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侄子建文,朱雄英你不能死
繁体版

第56章 施工开干,这里是真发工资啊!大明官方的雇佣关系!

    这几天来金陵城里最为流行的一件事情,便是只需一文钱购买一张车票,就能够乘坐的轨道公交。

    一个名叫直隶交通公司的部门,在城市内的主要道路都粘贴了告示。

    与其说是文字告示写了一大堆,更像是一张图纸,把城内的几条主要横纵道路给标注了出来。

    从靖海侯府也就是勋贵们的居住区到皇宫那条,叫一号线路。

    此外还有准备建设的东西南北各四条线,二到五号,都是横纵分布。

    要是有人从金陵城西北要去东南,只要花两文钱,坐二号线和五号线,就能抵达。

    如果没有一号线之前,有人说这件事情会在京城发生,那么人们只当这是一个笑料罢了。

    可是如今一号线就摆在那里,已经在修双向车道。

    每天早上大臣们去参加朝会,就会在靖海侯府或者湘王府附近聚集,那里还特意安装了遮风挡雨的棚子。

    百姓们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些平日里坐在轿子和马车里的大臣勋贵们,是这么普普通通,也就是两个肩膀顶一个脑袋,没什么不一样的。

    等到大臣们在最早班出发之后,正式运行的班次就会对普通民众开放。

    人们日常享受不到、可能也想象不到王公大臣们的生活。但是眼前就这么一个货真价实的,和那些大人们体验一致的东西白摆在面前。

    而且只要一文钱就能享受,以至于金陵城内有人专门坐马车来一号线,然后把仆人丢下,自己一個人上车买票,晃悠半天。

    加上轨道公交如今是官方运营,还有湘王的名头,还没有不长眼睛的富家子弟祸害,百姓们纷纷都以乘坐过一号线为荣。

    一时间酒馆旅店,乃至日常摊贩之前,来往众人无不在谈论轨道公交一事。

    老百姓们都很新奇于这个新鲜事物,一文钱嘛,这里可是京城,走在大街上捡钱都能捡五六个铜钱那种。

    因此对这东西赞不绝口,只有那些之前对湘王搞出来的自行车,评价其是个木匠王爷,枉读圣贤诗书的文人们,颇有不满。

    什么轨道车运行的声音扰民、朝廷又要兴徭役征调民夫来铺设轨道之类的。

    总之绝口不提轨道公交的任何好处,常常能看见几个臭味相投的文客发表着自己的意见,痛斥朝廷玩忽职守,湘王玩物丧志,谋取百姓利益。

    等到下午最热的时候,轨道车上人少些了,便齐齐告辞不见。

    再见面的时候,已经在靖海侯府门前候着,来回张望着下一个车次什么时候到。

    若是见到不久前才一起同喷过的友人,便有些羞愧,下一刻就义正言词起来,这是来批判的!

    不实地体验一次,怎么能有证据痛述轨道公交一事祸国殃民!

    若是朱柏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只怕会觉得从古至今原来人类从来都没有变过。

    那句嘴硬身诚和真香定理,真是哪个时代都不过时啊。

    文人们或许没怎么观察到一号线路附近的变化,毕竟是王公贵胄居住的地方。

    等到二号线开始建设的时候,那些聚集在二号线附近的摊贩就多了许多,甚至连带附近的商铺都升值了。

    有些眼力见的商人已经在努力托关系,询问二号线的各个车站都设置在哪个位置?

    搞得二号线原本城内西侧偏僻的纵向区域,如今像是后世忽然变成学区房的土地一样,寸土寸金起来。

    可惜商人们最后只能找到这个直隶交通公司来,即便想要花钱托关系设置靠近自己车站,也难以下手。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关系能递进去话。

    毕竟这个直隶交通公司现在就三个人,朱柏、吴二和徐英。

    朱标虽然主事,但毕竟是太子职位,明面上不能牵扯其中。

    朱柏负责政策运营,吴二负责技术维护,徐英则是老朱用来凑个数,顺便训练一下力士们和维护交通线路的运营安全,俗称保安。

    六月中旬的时候,二号线修缮完毕,正式通车。

    一些大臣正准备上书劝谏,轨道交通如此密集的铺设,对民夫劳累损伤过重,而且朝廷还不施粥水的时候,这些折子都被工部主事于文明丢了回来。

    老朱允许的。

    毕竟这些天天想着风闻奏事整活的大臣们如果能出了庙堂,亲自去轨道的铺设过程,就会发现他那一大篇文章里所写的东西,不说是狗屁不通,起码和现实没有一点关系。

    因为这次铺设工程并不是徭役,而是直隶交通公司和工部一起组建的工程,也是大明,甚至是这个时间线第一个官方的雇佣关系的成立!

    简称:发工资的。

    于文明照例把宫里退回的折子一份份丢回去,心情很是美妙。

    这帮人还投诉自己贪污腐败,贪污个毛线啊,文官们写奏折只不是都有固定格式了,什么罪名都给自己头上安。

    还说自己虐待民夫,让他们日夜操劳。

    简直是荒唐,二号线的工人只用了两百余人,每人每天70文工钱,30文补贴,也就是一张一百文的宝钞。

    那些工人们第一天晚上领到钱的时候,那样子恨不得把正在关工具库房的自己给撕了,好进去把所有的工具材料都领出来,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

    这从于文明任官以来,大大小小主管过的徭役工程里,从来没见过的景象。

    原来这些有时被文人们写做懒惰、偷奸耍滑的百姓们,是这么勤劳认真。

    那些一百文的宝钞对于富人们来说一匹布绢财帛都买不起,而对于百姓们而言,就可以从米店里买完让家里人吃够的粮食,抽点剩余的扯些布回去,给孩子们做新衣裳。

    整个二号线的工程只持续了十一天,当工人们得知三号线五号线要同时动工的时候,更是连湘王规定的施工规范里的休息日也不管了,齐聚在于文明面前,询问什么时候开始干活!

    要是不知道的人看见这群情激奋的人们拎着工具的样子,还以为又爆发什么暴动了。

    于文明扯着嗓子大喊,这都要按照直隶交通公司的安排来进行!

    这几天是休息日,大家回家陪陪老婆孩子,顺便多喊点人,等开工了会有官员去通知的!

    这也是于文明见到的第一次,百姓们这么期望看到征调民夫的官员出现在自己村子。

    金陵城外,赵庄。

    后面的小山上就是周王朱橚的茶园,那位王爷虽然没什么坏评价,但就是喜欢一头趴在土里摆弄什么幼苗。

    如今是农忙时节,十几天前赵庄三十多口劳力都被征调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虽然靠近京城,但是人们不敢擅自进京去探访,担心惹得官老爷们生气,只敢在家里候着丈夫儿子归来。

    “娘!我回来了!快、快喊李家堡的堂兄弟们过来,朝廷要修新的线路!快喊他们过来,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赵攀背着包裹,奔跑在乡间,他脚力最快,被同乡托付尽快赶回来拉人。

    而赵攀的老娘听见这话,还没看到自己儿子,只被儿子语气耳朵急切吓着了,吓得摔倒在地:

    “哎哟这日子怎么过啊,这徭役一定是折磨人的活,还叫我那儿子喊新的人去,这哪里还有年轻人!这么下去粮食都烂在地里算了!儿子啊,你是不是拉不到人,就要被官府处置,我的苦命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