的中二病是改不了了。

    让他想起上辈子的某位乒乓球运动员的别称——帝国的猛虎。

    要尬还得看东瀛人。

    以及……他长得有那么帅气吗?没感觉啊。

    之后,记者们不断追问,从各种角度突击,企图套出他口中的某句真话。

    观南全回以冷漠。

    如果有特别恶劣的问题,余吉安跟李如一则会直接出手。

    一个在插科打诨,变着法介绍千达;另外一个则极力哭诉,拍摄影片多么不容易。

    有两个活宝在一旁吸引注意力,等到提问时间结束,记者们依旧没有撬出任何热点。。

    借着最后那点时间,他们问出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展映至今,每日都有东瀛本地人在外静坐,抗议您本次入选的不公平,您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观南破天荒,给了四个字回答。

    “用眼睛看。”

    记者:“……”

    这回答跟不回答,有什么区别?

    哦,至少还劳烦对方开了那张尊贵至极的嘴巴。

    经过本次媒体访问,观南不知道上了多少家媒体的“挑战”名单。

    越艰难的东西,越让人兴奋,现在他成为各家媒体狙击的重点。

    先将不可能实现的野望放在一旁,媒体场放映即将开始。

    在场众人终于要亲眼看到这部影片。

    一部还未公映,已经让无数人为之震动的影片。

    故事从欢快的音乐声开始,在黑白双色中一路飞驰,最后归于阴暗的红色。

    走出放映厅,无数媒体人若有所思。

    他们熬夜赶稿,终于在第二天首映前发出报道。

    法国新观察家报:【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如一把尖刀般刺入人心。】

    观点周刊:【与他的同胞们相比,观南更加锋利。一部推陈出新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他在不断进步,也在不断探索全新的领域。朋友们,我们可以骄傲地宣布,一位才艺非凡的年轻影片人横空出世!

    《狩猎》仅是观南的试水之作,在《鬼子来了》中,他将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也确定下他在当下影坛的特殊地位。】

    迪莉娅.乔伊斯,英国知名影评人,如此评价。

    【这是一部令人惊讶的作品,它兼有戏剧、悲剧、音乐剧、闹剧跟超现实主义等成分,价值很高。

    它让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从庆祝的狂欢坠入黑暗的残暴,这在英美电影中非常罕见,却由一位亚洲导演使用,实在是个不得了的惊喜。】

    而法国影评人,夏普.艾迪给得评价更专业。

    【《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一反华国电影传统的叙述和铺垫方式,异常坦率直接,充满力量与激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

    整部影片如同老子所说“上善若水”,反映了华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观众可以看到在华国人心底里流动的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善不能被随便欺侮。】

    以及北美相当有名的毒蛇评论家,史蒂文·科恩。

    【《狩猎》一度是我最爱的电影,直到我看到这部《鬼子来了》。

    在上篇影评中,我曾经说过,一位卓越的新星冉冉升起,现在我不得不收回这句话。

    观,不再是一位新星,他已然成为一位趋于成熟的大导演!

    艺术作品的寓意不能隐晦太深,否则便无人能够索解,可艺术作品的寓意又不能在直白,那便成为了乏味的说教。因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既留下种种暗示寓意的蛛丝马迹,又时时用障眼法来淡化每一次暗示。

    在这一点上,观做得尤为优秀,他通过艺术语言的荒诞和不合理,来揭示历史中的荒诞和不合理。在往深处想一想,那些有着固定名称的人物都脱胎于抽象化的象征。

    一部战争片却极少出现战争场景,却又以比任何战争片都深刻的笔触,描写战争对人性带来的巨大泯灭与伤害。

    观,一位绝无仅有的好导演!

    现在,我除却要替《鬼子来了》摇旗呐喊外,更要怀着无限期待,盼望着观的下一部电影。

    当然,本片也有让我非常失望的地方。别误会,不是对观失望,是对我失望。

    我能看得出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朴素感,观南让演员们以华国的方言去进行表演,这纵然是绝佳的选项,却也给我带来的巨大伤害。

    我实在太想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中文语境了!

    请问,该去哪里学习中文呢?

    我对那个大国的兴趣被完全地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