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历史名流跑闪送
繁体版

第七十四章 局势闲谈

    第二环委托任务完成了,却没有第三环的委托。

    王涛猜测应该是和一二环委托一样,必须得触发固定剧情才行。所以暂时也不着急,有时间先消化一下最近任务获得的奖励。

    现如今王涛的贡献值已经到了惊人的40441点,但即便如此,他的排名仍然处在第二名的位置。

    原因无他,王涛听说太平军与湘军在湘潭的大战落下帷幕,湘军湘军大败,曾国藩被逼得三次投海自尽却未能遂愿,一时间成为坊间笑谈。

    太平军的声势却变得空前浩大!

    这也变相给了身处上海道的小刀会众人希望,下一步太平军的目标定然直指苏松,江南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都要落入太平军的势力范围。

    上海道这座繁荣的港口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迎接太平军,那么现在小刀会所做的一切阻击清军的做法都将是值得的。

    击溃湘军所获得的贡献值必定是海量的,所以在太平军内部也肯定有和王涛一样的代行者,包括清军里面也有和他们一样的代行者也说不定。

    但因为两人所属阵营不同,所以也不会有什么交际,大家同为竞争者,公平竞技。

    消息经过一夜的传达,在上海道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先是清军南大营被起义军占领,一众高官尽数被活捉。后有吴淞口码头再被起义军夺下,扣押各商会商船共计六百余艘,财货总价值更是高达百余万两银钱。

    听到消息的各商会负责人都坐不住了,连忙赶往吴淞口码头,却发现码头上已经被起义军驻扎,防御固若金汤。数十艘战船大炮一致对准岸上,威慑力十足。

    清军南大营溃败,起义军重夺宝山,连同黄浦江面的海上防御也一起交到了起义军的手里。

    一夜之间,局势突变。

    本以为清军和法国人的联合会对起义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事实也正是如此。

    短短几天时间,起义军相继放弃了上海县周围各县城,清军几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接连攻克下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几个重要县城。

    彼时的许乃钊在江北大营里隔着法租界遥望上海城墙,在给到天子的奏报里更是吹嘘自己的领导才能如何之强盛,士兵如何之勇武,歼敌如何之勇猛,收复领土如何之迅猛。

    直到宝山重新被起义军夺下,江面防御被轻易撕毁,南大营五千绿营兵尽数折损,这结结实实的一巴掌才抽到了许乃钊的脸上。

    各大商会富贾此时才幡然醒悟,连忙结交起义军高层。拜帖如雪花般堆积到他们的案头,只求能够见上一面,谈上一谈合作之事。

    毕竟财货已经到了起义军的手里,如果能付出些手段拿回来,至少不会亏得血本无归。

    起义军的前科可是太多了,在富商眼中与强盗无异,典型的劫富济贫军。若是他们耍起无赖来,商会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眼看着货物被强抢。

    毕竟在这个乱世下,谁的拳头大,谁的枪杆子多,就是硬道理。

    起义军已经派人来接管了码头,正是常胜将军徐耀。此人沉稳持重,有他固守在宝山,无需担心太多。

    何况王涛的委托都已经完成了,此时这些人若是再偷摸倒卖鸦片也无关王涛的事情。

    这种事情大概率会发生,有钱能使鬼推磨。正常的商货给点钱便能赎走,至于鸦片,多给点钱一样能赎走。

    王涛的强硬姿态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暂时威慑住一些宵小之辈还行,时间一长,动起歪心思的人肯定也就多了起来。

    之前便说过,起义军内部并非是一个铁桶,刘丽川也约束不住手下势力。

    牛眼三、魏城这类人实在是太多了,个人的利益他们看得比谁都重要。

    1600余吨的鸦片,除非一声令下全倒进海里泡烂了,否则堆在码头堆一天少一天。

    这不是法国人一家的利益,而是事关法、美、英三国,以及各大洋行、商行,甚至起义军自己的利益。

    远的不说,就说还是大洋商会挂职的名誉理事徐谓仁,他虽然没有参与鸦片贸易,但你敢说他的底子是干净的吗?每次分红的钱都是怎么赚到的他会不清楚?

    至于李咸池、李绍熙之流就更不必提了。

    富商们正求着给他们送银子,只求能从码头上放开一两艘货船出港。这么好的赚钱机会,谁能得忍住?

    刘丽川就更莫说了,为了二十万两白银就把福建帮踢出了权力核心,现在李咸池都还在西门城墙阻击清军。

    其次就是借募捐名义大肆敛财,连潘起亮都成了他的征税大将军,这一点王涛是不忿的。

    抢货能赚几个钱?又不是火器、现银这种硬通货,难道起义军得拿着货物成立一个商行在码头叫卖不成?搞得不好引火烧身还容易把人得罪死,到时候一群人抱团直接剿灭起义军没话说。

    换种思维,拿钱来赎货,你保住了本,我赚到了钱,双方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百利而无一害的生意,换做是谁也愿意做。

    所以不怪王涛对起义军没有信心,换谁来都一样。

    起义军成立的初衷就不是为了民族大义,书生救不了国,满腔热血也救不了国。

    一群人吃不饱饭就快要饿死了,这时候有人给你一天两顿饱饭还有工钱拿,让你跟他走,笨蛋才不走。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反,有饭吃能活着就对了,哪还有时间去考虑民族大义这种事情。

    这就是大清国的一个微缩,核心层不过十余人,起义军区区千余人,却活出了八百个心眼子。有力不往一处使,只顾及个人利益,争权夺利,处处挚肘,再有本事的人也会被拖入泥潭里变成庸才。

    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连眼下这种明朗的局势都处理不了,更别提远在紫荆城中的咸丰皇帝有多无助。统御华夏亿万子民的他,拥有无上的皇权,却还不是依旧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

    所以起义军的这种为了起义而起义的做法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