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名小团结
繁体版

医学流派漫谈2:闻切一勺烩!莱内克发明小号听诊器、伯德发明软管听诊器

    医学流派漫谈2:闻切一勺烩!莱内克发明小号听诊器、伯德发明软管听诊器

    听诊器不是盘古开天地就有的。

    之前法国医生都是把耳朵紧贴病人听诊确诊病情。

    (要小心跳骚、皮肤病,不能怕病人有体味儿)

    18xx年,法国医生莱内克接诊一位超重病人时,用听诊法,他怎么也听不清。

    (肉太厚)

    情急之下,他卷了一本书,用力压迫所听区域,听清了内脏的声音;

    于是他发明了第一个“木管”听诊桶,粗细如鸡蛋,用它来诊病;

    不过,有时候也听不清。

    后来,他又改造出一款“小号”听诊管,(这位仁兄喜欢吹小号)

    这款工具嘴大,就像小号,接收面积大,收听清楚多了。

    1840年,英国的伯德医生知道了莱内克的“听诊小号”,又进行了改造,用橡胶软管连接下侧听诊口、上侧单个耳管。

    十二年后,耳管变成一对儿,eartips,或者叫earplugs,这个听得更真切,开始在市场上大批生产;

    (以前,英国的小商品市场是相当活跃的。欧洲大陆有口皆碑。不过,现在要让位义乌。)

    一百年后的1940年代,下侧,drum改造,也就是听诊口侧改装成“双面听诊器”:正反两面鼓膜,面积大的一面收听低频声音,小的一面收听高频声音。

    (这种听诊器在儿科特别好使)

    与莱内克医生听诊相比,望、闻、问、切,是我们医生的诊疗方法。

    对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望,系望其色;(看皮肤毛发色泽)

    闻,闻其声;(也就是听诊,不过听的是说话,是肺声、喉咙声)

    问,问其情;(生活状态)

    切,诊其脉。(感知其心跳)

    现在,我们医生的闻、切综合起来,归入了听诊器的“职能”,听和切一勺烩了。方便不少!

    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普通医生望色、问情的耐心不够,概因每天接诊的病患太多,把他们性子磨得麻木了。

    我们说,

    “只有精力充沛的良医,

    才有能力去多问一句他们的病人,

    多看一眼他们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